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兒童期(3 / 3)

在冷敷頭部時,也要注意身體保暖,特別是在手腳發涼時,可用暖水袋暖之,但是要注意不要引起燙傷,暖水袋要用布包好,放在離腳30厘米遠的地方。

如患兒感發冷,可多穿一些衣服。否則,不要給患兒穿過多的衣服,那樣不利於解熱,另外應給患兒穿容易吸汗的棉毛內衣,而且每次出汗後都要更換。

在飲食上要多給容易消化的、含蛋白質多的食物。有口腔炎時,可給刺激性小、稀軟的食物。還要注意室內溫度,可經常打開窗子,換換空氣。

11.中暑了怎麼辦?

中暑一般發生在炎熱的夏季。可讓孩子躺在通風好的地方,用涼毛巾冷敷頭部,幫助散熱。為了加快血液循環,可向心髒方向輕輕按摩手、腳。待神誌清醒後要立即補充水分,但要注意喂水時不要讓水嗆入氣管裏。

12.怎樣預防和護理凍瘡?

凍瘡多半容易發生在身體外露部位,如手背、手指伸麵、足跟、外耳等處,此處或沒有衣帽掩蓋,或活動較少,有時還可累及鼻尖及小腿下部,多見於小學生及中學生。凍瘡大多可呈對稱性分布。早期可見皮膚蒼白,以後出現大小不等的紫紅色斑及局部腫脹。開始局部有麻木感,繼而奇癢無比,局部脹痛,並有疼痛感,較重者局部還可發生水皰,如抓搔等原因水皰破裂,可流出白色漿液,底麵呈紫紅色潰瘍,一般感覺又癢又痛,十分難忍。抓破後可繼發細菌感染,甚至化膿,雖經治療,有時因創麵較深,可致疤痕。

對皮膚比較嬌嫩又極易過敏者,往往潰瘍可以經久不愈。在醫療條件較差的邊遠山區及農村,還有的形成壞疽,皮膚變黑,組織壞死、脫落,病程遷延日久。凍瘡與天氣寒暖關係密切,氣候轉暖,局部血液循環恢複,局部凍瘡可逐漸縮小,腫脹消失,紫紅色斑變淺,局部皮膚逐漸恢複正常。

為了預防凍瘡,冬天要注意外露部位的保暖,經常活動,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尤其在冬季,無取暖條件下聽課和寫字的中、小學生,在伏案寫字時要定時搓雙手及麵部、雙耳,使容易生凍瘡的部位皮膚充血、發熱。同時要注意手、腳等部位經常保持幹燥。

一旦發生凍瘡,必須加強凍瘡部位的護理,受凍以後,不要立即接近火爐烘烤或浸在熱水裏,局部應先用溫水或暖水袋加溫,然後擦幹,塗上防凍藥膏。患處須戴手套,穿厚襪、棉鞋,必要時戴耳帽或耳罩。如已經發生水皰、潰湯或繼發感染,應去醫院診治。

13.腹瀉有哪些症狀?

大便裏水分多,軟而不成形狀就是腹瀉。腹瀉在兒童疾病中發生率極高,可由多種原因引起,所以診治時不僅要看腹瀉的次數和大便的形狀,還要看孩子自身狀態。隻要孩子食欲好,不發燒、不嘔吐就不必著急。但如果有發燒、嘔吐、沒食欲、臉色不好,情緒不好也不笑,體重不增加或者減輕了就要注意了,應立即去看醫生。

腹瀉引起的危險狀態就是脫水症,隻要孩子不吐,就要多喂水。給孩子喝牛奶時可根據情況兌些水,至於兌多少水,須根據具體情況而定,最好去請教醫生。

喂母乳的孩子發生腹瀉可以繼續喂給母乳,對喂斷乳食的孩子可暫時中斷喂斷乳食,但不久就要恢複,不能因為大便不好就永遠地停喂斷乳食,否則孩子的大便就更不會成形,而且因營養不足也就沒有抵抗力。要給孩子容易消化的軟食。

腹瀉時還要注意觀看大便的硬度、顏色、味及其混入物。如為粘液血性便,應懷疑是痢疾等傳染性疾病,需把用過的尿布放在甲酚溶液裏泡2小時以上,用以消毒。若持續腹瀉,同時還伴有其他症狀時,可帶著大便去醫院檢查。

14.肚子痛有哪些症狀?

