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嬰兒期(2 / 3)

8.如何防治尿布疹?

尿布疹是指被大小便浸濕的尿布未及時更換,尿中尿素被糞便中的細菌分解而產生氨,氨刺激嬰兒皮膚使其發炎的一種皮膚病,多見於新生兒。此外,尿布未漂洗幹淨或長期加用橡皮布、油布或塑料布,使小嬰兒臀部處於濕熱狀態,刺激局部皮膚而引起尿布疹。

表現在與尿布接觸的部位發生邊緣清楚的鮮紅色紅斑,嚴重的甚至可出現丘疹、水皰、糜爛。如再繼發細菌感染可發生膿皰。但皮膚皺褶部位常無皮損,這一點和擦爛性紅斑可鑒別。

應選用細、軟的舊布做尿布,不僅吸水性好,而且沒有染料等化學物,可減少刺激。一般不主張用橡皮布或塑料布直接墊在臀部下。要勤換尿布,並經常清洗尿布,在光照下曬幹。每次大便後用溫水清洗臀部,使皮膚保持幹燥、清潔。目前很多家庭都用“尿不濕”,其吸水性和柔軟性都佳,但透氣性不好,不要長久不換,特別是便稀小兒,稀便對皮膚有刺激。

當皮膚出現紅斑時,可外塗爐甘石洗劑,每日3~4次,也可用爽身粉,保持局部幹燥。如有丘疹、水皰、糜爛或膿皰時,外用0.5%新黴素、5%糠餾油糊劑,每日2次。

9.造成濕疹的原因有哪些?

濕疹是新生兒常見的皮膚病變,其病因多是綜合因素引起,且與體質有關。其皮疹多種多指,瘙癢難耐,易反複,溫性化。

濕疹從外因來看,多因對食物過敏,新生兒主要對牛奶過敏。此外,外界理化因素刺激如日光、紫外線、寒冷、濕熱、多種嬰兒護膚用品、化學物質等,都可能是引起濕疹的原因。生活環境、氣候條件亦可影響濕疹的發生和加劇。

從內因來看,皮膚感染,或家庭成員中有過敏史者,或對食物、藥物過敏體質者均可引起濕疹。

濕疹的皮疹具有多形性,有滲出傾向,且邊界不清。急性濕疹多為密集的粟粒樣紅斑、丘疹、丘疹樣皰疹或水皰,基底潮紅、腫脹,水皰破潰後形成點狀糜爛、滲出及結痂等。各種皮膚損害病變易融合成片,向周圍蔓延,外周常有散在新皮疹,故境界不清。慢性濕疹皮膚損害表現為皮膚增厚,表麵粗糙,醫學上稱苔蘚樣變,有時因抓撓而有血痂、皮膚抓痕及色素沉著。

皮疹多對稱分布,部位以頭、麵及四肢的手、足等外周部位較多,且多在屈側。瘙癢劇烈,可影響睡眠,如有繼發感染可伴發熱及全身不適等。

新生兒由於皮膚柔嫩,與一般嬰兒濕疹的治療有所區別。

新生兒不適於服用止癢、抗過敏藥物,可內服維生素C、鈣片等,也可將中藥製成膏劑外用,如濕疹膏。但一般情況下不要隨便用藥,以免損傷皮膚。可內服中藥,以清熱利濕為主的中藥。

10.觀舌如何判斷身體狀況?

(1)地圖舌。有些小兒的舌麵紅白相間,極不規則,呈地圖狀。出現地圖舌的小兒多半體質比較弱,與疲勞、營養缺乏、消化功能不良、腸寄生蟲、維生素B族缺乏有關。地圖舌一般在小兒2~3個月時就已出現了,小兒多無明顯的不舒服症狀,有的可出現輕度瘙癢或對有刺激性食物稍有敏感,這種症狀可長達數年,隨著年齡的增長可自然消退。發生地圖舌後,應注意口腔衛生,適當地給予口腔清洗。症狀明顯時可用1%的金黴素甘油等塗布。服用維生素B族及鋅劑有一定療效。

(2)溝紋舌。正常人舌的表麵是平整的,沒有明顯的高起和凹陷,但有些人的舌部出現一道道縱、橫溝紋,深淺、長短不一,隨著年齡的增長可逐漸加重,這種舌稱溝紋舌,又稱裂紋舌,一般無任何不適,但溝紋較深的可出現刺激痛,但也不需要任何治療。該病原因不明,常認為是先天性的,可能與地理條件、維生素缺乏、食物的種類有關。出現溝紋舌的小兒應注意口腔衛生,保持口腔清潔,防止口腔感染。

11.心律失常分哪幾種情況?

