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是色盲?
色盲就是不能用眼睛分辨出物體的顏色。這裏應分清是辨色能力喪失還是辨色能力差。根據三原色學說,不能識別紅顏色的叫紅色盲;不能識別綠顏色的叫綠色盲;不能分辨藍顏色的叫藍色盲。如果這3種顏色都分辨不出,那就叫全色盲。
有一部分人辨認顏色比較困難,需要多看一會,才能分辨出來。這種辯色能力比較遲鈍的人,被稱為色弱者。
色盲和色弱都是由一種先天遺傳因素造成的。世界發展到今天,還沒有方法解決這個問題。
據多方麵資料統計,男性色盲發生率為5%,女性為0.8%,男性明顯高於女性。
2.造成夜盲的原因有哪些?
夜盲指在夜裏及黑暗的環境中看不清事物,是由於在人們的視網膜中有一種叫杆狀細胞的在合成視紫紅質中缺乏其原料而無法形成或是由杆狀細胞本身的病變而引起的。
造成夜盲的病因可以歸納為以下3種:
(1)父母的遺傳基因造成的,稱為先天性夜盲。遺傳造成視網膜色素變性、杆狀細胞發育不良,以致喪失了合成視紫紅質的能力,而產生夜盲症。
(2)由於全身病變繼發引起的眼部病變,也叫獲得性夜盲。常見於彌漫性脈絡膜炎、廣泛的臍絡膜缺血萎縮等,引起這種夜盲,可隨疾病的痊愈而好轉。
(3)由於營養不良導致維生素A缺乏引起,此種夜盲者為暫時現象,隻要不缺維生素A就可以避免此種夜盲症的發生。
3.如何對待異食癖患兒?
異食癖是指小兒在攝食過程中逐漸出現的一種特殊的嗜好,對通常不宜取食的異物,進行難以控製的咀嚼與吞食。發病年齡以幼兒為多,但學齡兒童亦可見到。
本症患兒常喜食煤渣、土塊、牆泥、砂石、肥皂、紙張、火柴、鈕扣、毛發、毛線以及金屬玩具或床欄上的油漆。對較小的物品能吞食下去,較大的物品則舔吮或放在口裏咀嚼。他們不聽從家長勸阻,常躲著家長暗暗吞食。一般臨床症狀為食欲減退、疲乏、腹痛、嘔吐、麵黃肌瘦、便秘和營養不良等。
小兒異食癖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不良習慣;缺乏鐵鋅等;腸內寄生蟲病。
對心理異常引起的異食癖,不能責罰和捆綁患兒手足,因其不但不能解除異食習慣,反而使他們暗中偷吃此類不潔食物。對於鐵鋅缺乏者或腸道寄生蟲病,可到醫院去治療,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鐵劑、鋅劑或驅蟲治療。
4.外耳道有異物怎麼辦?
有些小孩在玩耍時常將石塊、玻璃球、粉筆頭、紙團、塑料玩具、植物種子如豆類等塞入外耳道,偶爾也有昆蟲如蚊、蛾等進入外耳道。這些通稱為外耳道異物。
外耳道有異物時,患兒會有多種不適之感。如異物移動觸及鼓膜可有耳鳴、耳痛或反射性咳嗽;昆蟲爬動可產生耳鳴及癢痛;植物種子遇水脹大,壓迫外耳道可引起堵塞及疼痛,挖傷外耳道可引起感染等。
異物進入外耳道危害極大。這是由於外耳道是彎曲的,外口較大,易進難出。另外,異物進入後孩子可能試圖用手挖出,結果導致異物進入更深,極有可能損害鼓膜。還有一些異物如有棱角會劃傷外耳道引起炎症,致使局部發炎。
針對不同情況,作不同處理:較小異物可用雙氧水洗出,一般異物可用小鉤取出。球形異物禁用攝子夾取,以免誤將異物推向深處。鐵質異物可用強力磁鐵吸出。植物性異物禁用水衝洗,應先用95%酒精滴入,或用1%酚甘油滴入後取出。動物昆蟲異物應先用乙醚或氯仿殺死後取出,也可用食用油殺死後取出。
應該注意的是,取異物時一定要將患兒的頭部固定,否則損傷耳膜,後果不堪設想。當然有條件的最好送醫院救治。
5.呆小病可以分為哪幾種?
