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蛋白尿分哪幾種情況?
尿中蛋白含量超過正常範圍時稱為蛋白尿。是腎髒疾患最常見、有時也是最早出現的臨床表現,此外也可見於某些非腎髒疾病。對尿中蛋白定性、定量及其成分的分析和評價常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17.導致血尿的原因有哪些?
血尿是指尿液中混有血液,有些食物和藥物能使尿液變紅、褐色,而非白尿,如利福平、酚酞、四環素類、嘌呤類等,應注意與血尿鑒別。另外要區分一下小兒是否由於外陰損傷、肛裂等局部出血。
血尿是許多疾病的信號,可以由於小兒的泌尿係統疾病和全身性疾病兩個方麵的原因所致。
(1)泌尿係統疾病。
①各種腎小球疾病:小兒中最多見為急性腎小球腎炎、單純性血尿、病毒性腎炎和遷延性腎炎,其他也可見於腎病綜合征、家族性血尿、慢性腎小球腎炎及遺傳性腎炎。
②泌尿係統感染:包括尿路感染和腎結核。
③泌尿係統畸形:如先天性尿路畸形、多囊腎、腎盂積水等。
④藥物引起的腎髒損害:如服用磺胺類藥物,注射慶大黴素和卡那黴素等藥物。
⑤其他:如尿路結石和損傷、泌尿係統的腫瘤。
(2)全身性疾病。
①出血性疾病:如白血病、血友病、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
②感染性疾病:如敗血症、流行性出血熱等。
③結締組織性疾病:如係統性紅斑狼瘡、過敏性紫癜、乙型肝炎、結節性多動脈炎等。
④心血管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
⑤營養性疾病:維生素C、維生素K缺乏症。
小兒一旦出現血尿,千萬不能擅自盲目亂用藥,尤其是在血尿的病因未搞清之前,以免加重病情或引起誤診。應立即帶小兒去醫院全麵檢查。
如果出血量較多而又不能及時就診時,可用對症處理的藥物,如改善血管通透性及止血藥物,常用有維生素C、安絡血和止血敏等。血尿期間避免和停止應用對泌尿係統有刺激的藥物,像磺胺類、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等,先鋒黴素類及半合成青黴素也應盡可能地少用為好。
嚴重血尿患兒應臥床休息,酌情減少活動;對於腎小球疾病(俗稱腰子病)引起的血尿應注意低鹽、低蛋白飲食;無小便減少者,可適當多飲水,同時注意預防感染。
18.小兒病毒性心肌炎該如何治療?
小兒病毒性心肌炎是由於病毒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彌漫性炎性病變。
首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是在南非的柯薩奇被發現的,以後便日漸增多。引起心肌炎的病毒中,柯薩奇B組病毒占50%,還有埃可病毒、腺病毒及流感病毒等。
病毒性心肌炎臨床表現輕重懸殊較大。輕者可無症狀;極重者可暴發心源性休克或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於數小時或數日內死亡或猝死。
在心髒症狀出現前數日或2周內有呼吸道或腸道感染,可伴中度發熱、咽痛、腹瀉、皮疹等症狀,繼之出現心髒症狀,同時有惡心、嘔吐、呼吸困難、麵色蒼白等。心髒檢查第一心音低鈍,可有奔馬律,心率過緩或過速。重者可暴發心源性休克,患兒煩躁不安、呼吸困難、麵色蒼白、皮膚青紫、多汗、脈搏細弱、血壓下降或不能測出。病情急劇進展,搶救不及時,可於數小時或數日內死亡。重者也有以急性或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起病,患心肌炎後,常因感染或過勞,終因心力衰竭反複發生,遷延數年,心力衰竭難於控製而死亡。
新生兒期柯薩奇B組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炎,病情更嚴重,常同時出現其他器官的炎症,如腦膜炎、胰腺炎、肝炎等。一般在出生後10天內發病,起病突然,出現拒食、嘔吐、腹瀉及嗜睡,並迅速發生急性心力衰竭,如搶救不及時,很快導致死亡。
對於小兒病毒性心肌炎,目前尚無有效治療方法,一般采用綜合性措施。
(1)臥床休息。心髒擴大及並發心力衰竭者,應臥床休息3~6個月。
(2)鎮靜及鎮痛處理。病人煩躁、心前區痛可用鎮痛劑及鎮靜劑,如苯巴比妥、阿司匹林,症狀嚴重時應立即找醫生予以處理。
(3)免疫抑製劑。主要應用強的鬆,不宜常規用於早期心肌炎,多用於搶救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開始應用氫化考的鬆或地塞米鬆,靜脈滴注;以後用強的鬆口服,1個月後減量,亦可加用硫唑嘌呤口服,療程在6個月以上,並注意預防及治療繼發感染。
(4)其他治療。維生素C加入葡萄糖液靜脈注射,3~4周為1療程。輔酶Q10有保護心肌的作用,連用2~3周。1、6二磷酸果糖可改善心肌代謝,每日靜脈注射,連用2~3周。
(5)對症治療。並發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及心力衰竭時,應積極治療,對症處理。
19.營養不良該如何治療?
