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夜驚與夢遊症怎樣預防與治療?
夜驚為一種意識朦朧狀態,患兒的表現為在開始入睡一段時間後突然驚醒,瞪目起坐,躁動不安,麵間表情恐怖,時有喊叫,其內容與受驚的因素有關。一般可持續10餘分鍾,清醒後對夜驚發作完全遺忘,偶爾可有片斷記憶。部分患兒在發作的同時伴有夢遊症,患兒起床走動,做一些機械的動作,如開抽屜等,醒後完全不能回憶。發作次數不定,可隔幾天、幾十天發作1次,偶可1夜發作數次。
引起小兒夜驚和夢遊症的主要精神因素是受驚,如睡前聽緊張興奮的故事、看緊張興奮的電影以及初次離開父母進入陌生環境的緊張不安等。
針對小兒夜驚與夢遊症的特點,在預防和治療上應采取以下措施:應注意培養和塑造小兒勇敢、沉著、頑強的性格,並注意合理安排生活,避免聽講使小兒過分緊張興奮的故事、電影等。藥物療法可服用5%溴化鉀(或溴化鈉)5~10毫升,每日2次,睡前服魯米那0.03克。年齡較大兒童可加利眠寧5毫克或安定片2.5毫克,以減輕緊張情緒,加深睡眠,對控製夜驚發作效果較好。
2.急性消化不良症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急性消化不良症主要症狀是腹瀉,每天會排出5~6次以至10次以上的水樣便和糊狀便。多見於2歲以內的兒童。患兒精神不好、身體水分減少、眼睛發暗、嘴唇和舌頭發幹,以及發燒等症狀。如果有惡心,多次嘔吐,沒有精神等症狀時,病情就相當嚴重。
本病有許多是由感冒、中耳炎、支氣管炎、腎盂腎炎、麻疹等與胃腸無關的感染所引起。在治療上,要采取飲食療法,為了防止脫水酸中毒症,要給予足夠的水分。
由痢疾杆菌、沙門氏菌、葡萄球菌等引起腸內感染而發病者,消化係統的症狀較重,全身症狀也重。
3.患維生素A過多症怎麼辦?
每日攝入5萬~50萬國際單位以上的維生素A製劑,即可發生中毒症狀,分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兩型。
連續每日注射30萬國際單位維生素A即可在短期內引起急性中毒,表現為食欲減退、嗜睡、嘔吐及因顱內壓增高引起的前囟膨出。
維生素A用量每日達5萬國際單位以上連續3個月,能引起慢性中毒,表現為體重下降、脫發、頭發變粗、肝腫大、骨痛和骨質增生等。
應用濃縮魚肝油或維生素A製劑時,應接受醫生指導,不可超過需要量。必須用大劑量時,應嚴格限製用藥時間,避免產生中毒症狀。一旦發生中毒症狀,應立即停服維生素A製劑,自覺症狀常在1~2周內消失,但循環血內維生素A維持較高水平可達數月之久。
4.如何防治口角炎?
口角炎是指兩側口角糜爛發白並有疼痛的疾病。此病在幼兒和學齡兒童中比較多見。患有發高燒的疾病使身體衰弱時,以及病毒感染等,均可引起本病。一般認為與維生素B2不足也有關係。
治療糜爛部分可用雙氧水消毒,也可塗用抗生素軟膏,補充維生素也有效果。
5.聾啞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聾啞即嘴不能說,耳不能聽。少兒聾啞最多見的原因是因為聽力障礙或喪失後而沒有言語能力。
造成聾啞的因素有4種:
(1)先天因素。遺傳原因,母親孕期患風疹、服用藥物等。
(2)後天因素。由產傷、難產、新生兒缺氧、早產兒、新生兒體重過低(少於1500克),以及嬰幼兒腦膜炎、腦炎、麵部畸形等原因引起。
(3)藥物因素。常見藥物有慶大黴素、鏈黴素、新黴素等。
無論何種原因引起的聽力障礙,均可使兒童失去聲音的感覺,無法學會發音,無法學習語言而致啞。
正常情況下,20周齡的小兒對聲音已有應答;1~3個月時可辨不同音素;10個月時能學發音;1歲時會叫“爸、媽”;2歲時會說出兩個字的句子,如“我的”等。由此可見,聽力功能對言語功能的啟發誘異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另外,嬰兒也會看別人口型模仿發音。若嬰兒對外界音響反應不正常,有巨響不被驚醒,或學習說話遲緩,應及早去檢查診治。
據不完全統計,聾啞學校中的聾啞兒童約75%是由於使用致聾藥物引起,其聽力恢複一般較困難。
(4)耳本身疾病。中耳炎在兒童時期較多見,治療不及時可損害聽力。鼓膜穿孔後如穿孔較大可用鼓膜修補術、鼓室成型術重建或恢複聽力。
因患麻疹、風疹而造成內耳耳蝸損傷,最終導致耳聾的稱感音性耳聾。此類耳聾損傷內耳柯蒂氏器中與聽力有關的毛細胞,而且一旦受損,聽力細胞功能不可恢複。最先受損的是高頻聽力,受損率10%~20%。因內耳聽力受損時自覺症狀並不明顯,所以常不能引起患者注意,以致最後失聰。
對聾啞患兒,應及早治療。有一定殘餘聽力的患兒,可試佩戴助聽器,並配予適當的聽力訓練和語言訓練,可望獲得一定交談能力。
全聾即骨導聽力損傷100分貝以上者,病人通過安裝電子耳蝸可望回到有聲世界。目前,世界上多導程控電子耳蝸已能使部分全聾病人達到能獨立接聽電話的水平。
6.鼻出血的原因有哪些?