所謂“呆小”,包括小兒長得既傻又小。主要是由於甲狀腺功能不足,甲狀腺激素缺乏而導致體格、智能發育障礙,醫學又稱“克汀病”。因此,當父母發現小兒無論在體格和智能發育上與同年兒童相差甚遠時,應想到此病。
甲狀腺激素在調節機體代謝過程中,尤其是對小兒的生長發育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它可促進骨的生長,促進中樞神經係統的發育和功能。因此,在胚胎發育期及嬰兒早期出現甲狀腺激素缺乏,不僅使腦組織受到嚴重損害,影響小兒智力,而且生長發育也受到影響,小兒明顯矮小。由於引起呆小的原因及發病年齡和臨床特征的表現不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加以區別。
(1)散發性呆小病。主要原因是甲狀腺先天性缺陷或發育不全使甲狀腺合成甲狀腺激素發生障礙。一般散發性呆小病多見女孩,約為男孩的3倍。大多數小兒因在胎內受孕婦甲狀腺激素的影響,所以出生時多無症狀。但此病症狀出現的早晚及輕重程度與小兒甲狀腺組織的多少及功能低下的程度有關。如果先天無甲狀腺組織的小兒,大多數在出生後1~3個月就出現症狀。有少量腺體者,多在6個月後,偶可至4~5歲才漸顯症狀。
患兒的主要表現是身材矮小,身體比例不勻稱,顯得四肢短小,上身比下身長,同時精神呆滯,反應遲鈍,有的認為特別“乖”,因為多睡很少哭吵,即使哭吵,聲音也低啞,吞咽緩慢,體溫較低,怕冷,出汗少(夏天也很少出汗),皮膚粗糙,尤其是手足部更明顯。麵無血色,頭發稀少而幹枯,發際較低,眼裂小,眼瞼浮腫,兩眼分開較大,鼻梁寬而平,鼻翼肥大,舌大而寬厚,經常伸出口外,額部有皺紋,外表看上去像“小老頭”。總之,呈“不聰明”的表現。這種麵容又稱克汀病特殊麵容。
在整個生長發育過程中,小兒突出表現“五遲”,即立遲、行退、齒遲、發遲及話遲。對症狀典型的呆小病診斷並不困難,如症狀不典型,通過X線檢查可發現小兒的骨齡明顯落後於正常小兒,嚴重者要延遲3年以上。T3、T4明顯減低,甲狀腺131Ⅰ吸收率測定也可降低。血糖、血清堿性磷酸酶等均有變化。此病宜及早診治,越早越好。因早期治療與預後密切相關,否則將會帶來不良後果。
(2)地方性呆小病。主要發生於甲狀腺腫流行地區。是由於地區中的水、土、食物中含碘量不足,或因當地水和食物中含鈣或氟過高,以及母親在懷孕期飲食中缺碘,或飲水受細菌汙染以致影響碘的吸收和利用。
地方性呆小病的表現特征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以神經係統症狀為主,往往出生後不久即表現智能顯著低下、聽力障礙、肢體強直、不會坐立、運動障礙,而如上述甲狀腺功能低下的其他表現可較輕或不明顯。另一種是以虛腫表現為主,看上去皮膚粗厚,紋理增多,為非凹陷性浮腫,稱為粘液性水腫。體格發育及智力發育落後,四肢短粗,同樣有以上所述的特殊麵容,膝外翻,扁平足,骨齡檢查較同年齡落後,青春發育期性成熟延遲,然而神經係統檢查正常。
以上兩種情況在不同的流行地區發病比例不一樣,它與散發性呆小病的主要區別是甲狀腺發育正常,有些甚至代償性腫大。甲狀腺本身功能可正常或稍偏低。
散發性呆小病要強調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尤其在新生兒期),智力和體格發育可以接近正常健康人的水平。一般認為生後3個月以後治療效果就明顯減低。所以治療本病需要耐心長期服藥。甲狀腺素片是治療本病惟一有效藥物,但必須遵照醫囑,一般開始劑量為足量的1/3左右,逐步增加,以免產生甲狀腺危象。還應加強學習輔導,重視教育促進智力的發育,給予營養豐富的飲食。應得到家長的配合,使病人樹立信心,堅持終身不間斷服藥。
地方性呆小病則需對於患地方性甲狀腺腫大的孕婦分娩的新生兒,進行甲狀腺功能的檢查,以便及時治療。尤其在孕婦妊娠末3~4個月,應每日加服碘化鉀20~30毫克,多吃含碘豐富的食物,流行地區孕婦應加服碘製劑。
6.兒童尿時哭鬧有哪些原因?