營養不良是指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攝入不足或食物不能充分利用和吸收,以致不能維持正常的代謝,從而消耗體內一些組織,導致體重減輕,或該增加體重時不增加,使體內脂肪逐漸減少、肌肉萎縮,並使發育停滯、免疫功能降低、身體各器官功能失常。
營養不良給其他疾病的發生提供了條件,臨床上可分為:主要由蛋白質攝入不足引起的蛋白質營養不良及因熱能供應不足所致的熱能營養不良,兩者之間也有相關之處,即缺乏蛋白質時,也會有熱能的缺少。蛋白質是生命存在的形式,對人體的胚胎發育、器官和組織的生長是十分重要的,是各種細胞和體液的主要成分,約占人體重的20%。蛋白質也是人體熱能的來源。動物性蛋白如人乳、牛乳、魚、肉等因含有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營養價值高,故又稱優質蛋白。植物性蛋白如米、麥、穀類、豆類等營養價值不如動物蛋白。
小兒蛋白質攝入不足,或因腹瀉、腸結核等引起吸收障礙,或因慢性疾病如結核病致蛋白質消耗增加等原因,使血漿白蛋白減少而引起營養不良性水腫即低蛋白血症,其表現有麵色蒼黃,消瘦,皮膚幹涼、無彈性,毛發枯黃易落、少光澤。水腫往往先在下肢出現,繼而波及腹部、腰部,這種水腫往往是可凹性,即用指按壓可出現一個凹陷區。患兒還有精神不振、眼神呆滯,這種小兒又極易合並出現維生素A缺乏、貧血、呼吸道感染等。
患營養不良性水腫的病兒應少活動,嚴重者應臥床休息,以減少蛋白質消耗,防止水腫加重。同時補充蛋白質飲食,嬰幼兒應食用牛奶、雞蛋、豆製品、代乳品,較大兒童要多吃肉類、魚類、肝髒、牛奶、雞蛋等,同時加用菜泥或新鮮蔬菜、水果等。水腫嚴重者應少吃食鹽。
若患兒無其他合並症,經食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後,一般2~3周水腫消失,症狀可獲緩解。進食困難的患兒,可口服水解蛋白或靜脈滴入多種氨基酸溶液。
中醫辨證施治,以補氣、健脾、利水治療,可取得較好的效果。
蛋白質營養不良應早診斷、早治療,病程過長、治療不及時,可引起肝、腎功能紊亂,使病情複雜,給治療帶來一定困難。
熱能營養不良即泛指嬰幼兒營養不良,發病原因是由於長期人工喂養澱粉(如玉米粥等)為主的食物,缺少乳類、蛋類及魚肉、豆製品等,輔食添加不及時或消化係統有疾病吸收障礙。根據病情程度可分為Ⅲ度。Ⅰ度較輕,體重較該患兒同年齡正常平均體重減少15%~25%,皮下脂肪層較少,肌肉不堅實。Ⅱ度患兒體重較同齡兒減少25%~40%,腹部皮下脂肪幾乎消失,麵部脂肪減少,肌張力下降,運動功能發育延遲。Ⅲ度患兒體重較同齡兒減少40%以上,麵部、臀部脂肪消失,身高明顯低於正常同齡兒,皮膚幹燥無彈性,患兒外貌似老人,精神易激怒或淡漠,應迅速治療,否則可招致感染,預後嚴重。
對於I、Ⅱ度營養不良的患兒要護理與治療相結合。根據消化能力的不同,適度增加營養,要注意患兒的消化能力,循序漸進,切忌增加蛋白質、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等太快、太多。同時,要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中醫稱營養不良為疳積,一般用些健脾補氣、理中化積的方劑,經辨證施治效果顯著。嚴重者可靜脈滴入多種氨基酸、血漿等,重要的是加強對熱能營養不良的防治,采用正確的喂養方法,提倡母乳喂養,及時添加輔食,幼兒期要注意添加牛奶、豆漿、食用魚粉等。如條件所限,缺乏動物蛋白,可將米、麥和豆類食品混合喂養,比單一食品要好得多。另外,適時增加輔食,如果汁、蔬菜汁等,保證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的供給。
