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多生牙的處理應該是及早拔除。但有的多生牙在生長的早期沒引起人們的注意,等發現時它已經長在牙列中了,如果這個牙齒的形態、大小基本正常,且在牙列中排列的還算整齊,牙齒的咬合關係也沒有出現異常的情況,可以保留這個多生牙,但是這種情況比較少見,一般的多生牙是應該盡早拔除的,以利於其他恒牙的正常萌出。
(3)預防畸形牙。正常的雙尖牙在咀嚼麵上有2個尖,如果在2個尖的中央多長出一個又高又細的小尖,稱為“畸形中央尖”。畸形中央尖最好發的牙位是下頜第5個牙,而且往往是對稱出現在左右兩側。
中央尖內部有一個小腔和下麵的牙髓腔相通。當有中央尖的雙尖牙長出來以後,牙麵和上麵的牙齒接觸,中央尖很容易被磨損或者被折斷。這樣,中央尖內的髓腔暴露出來,與外界相通,成了牙髓感染的通道。牙髓感染,將引起根尖周炎、根尖膿腫等,嚴重的可以使牙根停止發育。
如果發現小兒長出的牙齒是畸形中央尖,應該盡早到醫院去,口腔科大夫。一般的處理是分次將中央尖磨低,一次磨低一點,1個月左右磨1次,逐漸的磨除,不斷地刺激牙髓組織,在中央尖腔的頂部有新的牙本質形成,新的牙本質可以封閉牙髓腔,不使其外露。
如果中央尖已經被折斷,出現了明顯的牙髓炎症狀,或者感染已經蔓延至牙根部,則應該馬上到醫院請大夫治療。早期可以進行牙髓治療或者根管治療。如果根尖破壞得嚴重,反複治療效果不好,可能就要拔除患牙了。
13.哭後痙攣該如何護理?
小兒大哭後發生痙攣是由劇烈哭泣而引起的。例如:突然受驚或要求不遂時,在大聲哭泣之中,氣好像受到阻塞,呼吸一時停止,臉色變紫,全身僵硬,失去意識知覺而引起痙攣。這種病發作通常僅持續數秒,最長也會在10秒鍾內停止。它在6個月至2歲的小兒中最為多見,4~5歲以後逐漸消失。這種病和癲癇不同,腦電圖無異常反應,是一種無須治療的疾病,所以家長不必為之而擔心。
當小兒發生痙攣時,不必著急,最重要的是要沉著對待,如果為了製止痙攣而將小兒手足壓著,或強力把他抱起,都會產生反作用。正確的作法是,首先應將小兒的衣服解開,使他感到呼吸較為通暢,並讓他靜靜地躺下。小兒發生痙攣時,是不會將自己的舌頭咬出血的,無需把任何東西塞到他的口內。然後,使小兒的臉側向一邊,避免嘔吐出來的東西或唾液嗆入氣管,並把口中的唾液用紗布等抹去。去醫院診治時,應把小兒發病時的反應,以及發病持續的時間等情況告訴醫生,給醫生診治作參考。
14.發燒不吃奶該如何護理?
人體發熱可引起胃腸功能紊亂,交感神經活動增強,消化酶的分泌減少。盡管食入量很少,但食物在胃腸內停留的時間很長。所以,小兒在發燒時食欲減退,有時還肚子脹,吃奶小兒會表現出對吃奶不感興趣。
此時,可以讓小兒每次食入量少一點而相應多吃幾餐,而且要食一些稀釋而清淡的有助於消化吸收的食品,如在牛奶中加一些米湯或水,並注意給小兒多喂水,保證足夠的液體供給。發燒時體內水分消耗較多,如不注意給小兒喂水,一方麵發燒不容易退,另一方麵,容易引起代謝紊亂。在補充水時,特別要注意補充些鮮果汁水或菜水等。
15.為什麼會發生昏厥?