正常排尿功能受意識和神經支配,當膀胱充盈到一定程度時,內壓上升,發出衝動,傳到大腦而產生尿意。
兒童各器官發育尚未完善,語言能力較弱,往往不能正常表達排尿出現的種種情況,排尿時哭鬧,常見於以下幾種情況:
(1)尿流異常。若尿時尿液遲遲不能排出(超過2秒鍾),或射尿無力、尿線不勻分叉狀、尿流中斷等均稱尿流異常。常見於包皮和包莖炎症、尿道口病變、尿道狹窄,如外傷、炎症、異物及腫瘤等。成人則多半與前列腺增生有關。
(2)尿痛。正常人排尿自如,無痛感。尿痛見於炎症、異物刺激膀胱或尿液刺激受損的尿黏膜而引起。
尿痛伴有尿頻、尿急或恥骨上區不適者,多由膀胱病變引起。尿痛在排尿時加劇,小兒不敢排尿,出現哭鬧不安,往往提示病變在尿道。
(3)尿瀦留。尿停留於膀胱不能排出稱尿瀦留。見於各種原因的尿道梗阻、膀胱本身病變或中樞神經係統病變。若排尿後立即導尿,能導出多於20毫升的尿液,稱部分性尿瀦留。膀胱區超聲檢查有助於確診。對尿瀦留者做尿道檢查,包括尿路造影、膀胱鏡、尿道鏡等,可幫助確診尿道梗阻的原因。如有全身性疾病,則應治療原發病。
(4)尿急。指尿意一來,即迫不及待立即排尿。嚴重者剛排完尿又要排尿,多數伴尿痛。病變多在膀胱三角區、後尿道。前列腺炎症、異物刺激等也可發生。
7.怎樣治療弱視?
(1)遮蓋法。把視力好的一隻眼睛遮蓋住,強迫用弱視的那隻眼睛看事物。經一段時間的強迫刺激,弱視眼的視力可有提高。也可用交替遮蓋法(健眼與弱視眼交替遮蓋),此法簡便易行。如每周遮蓋健眼5~6天,遮蓋弱視眼1~2天,效果是較好的。
(2)後像療法。在強光刺激下視物10秒鍾後,閉上眼睛仍感覺該物呈現在眼前,這個影像醫學上叫後像。醫學上利用這種後像的原理,用後像鏡的強光刺激(一般照射20秒至1分鍾),使視網膜產生後像,從而提高黃斑中心凹的視功能,起到治療弱視的目的。
(3)紅色濾光鏡治療。用600~640毫微米波長光線的紅鏡戴在弱視眼前,同時完全遮住健眼,練習寫字、畫圖等作業,每天1~2次,每次10~15分鍾,逐漸延長時間至數小時,能夠達到治療弱視的目的。
治療弱視的方法很多,到底哪種最好,這要根據每個孩子弱視的性質、程度、年齡及視力屈光度來選擇,並注意在7歲前抓緊時間治療。
8.肥胖症有什麼危害?
