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急性闌尾炎發病原因有哪些?
急性闌尾炎是小兒最常見的腹外科疾病,可發生於小兒任何年齡,最常見於5~12歲,10~12歲發病率最高,3歲以下則很少見。
小兒急性闌尾炎的發病原因較複雜,目前仍了解不夠,但最有可能的是以下幾種因素:
(1)闌尾腔梗阻。闌尾腔機械性阻塞,分泌物滯留,腔內壓力增高,闌尾壁血運發生障礙,有利於細菌的侵入。最常見的梗阻原因是糞石、異物(果核、蛔蟲)、闌尾扭曲、管腔癜痕狹窄等造成。
(2)細菌感染。細菌可經破潰或損傷的黏膜及血循環到達闌尾,引起急性炎症。如咽峽炎、上感、扁桃體炎等。
(3)神經反射。當胃腸道機能發生障礙時,常伴有闌尾肌肉和血管的反射痙攣,闌尾腔發生梗阻及血運障礙引起炎症。
典型闌尾炎有腹痛、發熱、胃腸道症狀及右下腹部壓痛和肌緊張4大症狀。腹痛是最常見的症狀。許多病都可以有腹痛,闌尾炎腹痛的特點是轉移性腹痛,即開始時在心口窩或肚臍附近,經過幾個小時或半天左右轉到右下腹痛,即肚臍右下方。少數患者也可以一開始就是右下腹痛。疼痛呈持續性,不太劇烈。如果是由於蛔蟲鑽入而引起者,可有陣發性劇痛。患兒常屈著右腿側躺著,不敢直腰走路。幼兒說不清疼痛部位,嬰兒則常常蜷著腿哭鬧不安。
小兒闌尾炎發燒比成人出現早,一般於發病幾個小時後即可出現發燒,體溫38度左右,重症可達39度以上。多數患兒病初就有食欲不振、惡心、嘔吐,有些患兒還有便秘或腹瀉。右下腹部壓痛是比較可靠的體症,如果還有肌肉緊張、抵抗,那麼診斷就更明確了。有些闌尾炎症狀可以不典型,年幼者不典型症狀更多見。比如有的一開始就隻是腹瀉,常以為是腸炎,如果同時有咳嗽、嗓子痛,病初容易認為是上呼吸道感染、扁桃腺炎等。但隨著病情發展,大多會出現上述闌尾炎症狀。
對小兒腹痛應特別注意,凡是腹痛或哭鬧2~3小時以上,應懷疑有闌尾炎(或其他腹部外科病),要及時到醫院診治。小兒闌尾炎一般需要手術治療。輕症或早期症狀還不典型者也必須在醫生嚴密觀察之下用抗菌素保守治療,切不可大意。7.急性喉炎是怎樣引起的?
本病是由細菌或病毒侵犯喉部而引起的急性炎症。常見病原菌為肺炎球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等,近年來各種呼吸道病毒亦為主要致病原因。
小兒急性喉炎多發生於冬、春季節,2~3歲多見,也可發生在較大兒童,可直接由細菌或病毒感染喉部,也可繼發於麻疹之後,為麻疹常見並發症之一。
因為小兒喉部比較狹窄,黏膜下血管豐富,故在發炎時,易發生黏膜充血、水腫,使聲門、喉部管腔變得更狹窄。輕的全身症狀不明顯,體溫正常,僅有聲音嘶啞及犬吠樣咳嗽,或呈破竹樣“空空”聲咳嗽,無呼吸困難症狀;重的常起病急,突然高熱,起病不久除有聲嘶、犬吠樣咳嗽外,還常伴有呼吸道梗阻症狀,即吸氣性呼吸困難,吸氣時有喘鳴聲,伴胸骨上窩、胸骨劍突下及肋間軟組織凹陷,如果不嚴密觀察及處理,梗阻程度可由輕度發展至重度,甚至引起窒息,此時麵色青紫,全身極度衰竭,或煩躁不安;肺部體症不多,僅有呼吸音粗糙,或有少許粗濕羅音。
預防傷風感冒是防治本病的主要措施,患麻疹後應細心護理,防止並發喉炎。發病以後要積極治療,預防喉梗阻的發生及進展,給患兒多飲開水,保持室內濕度及溫度,當有嚴重喉梗阻情況時,必須分秒必爭積極搶救,必要時插管吸氧或須作氣管切開。
8.怎樣治療痙攣性喉炎?