(1)竇性心律不齊。表現為隨呼吸而改變,吸氣時心率增快,深吸氣時更為明顯,呼氣末期心率減慢。在發熱、運動、情緒緊張、哭鬧或用阿托品後心律不齊消失。

(2)竇性心動過速。表現為小兒正常心率因年齡而異,如新生兒心率超過200次/分;1歲以下超過160次/分;1~2歲超過140次/分;2~6歲超過130次/分;7~12歲超過120次/分,這被稱為竇性心動過速,常見於運動、緊張、哭鬧、發熱、貧血、出血、休克、心肌炎、心力衰竭等。其他如甲狀腺機能亢進及某些藥物如阿托品、麻黃素等影響也可引起心率過速。

(3)病竇綜合征。這是由於竇房結功能衰竭而引起的激動產生和傳導發生障礙。小兒可由心肌炎、心肌病、洋地黃中毒、先天性心髒病引起。臨床特點是持久而顯著的竇性心動過緩,心律不隨運動、哭鬧、發熱而增加。除心動過緩外還可出現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所以也稱心動過緩—心動過速綜合征,簡稱“快—慢綜合征”。

(4)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此病約有60%發生在健康小兒身上,約5%~10%病人原有預激綜合征,亦可見於上呼吸道感染、先天性心髒病、心肌炎、缺氧、洋地黃中毒、甲狀腺功能亢進等。4個月以下嬰兒多見,常突然發作,此時可出現煩躁不安、麵色蒼白出冷汗、四肢涼、呼吸急促、拒奶、嘔吐、口唇發紺等症狀,可持續數秒、數分鍾或數小時而突然停止。血壓低,聽診時可發現心音弱,心律快而規則,新生兒可達300次/分,嬰兒可達200~300次/分,幼兒可達160~180次/分。

(5)早搏。正常心髒跳動的起搏點是在心髒竇房結,而早搏是由異位節律點提前發出激動而引起心髒搏動。按異位節律點出現的部位不同,可分為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和交界性早搏。這些症狀可以通過心電圖檢查來確切診斷。

(6)房室傳導阻滯。可由心肌炎、先天性心髒病、風濕性心髒病、藥物中毒(如洋地黃)、低血鉀等原因引起。按受阻程度可分為Ⅰ、Ⅱ、Ⅲ度。Ⅰ度一般無症狀,心電圖儀表現P~R間期延長。Ⅱ度可出現心髒漏跳現象。Ⅲ度由於心律過慢,可出現急性心源性腦缺氧綜合征,這是十分危險的,需要及時去醫院診治。

12.出牙的異常現象分哪幾種情況?

(1)先天性缺失牙。小兒該長的牙一直沒有長出來,家長就應該帶小兒到醫院去檢查。我們知道,牙齒是由頜骨裏的牙胚逐漸發育鈣化而成的,如果頜骨裏天生就沒有這個正常的牙胚,自然在這個部位也就不會長出牙來了。經過照X光片證實頜骨裏沒有牙胚,醫學上把這種情況就叫做先天性缺失牙。

常見的先天性缺失牙多發生在上頜和下頜的第三磨牙,也就是“智齒”。這個牙齒在人類牙齒發育中屬於退化牙。隨著人類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食品的加工日益細膩,人們咀嚼也就不那麼費勁了,根據用進廢退的道理,人的頜骨逐漸變小,牙齒也發生了退化。當退化完全時,頜骨裏就沒有牙胚生成,自然也就不會長出牙來了。因此,第三磨牙的先天性缺失牙並不屬於病理性的,也就是說不需要治療。

還有一些因素,如遺傳因素、全身性疾病(結核病、佝僂病等)使牙齒的胚芽破壞或發育受阻,也可能引起先天性缺失牙。

發現小兒的牙沒長出來,到醫院檢查後證實是先天性缺失牙,就應該請大夫根據缺牙的數目、部位、牙齒的排列和咬合關係等不同的情況,采取相應的治療方法。

(2)預防多生牙。正常人的牙齒是有一定的數目和形態的。凡是在正常數目額外長出的牙,醫學上稱為多生牙。多生牙的數目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多個,以1~2個最為多見。

多生牙的危害在於它占據了正常牙在牙列中的位置,正常牙受到多生牙的擁擠,隻好從牙床的旁邊長出來,形成錯位,造成牙齒排列不齊,甚至形成雙層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