男孩超過同齡兒童正常體重的20%,女孩超過30%,均稱為肥胖兒童。兒童肥胖絕大多數(約95%)屬單純性肥胖,僅3%~5%是由內分泌失調和某些疾病引起的。
肥胖兒童發生的原因主要是飲食不節製,脂肪和蛋白質攝取過量和運動不足。嬰幼兒營養過度的飲食習慣可能是日後肥胖的根源。
肥胖對少兒的危害是多方麵的,概括有以下幾點:
(1)肥胖兒童行動笨拙,活動能力差。不少肥胖兒童有平足、膝內翻、下肢彎曲、脊椎和椎間骨損害等。
(2)肥胖兒童常存在性發育障礙。例如,男孩有性發育移後,女孩性早熟、初潮早,多伴有月經紊亂。
(3)肥胖可影響兒童的智力發展,使智商低於同齡人。有些肥胖兒童容易疲勞、嗜睡、精神不集中而影響學習。
(4)肥胖兒童常有心理和精神損傷。如自卑感強、孤僻、害羞、不願外出活動等。
(5)引發缺鈣症,特別是2歲以下肥胖兒最易患此症。
(6)易患呼吸道感染、皮膚感染和某些成人易患的疾病。如糖尿病、脂肪肝、高血壓等。另外,兒童期肥胖會給成年後的健康帶來潛在危險。據研究發現,10~13歲肥胖者到30歲時,男性中的86%和女性中的88%依然保持肥胖狀態。
9.如何預防小兒肥胖?
小兒肥胖重在預防,具體措施有以下幾點:
(1)對家長宣傳肥胖對兒童的危害,還要使家長懂得一些食物的營養價值和喂養知識。此外,要從嬰幼兒開始就注意運動,要少抱在懷中,多讓孩子獨自玩耍,從小培養熱愛勞動的良好習慣,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另外,要定期進行體格檢查,如果父母本人是肥胖者,就要與孩子共同努力,避免孩子成肥胖兒。
(2)少兒正處在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保證足夠的營養是非常重要的,但不能隨心所欲地吃,應做到膳食平衡。1日3餐的3大營養物質熱能比例是,蛋白質占10%~20%,脂肪占20%~30%,碳水化合物占50%~70%,並要補充足夠的礦物質(鈣、磷、鉀等)和維生素。
進餐食物種類和數量應呈金字塔形狀,即油、鹽、糖的量最少;魚、肉、蛋和豆製品的攝入適量;而蔬菜、水果和糧食等天然食品用量最多。要求小兒盡量少吃零食,少吃含高脂肪、高糖的食品,養成良好的膳食習慣。
(3)選擇中小強度、較長時間的有氧運動項目。如遊泳、步行、慢跑等。運動強度以50%~60%的最大心率為宜(最大心率是220-年齡)。運動時間不少於20分鍾,每周3~4次。隨著適應能力提高,應逐漸增加運動時間和運動次數。
減肥是一個長期循序漸進過程,不可急於求成。小兒減肥以每周體重下降0.25千克為宜,不宜超過0.4千克。每天熱量不變,每天運動超額消耗1254千焦(300千卡),每年可減少5~10千克脂肪。
(4)注意肥胖孩子的心理治療和行為矯正。家長應避免幹涉性說教,如反複申斥“你太胖了,應該少吃”,以免引起厭食症和產生逆反心理。
(5)送到醫療機構在醫生的建議和指導下治療。如果孩子很胖,家長應認真對待,要將孩子送到醫院,根據醫生提出的意見或建議給予治療。家長一定要配合醫生,不能覺得這樣做太“殘酷”了,就違反醫生的囑咐。
10.怎樣預防假性近視?
現在孩子們都懂得多讀書、讀好書,但往往忽視了在用功學習過程中的眼衛生問題。如學習時間過長、姿勢不端正,有的孩子玩遊戲機一玩就是幾個小時,這些都是造成假性近視的因素。要有效地預防假性近視並不困難,隻要在以下幾個方麵引起注意就可以達到目的。
(1)無論是閱讀還是寫字都要注意保持30厘米的距離和正確的姿勢。
(2)光線要適當,不論是過強或過弱的光線,對眼睛都不利。
(3)學習時間一次不能太長,一般不超過1小時就要休息10分鍾左右,休息時最好到戶外活動一會。
(4)不要在躺著、乘車、走路時看書。
11.如何治療“對眼”?