鼻出血,又稱鼻衄。造成鼻出血的原因很多,小兒最常見的是鼻外傷,當小兒鼻子幹燥、刺癢時就用手挖鼻,因鼻中隔的前下方處黏膜很薄,易挖破而出血。
(1)感冒、高燒等可使鼻腔黏膜毛細血管擴張,彈性差,加之黏膜幹燥,可出現鼻出血現象。
(2)有的小兒無意中將紙片、豆子類東西塞進鼻孔,也可引起炎症和出血。小兒患了鼻炎(如急性鼻炎、萎縮性鼻炎等)也常可鼻出血。
(3)個別小兒由於鼻腔腫瘤或血液病、維生素缺乏,造成凝血機製障礙,這時有全身出血傾向。出血部位可以在鼻中隔前下方,也可能在其他部位。
(4)若是由於空氣幹燥所引起的鼻出血,可以持續比較長,因鼻黏膜幹燥,甚至結痂,同時產生不適感,因此小兒常常會用手挖鼻而導致鼻黏膜糜爛和血管破裂出血,尤其是變態反應性鼻炎的患兒,在冬春交替之際鼻衄頻頻發生。冬季發病也較其他季節多。
小兒鼻出血時,由於不會處理,往往弄得滿麵臉是血,此時家長不可慌亂,應先讓小兒頭部保持直立位,弄清楚是哪一側鼻腔出血。然後用脫脂棉花填塞鼻腔,兩手緊捏鼻翼,叫小兒張口呼吸數分鍾即可止住流血。同時應用麻黃素、腎上腺素滴在棉花上放入鼻腔,或服用止血粉,止血效果則更佳。還可以把冰塊包在毛巾裏置額部,或雙腳浸入熱水中,都有利於止血。經以上處理後,出血仍然不止時,應立即到醫院處理,進一步明確發病的原因,采取對於大量的鼻出血,小兒可表現為麵色蒼白、冷汗淋漓、血壓下降、手足發涼,進而陷入休克狀態。此時應立即送醫院搶救,延誤易導致生命危險。
如在無外傷情況下經常發生鼻出血,應考慮是否有血液病或嚴重的肝腎疾病,要到醫院作進一步檢查,及早治療。
中藥治療鼻出血,可取白茅花、薺菜花各10克,煎湯或沸水衝泡,代茶常飲。如出現便秘,麵部升火,可加石決明20克;口鼻幹燥、舌紅少苔者加生地、麥冬各10克。也可用中藥外治方法,取紫草、硼砂各6克,青黛、生大黃各9克,明礬15克,共研細末,將麻油與藥末調勻,急性出血時用消毒棉球蘸藥末填塞鼻腔,緩解後可用0.5%麻黃素滴鼻液,同時滴兩側鼻腔,每次1~2滴,早晚各1次。
鼻出血應以預防為主,平時鼻腔黏膜幹燥或氣候幹燥季節,可點一些油劑(如石蠟油)或鼻腔內塗軟膏之類藥物,以滑潤和保護鼻黏膜,減少出血機會。
如果小兒因吃花生和巧克力之類的食物引起出鼻血,就應限製小兒吃這類食品,引導多吃蔬菜和水果。同時要教育小兒不要把異物放在鼻腔中,以免發生鼻出血和引起鼻腔炎症。
7.如何防止哭泣性痙攣?
有些小兒一旦開始哭泣以後,就不再吸氣而一口氣哭到底。由於呼吸停止,臉色發紫,手腳發硬,停止呼吸的狀態會持續10~20秒鍾左右,這種情況即為哭泣性痙攣,一般發生於1~2歲的幼兒,3歲以後很少發病,幼兒腦電圖沒有異常,與癲癇無關。在日常生活中,母子感情要融洽,不要引起孩子的不滿,但也要注意,不要過度嬌慣。
8.慢性鼻炎是如何引起的?