痙攣性喉炎的典型症狀為喉部痙攣,常在夜間驟然發作。其病原體主要為副流感等病毒,患者年齡大都在2~6歲之間。
上呼吸道發生輕度感染時易致喉痙攣。患兒常在前半夜驟然發病,咳嗽聲緊促如犬吠。嚴重者有顯著喉梗阻,並出現喉鳴,吸氣時胸壁凹陷,唇色青紫。經過治療後痙攣緩解,隨即沉睡。次夜可重發,並連續數夜發作。白天聲音嘶啞,但無痙攣現象,至夜間症狀又加重。
本病須慎防冷空氣的侵襲,夜間睡眠時尤應注意保溫防風。
治療方法為:增加室內溫度與濕度,以舒緩喉痙攣;利用嘔吐劑。可將2~4毫升吐根糖漿給予2~4歲的幼兒,隔20~30分鍾給1次(一般隻須重複給藥1~2次),直至嘔吐為止。嘔吐後痙攣大都緩解,此時宜給魯米那等鎮靜劑促使入睡。預後良好,一般不需氣管切開術。在痙攣較重時還可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為了防止痙攣複發,患兒要多休息,保持室內溫、濕度。如夜間發作,可給小劑量吐根糖漿(0.5~1毫升/次,每日3次,連續3天,並宜在晚睡前重複1劑,同時加鎮靜劑)。
9.扁桃腺炎的病因有哪些?
扁桃腺炎是指齶扁桃體和咽部黏膜淋巴組織的炎症。該病常在春秋兩季發病,主要致病菌為溶血性鏈球菌,也有病毒或者細菌和病毒混合感染。致病菌從外界飛沫傳入,隱藏在扁桃體小窩內,當身體抵抗力良好時不生病。如果遇冷使機體抵抗力下降時,隱藏的病源會大量繁殖,產生毒素而使孩子生病。症狀為:
孩子突然高燒達39~40度,怕冷,頭痛無力,咽喉痛,吞咽時加重。孩子食欲不振也會惡心嘔吐、便秘(如果發病的是嬰幼兒就表現為腹瀉)。炎症會侵犯咽鼓管引起耳鳴、耳痛甚至耳聾。
病毒引起的炎症使表淺組織充血紅腫,無膿性分泌物,全身症狀亦較輕。細菌引起的會使扁桃腺出現化膿性濾液,陷窩內有膿性改變,表麵可見膿點或者連成片塊,頜下淋巴腺也腫大壓痛。
如果孩子全身症狀重,應臥床休息,由於吞咽困難,水的攝入量不足,所以應輸液並輸入大量抗菌素以對抗炎症,同時可用藥物或酒精擦浴緩解高燒;可用鹽水及藥物漱口。病毒引起時可用中藥配合治療。
由於反複發作,扁桃腺肥大,所以陷窩內會積留膿性。如孩子睡眠時打鼾、口臭,炎症分泌物經常被咽下就會引起頭痛、疲倦乏力、消化不良、貧血等全身中毒症狀,甚至會蔓延為中耳炎、頸淋巴腺炎、喉炎等,還會引起並發症如風濕熱、腎小球腎炎、心內膜炎等。
因為扁桃腺能產生多種抗體,在急性發作時要徹底治療,避免殘留病源而引起複發。同時要鼓勵孩子參加體育鍛煉,增強抵抗能力;注意營養,服用魚肝油維生素C等強壯劑;經常用鹽水漱口,季節改變時注意保暖以防止複發。
10.小兒發燒如何護理?
兒童調節體溫的機能尚不健全,但新陳代謝很旺盛,運動很頻繁,所以其體溫比成年人平均要高出0.5~0.6度。正常體溫37.5~38度以上才能看作是發燒。
兒童發燒時,不僅要測量體溫的高低,而且有必要注意發燒的初起和經過,以及同時出現的各種症狀。如果孩子神誌清醒,逗他還樂,雖然發燒但精神很好時,就不要慌張。若孩子不停地哭鬧,或昏睡,有嘔吐、腹瀉,體溫高還有臉色蒼白、手腳發涼時,這是病情危重的表現,要盡早去看醫生。
發燒時水分損失很大,容易造成脫水,所以不要忘記給患兒補充水分。尤其伴有腹瀉和嘔吐的患兒,補充水分是十分重要的,可喂給米湯、茶、果汁、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