足夠量的營養是保證嬰幼兒生長發育、活動消耗、維持體溫及代謝、排泄等正常進行的物質基礎。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3大要素同是1克的情況下,其產熱比是4:9:4,即脂肪產熱最多,脂肪中含有豐富的脂溶性維生素A、D、E、K及人體必需的參與代謝過程的不飽和脂肪酸。食入的脂肪進入人體後經過代謝轉變為皮下脂肪儲存起來,人體需要時再分解後提供能量。嚴重營養不良兒皮下脂肪減少,即入不敷出。脂肪代謝有賴於碳水化合物的代謝,蛋白質的代謝也與脂肪、碳水化合物代謝有關,所以3大要素要均衡攝入。人乳喂養嬰兒每日每千克體重需蛋白質2克,牛乳喂養者需蛋白質2.5克。人乳含不飽和脂肪酸比牛乳多也是母乳喂養的一個優點。小兒每日每千克需碳水化合物12克。碳水化合物過多、蛋白質不足可發生營養不良性水腫。此外,還需補充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水及植物纖維等。任何一種營養素不可過多,亦不可過少。長期偏食及喜吃甜食,或習慣性忌口如不吃雞蛋都會造成熱能供給不足、營養缺乏。
20.哪些原因會導致夜尿症?
如果小兒在4歲以後還出現夜間遺尿,即為夜尿症。一般與體質有關,但也與教育問題等有關。
孩子生後多久,膀胱的功能才能同大人一樣,這一點在判斷夜尿症時,是必須知曉的。
0~1歲膀胱積滿尿後,會自然排出;
1~2歲膀胱積滿尿後,會感到有尿意;
2~3歲膀胱即使積滿了尿,也會做某種程度的忍耐;
3~4歲膀胱即使沒有積滿尿,也會自由地由意誌去排尿。
3歲以前,幼兒出現夜尿,這一點無需擔心。但有的父母為了防止弄髒被褥等,就在孩子睡了2~3個小時以後,強行把睡得很香的孩子叫醒,這時孩子的膀胱並沒有積滿尿,卻強製孩子尿尿。這樣持續幾個月或者幾年以後,孩子為了得到父母的表揚,就會形成在睡後幾個小時的夢幻狀態中(即在夢幻中上廁所)撒尿(膀胱並沒有積滿尿),這樣當然就尿床了。
大部分夜尿症都是由這種錯誤的教育導致的習慣性夜尿。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排尿習慣本身是好的,但是一旦過分,就可成為夜尿症的誘因。
21.小兒糖尿病有何症狀?
在健康狀態下,葡萄糖為腸道所吸收,並作為糖原貯存在肝髒等處,在需要時再分解成葡萄糖以供使用。小兒糖尿病是由分解葡萄糖的功能減弱,在肝髒以及腎髒和心髒裏積存多量的糖原和異質糖原,或者不能轉化糖原所引起。症狀有肝髒腫脹,或者因低血糖而引起痙攣,也可使心髒發生異常。
一直很健康的幼兒,突然大量飲水,尿的次數和量也增加,沒有精神,體重也下降,嘴唇和皮膚幹燥。在這個過程中,光是昏昏沉沉地睡覺,很快就會陷入糖尿病性昏迷而導致危篤狀態。此症狀是由胰髒所分泌出來的胰島素的激素停止分泌所致。應立刻送住醫院,由專家製定治療方案。
22.怎樣預防夏季熱?
容易發病於持續高溫、潮濕的季節,體溫調節功能尚未成熟的嬰兒身上由半夜開始到天明,嬰兒可有37~39度的發熱,但下午就可恢複正常體溫。在夏季熱中,嬰兒一般都很健康,食欲也大都正常,但偶爾也有出現脫水症的。當體溫持續升高時,就要接受醫生檢查,看是否是由感染而引起的發熱。在治療上,要保持室內涼爽,並要多供給患兒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