慢性鼻炎是由急性鼻炎轉變而來。由氣候變化和感冒等引起的鼻塞和流鼻涕就是急性鼻炎。當這些症狀持續1周以上或者在反複發作急性鼻炎的過程中,就容易轉變成慢性。慢性鼻炎容易並發腺樣體增殖、外耳道炎、鼻竇炎等病症,因此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9.過敏性鼻炎有什麼症狀?
過敏性鼻炎與感冒相似,其症狀也是鼻塞、流鼻涕、打噴嚏等。其原因既有過敏體質性的,也有與支氣管哮喘並發的。引起變態反應的變應原有灰塵、動物的毛、花粉等。可請專科醫生檢查並確定變應原,然後進行脫敏療法。
10.引起鼻流液有幾種情況以及如何醫治?
鼻流液也就是人們通常說的流鼻涕。小兒鼻塞流涕可因急性鼻竇炎、鼻腔異物、急性鼻炎等引起。小兒鼻流液應引起重視,仔細辨別處理。
(1)急性鼻竇炎。中醫稱“鼻淵”,可幾個鼻竇同時發炎,多數為一側,亦有兩側者。多因感冒後身體抵抗力下降,存在鼻咽腔內的細菌乘虛而入,所以鼻竇炎是急性鼻炎的並發病,也會出現鼻塞流涕症狀,鼻涕常為膿性,在鼻竇的位置常有明顯的壓痛,如額竇炎有前額部頭痛和眼眶內上角壓痛。上額竇炎,麵頰部內部顴骨上方有壓痛。篩竇炎常出現病側眶周水腫疼痛及蜂窩組織炎,嚴重者壓痛部位皮膚可有紅腫,甚至患側眼痛。
(2)鼻腔異物。當發現小兒的一側鼻腔有臭味或膿性分泌物時,首先應該想到鼻腔內是否有異物。學齡前兒童玩耍時常常由於好奇心或調皮惡作劇,將一些紙片、豆類等異物塞入鼻腔,因怕受責備而不敢告訴家長,時間一久就忘記了。還有的是人為造成,比如當小兒鼻出血時,為了止血,填塞了棉花而忘記取出。由於異物的刺激,鼻腔黏膜充血水腫,鼻涕增多,起初為粘液,逐漸因繼發感染,鼻涕變成為膿性。異物長時間的刺激還能使黏膜糜爛,生長肉芽,以致鼻涕中帶血或流鮮血,此刻便可聞到從鼻腔發出的一種惡臭味。
(3)急性鼻炎。俗稱“傷風”,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性鼻腔炎症。通常在季節氣候變換時發生。當病人說話、打噴嚏或咳嗽時,將帶有病毒的飛沫散布於空氣中傳染給健康兒童。或誤用了患兒用過的玩具、食具也可得病。
發病時鼻腔黏膜充血水腫,鼻塞流涕,伴噴嚏、流淚、發熱等症狀,一般病程3~7天,病程長者可轉為慢性鼻炎。若突然出現鼻塞流涕,鼻及咽部發癢,打噴嚏,常考慮為過敏性鼻炎。由於嬰兒鼻腔較小,傷風時易引起嚴重鼻塞,使呼吸和吃奶困難,又因張口呼吸而引起口幹,同時還會影響小兒睡眠。
鼻竇炎臨床上常用置換方法治療。用一種抽引裝置,將鼻竇腔內的空氣抽空,造成負壓,使向鼻腔內滴入的藥液,被已成負壓的鼻竇所吸入,以達到消炎目的。再配合口服藥及滴鼻劑一類藥物。同時可用中藥治療,以消炎通竅為主,如蒼耳子10克、薄荷4.5克(後下)、路路通10克、細辛3克等煎服。
發現小兒鼻腔有異物時,不能直接用手去摳,也不能用鑷子去取,這樣可能會將異物推得更深,甚至滑入氣道。可用回形針拉直,將其彎頭做成簡易的取物鉤,頭上包裹一層藥棉,慢慢地伸入鼻腔,用彎頭部探到異物後麵,輕輕地將異物鉤出。如以上方法不能解決,還可采用“對口吹氣法”,即用手指按閉無異物一側鼻孔,然後用嘴對準小兒嘴急速用力吹氣,氣流自咽部轉衝至鼻部,把異物從鼻孔噴出。若家長不能自行取出時,應送醫院處理。尤其當小兒哭鬧時,異物可誤吸入喉和氣管內,造成更加嚴重的後果。
對小兒鼻炎的治療,首先應去除原發病因。同時要用棉簽清除鼻腔分泌物和鼻痂,局部可滴入低濃度的血管收縮劑和消炎劑以改善症狀,如可用0.5%呋麻混合劑或鼻眼淨滴鼻,也可用抗生素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