孩子患有“對眼”會影響到形象和學習。從生活和美觀出發要說服和鼓勵孩子積極治療。治療方法有幾種:
(1)驗光配鏡子。這樣可以為遠視和散光找到準確的度數。配眼鏡矯正視力的同時,斜視得到了治療。要堅持戴眼鏡不能間斷,無論看遠處或近處都要戴著眼鏡,一般堅持半年左右就可見到療效了。以後每年要到醫院檢查一次,以觀察視力變化,調整眼鏡的度數。
(2)遮蓋健眼法。這是治療“對眼”弱視的一種方法。其原理是:由於雙眼屈光參差太大,如將好眼睛遮住,讓斜視的眼睛看東西,讓其多受一些光刺激,促使視網膜發育。如經遮蓋健眼治療後斜眼視力有所提高,需戴鏡檢查斜視度數,如有所減少,則需要堅持遮蓋,每月查一次視力和斜視度。
(3)用同視機訓練。斜視兒童可到醫院做立體鏡和同視機訓練,這些訓練對斜視的眼位矯正有很大幫助,而且對雙眼單視功能的恢複和立體知覺的建立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4)手術治療。經上述方法治療1~2年後,仍有斜視的兒童或斜視治療過晚者,在戴眼鏡的基礎上仍不能糾正者,可考慮手術治療。
12.造成眼外傷的原因有哪些?
眼外傷在兒童致盲原因中占有重要地位,機械性、物理性和化學性等因素均可引起眼部結構和功能損害。
(1)眼部挫傷。主要是因鈍器損傷眼睛,一般6~10歲的孩子最多見,因這年齡段的兒童活動能力強,戶外活動多,常常在玩耍打鬧中損傷眼睛,直接或間接對眼部的衝擊而造成眼部組織的損傷。如外力大,損傷更嚴重,甚至還可發生組織的撕裂和斷離。
(2)角膜挫傷。輕者僅上皮擦傷,重者發生實質層水腫或纖維撕裂。因角膜感覺神經末梢暴露,故有劇烈眼痛,以及流淚、畏光等症狀。在小兒中最多是因為彈弓打中眼睛,小小的眼球,受到鈍挫傷的暴力打擊之後,可發生眼內出血,瞳孔散大,視網膜震蕩,甚至後部眼球破裂。
(3)眼異物。發病原因是一些細小異物如灰沙、金屬碎屑、穀殼或昆蟲等飛入結膜囊,附著或嵌入結膜和角膜表麵引起角膜、結膜異物。一般常為單個異物存留,但有時也可多個存留,特別是當小兒放鞭炮爆炸引起受傷時,可有很多的細小異物,存留於角膜、結膜上,這種情況稱多發性角、結膜異物,臨床可出現不同程度的眼部刺激症狀。如流淚、眼痛和有異物感,甚至可引起角膜潰瘍。
(4)眼瞼挫傷。主要是引起水腫和出血。眼瞼皮膚比較鬆弛,血管十分豐富,受傷後易產生水腫和出血。如僅小血管破裂,則形成皮下青紫色瘀斑。較大血管破裂,可形成血腫,導致睜眼困難與疼痛症狀。
(5)結膜挫傷。主要是充血和結膜下出血,一般都能自行吸收。
(6)眼眶挫傷。多見於眶骨骨折及眶內軟組織的挫傷,臨床上常與眼瞼、眼球的挫傷以及顱骨骨折、腦震蕩同時發生。眶內出血造成血管破裂,使眶內容物增加,導致眼球突出和血液向前滲透,產生繼發性結膜下出血和眼瞼瘀血。
13.如何治療眼外傷?
一旦發生眼外傷,應及時到附近醫院治療,不可耽誤。現場可采取緊急處理措施,這對挽救傷眼及避免嚴重視功能損害極為重要。如是眼皮、眉弓的皮膚劃開了口子,出血不止,可用幹淨的手帕或布塊壓住傷口,製止出血。如被重物打擊眼部引起眼瞼傷時,患兒眼瞼皮下、結膜下有瘀血、發青,嚴重時眼瞼光亮發腫,眶骨骨折,甚至眼球破裂,應立即去醫院搶救治療,以免導致視覺功能喪失。對僅有局部瘀血發青者可先用濕毛巾冷敷,以製止出血,以後改用熱敷,促進出血的吸收,眼角發生氣腫者,嚴禁擤鼻涕以免氣腫擴展。
眼外傷患兒應將雙眼輕輕閉合安靜休息,不要再走來走去或劇烈運動,以免增加出血。若眼球出血,休息時應取半臥位,頭高些,使血液沉積於眼球下半部,有利於吸收和視力恢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