昏厥是突然發生的、短暫的意識喪失狀態,由於大腦一時性廣泛性供血不足所致。此外,還常伴有麵色蒼白、出冷汗、惡心、乏力、呼吸困難等症狀。引起昏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1)血管性昏厥。是由於血管舒縮反應障礙所致,恐懼、緊張、悲傷、創傷、注射等情況都會引起發病。另外,在應用血管擴張藥物或氯丙嗪後,若體位突然改變易產生體位性低血壓而引起昏厥。平臥或久蹲後突然起立時,也易發生昏厥。
(2)心源性昏厥。當病毒性心肌炎、細菌性心內膜炎及中毒性心肌炎等心髒疾病導致心律失常時,均可引起腦缺血而發生昏厥。化膿性或風濕性心包炎引起急性心包填塞,發生腦缺血,也可引起昏厥。引起小兒昏厥的主要原因是法樂氏四聯症、肺動脈瓣狹窄、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症等。
(3)神經精神性昏厥。見於癲癇小發作、高血壓腦病、蛛網膜下腔出血、癔病、腦部腫瘤等。
(4)短時間內大量失血、失液。如上消化道大量出血、肝脾破裂、嚴重吐瀉,嚴重貧血等也易發生昏厥。
(5)其他。如血糖過低、換氣性堿中毒以及吸入有毒氣體(如一氧化碳中毒),也會引起昏厥。
16.小兒發生昏厥怎麼辦?
當昏厥發生時應盡快讓小兒平臥著休息,以利於腦部恢複足夠的血液供應,防止跌倒引起外傷。如疑昏厥由低血糖引起,應立即給小兒飲糖水,提高血糖濃度。昏厥好轉恢複後應去醫院診斷,做全麵的體格檢查如心電圖、腦電圖、CT等必要檢查化驗。查明引起昏厥的原因。隨後,針對原發病作積極治療。先天性心髒病應手術糾治,病毒性心肌炎應休息和藥物治療。腎上腺腫瘤引起的高血壓腦病所致的昏厥,應手術切除腫瘤而控製疾病。貧血引起要糾正貧血。
為預防昏厥的發生,應增強體質,每天保證足夠的睡眠。早上一定要吃早餐,以防空腹引起低血糖。飲食要有足夠的營養,防止營養不良性貧血。
17.常見的腦外傷有哪些?
小兒腦外傷多是由於跌傷、車禍與運動事故所致。在直接或間接的外力作用下,可以引起頭皮損傷、顱骨骨折、顱內腦組織損傷3種。
常見的顱腦損傷有:
(1)腦震蕩。腦震蕩是一種輕型腦損傷,占小兒腦外傷絕大部分。受傷後主要表現為短暫的神誌恍惚或意識喪失,曆時數秒至10餘分鍾不等,清醒後可有反應遲鈍、嗜睡,及頭痛、頭昏、惡心、嘔吐、麵色蒼白、出冷汗、脈搏緩慢等現象。但一般情況穩定,很快恢複正常。但有些小兒嗜睡時間較長,但過後神誌清醒,不會留下任何後遺症。
(2)腦挫裂傷。意識障礙較腦震蕩更為嚴重。頭痛嘔吐劇烈。嬰幼兒表現為煩躁不安,且持續時間長。大多數在傷後數小時或數天內發生早期癲癇,還有顱內壓增高及腦神經損傷的定位症狀,如頸項強直、偏癱、失語、失明、抽搐等。
(3)腦幹損傷。昏迷時間較長,常有抽搐,呼吸、脈搏、血壓生命體征不穩定。會出現40度以上的高熱現象。瞳孔雙側不等大或散大,時大時小,對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呼吸,心跳隨時都有可能會停止。
(4)腦內血腫。是顱腦損傷導致顱內出血。特急性常在傷後3小時內,急性在傷後3天內,亞急性在傷後3周左右,慢性在傷後3周以上,均會出現腦內血腫。頭痛加劇,惡心、嘔吐頻繁;意識障礙,出現昏迷是腦內血腫的主要表現。累及運動區時可引起偏癱、失語。可出現腦血症狀,瞳孔大小不對稱。
(5)顱骨骨折。線形骨折多見。嚴重者可出現凹陷性骨折,如顱骨凹陷嚴重時壓迫腦實質,會引起局限性癲癇或意識障礙。
18.發生腦外傷如何護理?
腦外傷需臥床休息,保持安靜情緒穩定。嘔吐頻繁者應暫禁食,有意識障礙者應放置胃腸減壓。定時觀察血壓、脈搏、呼吸、瞳孔、意識的變化情況,一般每隔1~2時察看1次,嚴重者30分鍾察看1次。反複觀察神經係統體征。保持呼吸道通暢、吸氧,適當限製進入體內的液體量以降低對顱內的壓力。同時應用降顱內壓藥物,如20%甘露醇、激素等靜脈滴注。如有創口或腦脊液漏,應該使用抗生素。如果是顱內血腫或腦疝,需做開顱手術清除血腫及減壓。平時要防止小兒從高處跌落,教導小兒不要到高處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