肚子痛是兒童常見病,原因多種多樣,因此,要注意觀察孩子的啼哭方式、臉色、姿勢、精神好壞等全部情況。

伴有急性腹瀉、嘔吐、發燒等症狀的腹痛時,可考慮是胃腸炎、腸炎、食物中毒;腹痛劇烈,大便中混有血液,臉色不好並有嘔吐時,可考慮是腸套疊症或疝絞窄;有粘液血性便,裏急後重時可考慮是赤痢;開始時腹痛,漸漸出現惡心,繼而發燒時可考慮是闌尾炎。

如果懷疑是重症,要馬上去看醫生,如果孩子隻說有些肚子痛,則不要慌張,可以先觀察一下孩子的情況再說。

飯後發生的腹痛,可能是吃多了,這時孩子嘔吐之後就會好些了,可讓孩子安靜地躺一會兒。

受涼後引起腹痛時可暖暖身體。

有的孩子在疲勞時、寂寞時、不耐煩時也會說肚子痛,可采取的措施是消除這些原因。15.頭痛時要注意些什麼?

孩子能清楚地指出疼痛部位要在4~5歲以後,在這之前,當耳朵、鼻子、眼睛、嗓子、脖子疼痛時,孩子都會說是頭痛。父母細心地對孩子加以觀察再進行分析判斷是很重要的。

孩子突然喊頭痛時,可給他量一下體溫,如果體溫高就說明是發燒引起的頭痛,可按發燒情況加以治療。眼、耳等處的疾患也會引起頭痛,要注意一下有無眼、耳的異常。

頭痛伴有發燒、表情呆滯、興奮、嘔吐、痙攣等症狀時,要馬上去醫院。

16.痙攣時要注意些什麼?

由於兒童的大腦發育還未完善,稍有刺激就會引起痙攣。孩子痙攣時,要注意觀察有無發燒、神誌是否清醒、從發作到停止的時間、發作的形式、發作前的狀態等等,這些都有利於醫生的診斷。一般的痙攣在幾分鍾以內就會結束,不要慌張。在恢複正常以後,為了找出引起痙攣的原因,一定要去醫院接受檢查。

痙攣時,切不可慌忙抱起或使勁按住孩子,那樣反而會使痙攣持續更久,應讓孩子安靜地躺著。為了防止唾液和嘔吐物被咽下,要把孩子的臉偏向一側;把衣服鬆開,以利呼吸;如果口中有嘔吐物,要擦掉。

痙攣伴發燒時,要冷敷頭部,在發冷和發抖時要注意手腳的保暖。為了防止在痙攣發作時咬傷舌頭,可把筷子纏上紗布放在嘴裏,但如果孩子牙關緊閉,就不要勉強硬往嘴裏放。

17.骨折時會出現哪些症狀?

骨折處表現有紅、腫、痛、熱及功能障礙,用手輕輕按壓疼痛加劇,有時可摸到骨折斷端,稍微移動可以聽到或感覺到骨磨擦音,可見傷肢縮短、彎曲或折成一定的角度(稱之傷肢畸形),傷肢可見明顯腫脹,不能活動。嚴重骨折傷兒常出現休克。

骨折局部有傷日開放性骨折,開放性骨折要保持傷口清潔,不能用手觸及,更不能用水衝洗,也不必上藥,隻用碘酒和酒精消毒傷口周圍皮膚,表麵覆蓋消毒紗布。

骨折後要立即進行臨時固定,以防骨折斷端損傷周圍血管、神經,利用隨手可找到的物件,如木板、木棍、竹片、竹竿、樹枝、扁擔,甚至傷兒的對側健肢將骨折上、下兩個關節一起夾住固定,然後迅速送醫院治療。

若懷疑有椎骨骨折,那就要十分謹慎而輕柔地將傷兒作俯臥放於硬板上,頭和肩下墊一個枕頭,抬上救護車,不要自作主張進行急救,以避免造成脊髓意外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