正文 第14章 兒童期(1 / 3)

1.怎樣處理肌肉注射後腫脹不消?

小兒病情嚴重時,在反複肌肉注射後易於出現硬結的腫物,因為肌肉注射在臀部外上1/4處,不能注射在肌肉豐富的部位,否則會損傷坐骨神經造成下肢運動障礙。而小兒臀部外上1/4麵積不大,反複注射如不能及時吸收就會形成硬結。硬結的形成與藥物是否易於吸收有關。如青黴素用苯甲醇作溶劑時疼痛輕,但易成硬結。注射用水溶解硬結少,但疼痛劇烈。改用利多卡因就既不硬結也少疼痛。長效青黴素油劑吸收慢,可每月肌注一次,另外這種藥易於引起無菌性膿腫,可見硬結而且有波動感。

出現硬塊,局部可出現炎症反應,還會發生組織壞死。小兒可感到疼痛,也可出現發熱。因此,出現硬塊後應及時處理。

(1)熱敷。注射局部產生疼痛或剛出現硬塊時,可以及時熱敷。方法是用熱毛巾或熱水袋,水溫50~60度,敷於硬塊部位,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20~30分鍾。同時局部輕揉,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藥液吸收。

如果硬塊有波動感或出現膿頭,不可再熱敷,要及時到醫院檢查。

(2)硫酸鎂溶液外敷。可用50%硫酸鎂溶液,每次取50毫升倒入搪瓷碗中,加熱水約10毫升,取2塊小毛巾或紗布,更替使用。先取一塊毛巾,擰幹後敷在硬塊處,上麵再用熱水袋壓住,5分鍾更換1次,連續15分鍾,每日3~4次。硫酸鎂溶液熱敷可使肌肉放鬆,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幫助藥液吸收,使硬塊變軟,直至消失。

(3)艾葉煎水敷。艾葉即艾蒿,味苦辛,性溫,有理氣血、溫經止痛的效用。可用艾葉加水適量煎煮,溫後用毛巾浸濕熱敷。注意藥液不要下流,局部不要燙傷。每3~5分鍾換1次,每次熱敷30分鍾,每日2次。

(4)理療。可去醫院做理療,效果較好。

2.為什麼注射青黴素時不要同時服紅黴素?

青黴素是治療呼吸道感染最有效的抗菌素,但在小兒患化膿性扁桃腺炎退燒要3~4天才能使膿全消退。有些家長盼著孩子早日退燒,自己加服紅黴素或交沙黴素。雖然這兩種藥分別應用都有效,但同時應用反而降低療效。

青黴素是在細菌繁殖時幹擾細胞壁合成,使細胞壁破裂而死亡從而產生作用,因此青黴素用於細菌繁殖旺盛時期效果最好。而紅黴素或者交沙黴素對細菌有抑製作用,可使細菌處於靜止而不繁殖,這樣青黴素就不能發揮殺菌作用從而降低其效果。

所以家長不宜在醫生給小兒用青黴素治療時期時自己另加口服的紅黴素類藥物。

3.家庭藥箱需要配備哪些物品?

(1)物品。體溫計,止血貼,棉簽,筆記本,熱水袋,鉛筆,冰袋,一次性注射器。

(2)外用藥

①紅汞(紅藥水):常用於皮膚擦傷、切割傷和小傷口的創麵消毒。不能用於大麵積的傷口,以免發生汞中毒;也不能與碘酒同時用,否則,兩種藥水相互作用會產生有毒的碘化汞,不但不能消毒殺菌,反而會損傷正常皮膚,使傷口糜爛。

②龍膽紫(紫藥水):常用濃度0.5%~2%,有殺菌作用,常用於皮膚、粘膜創傷感染時及潰瘍發生時,也可用於小麵積燒傷的創麵。

③碘酒:常用1%~2%濃度。用於剛起的皮膚未破的癤腫及毒蟲咬傷等。因為碘酒的刺激性很大,當傷口皮膚已經破損時,就不要再用了(對碘過敏的人也不能用碘酒)。如用碘酒消毒傷口周圍的皮膚,應在稍幹之後即刻用75%酒精擦掉。

④乙醇(酒精):作為消毒劑使用時,常用濃度是75%,低於75%達不到殺菌目的,高於75%又會使細菌表麵的蛋白質迅速凝固而妨礙酒精的內滲透,也會影響殺菌效果。所以,當消毒傷口周圍皮膚損傷時,應用75%濃度酒精。由於乙醇塗擦皮膚,能使局部血管舒張,血液循環增加,同時乙醇蒸發,使熱量散失,故酒精擦浴可使高燒病人降溫。用於物理降溫的酒精濃度為20%~30%,也就是說,用1份75%的酒精兌2份水即可作擦浴用。

⑤創可貼:用於外傷、傷口出血時消毒止血。

⑥其他:呋麻滴鼻液,魚石脂軟膏,金黴素軟膏,膚輕鬆軟膏,氯黴素眼藥水,驅風油。

(3)內用藥

①解熱鎮痛藥:去痛片、小兒退熱栓、複方氨基比林和阿斯匹林。

②止血藥:雲南白藥。

③止咳藥:川貝枇杷止咳露、咳特靈。

④抗生素:百炎淨(複方新諾明)、頭孢氨苄膠囊。

⑤清熱解毒藥:黃連素、牛黃解毒片。

⑥保健藥:保濟丸、藿香正氣丸。

(4)其他。棉花;一般的消炎藥膏;紗布敷料,有幹的和外麵覆有一層石蠟油的兩種;外科用膠布;用於扭傷和勞損的皺紋繃帶;普通繃帶;三角繃帶;鈍頭鑷子、別針、剪刀;有用的家庭醫護用品;可裝入冰塊的塑料袋作冷敷用;報紙,對折後可用做特殊的夾板;扭傷時需用的鬆緊帶;蘇打(碳酸氫鈉),孩子洗澡時加入水中可止癢;鹽,加入洗澡水中可清潔傷口;醋,放入水中用於緩解螫刺後引起的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