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產後康複要素(2)(1 / 3)

產婦因為產後體質虛弱、牙齦嬌嫩,要選擇合適的牙刷、牙膏,並講究刷牙的方法。最好選用3排毛牙刷,這種牙刷刷頭小,刷毛質地柔軟,輕便靈活,使用時不會傷害牙齦。牙膏要選用刺激性小的普通牙膏,如無口腔疾病一般不宜用藥物牙膏。為避免冷水刺激,產婦應當用溫水刷牙、漱口。刷牙時動作要輕柔,宜采用“豎刷法”,因為橫刷會挫傷牙齦,磨損牙齒。裏外牙縫都要刷到。此外,每次進食之後都要漱口,以保持口腔衛生,減少母子之間的傳染。

中醫學主張產後3天內宜用指刷。方法是:將右手示指洗淨,用幹淨紗布裹纏示指,再將牙膏擠於指上,猶如使用牙刷般來回上下揩拭,然後用示指按摩牙齦數遍。指刷有活血通絡、牢固牙齒的作用,如能長期使用指刷,則能治療牙齦炎、牙齦出血、牙齒鬆動等口腔疾患。產婦素有牙疾者,應當多以指刷為佳。

產婦隻有做到早晚刷牙、飯後漱口,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才能保護好自己的牙齒。

產後不能洗澡嗎

傳統觀念認為,產婦分娩時失血,分娩後大量出汗,氣血兩虛,產後洗澡容易感受外邪,因此不主張洗澡。這種認識不符合現代生活的衛生要求。

產後皮膚排泄功能旺盛,出汗較多,乳房還要排乳汁,陰道不斷有惡露排出,尤其是夏天,短時間內就會出現難聞的氣味。不僅產婦本人感到不適,細菌也會乘虛而入。所以,產婦需要比平時更講究衛生,保持全身清潔,預防乳腺炎和子宮內膜炎。

與不洗澡的產婦相比,產後洗澡者皮膚清潔,會陰部或其他部位感染炎症的概率明顯降低。

如果產婦身體健康,分娩順利,完全休息好後,應該和正常人一樣生活,完全可以照常洗澡。勤洗澡可以保持汗腺通暢,有利於體內代謝產物排出,還可以調節自主神經,恢複體力,解除肌肉和神經的疲勞。淋浴對乳腺分泌乳汁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可以提高乳汁的質量,而且嬰兒患鵝口瘡的發生率也比較低。

產婦產後洗澡應該做到“冬防寒,夏防暑,春秋防風”。

在冬天洗澡時,浴室宜暖,浴水須熱。但不要大汗淋漓,汗出太多會傷陰耗氣,易致頭昏、胸悶、惡心、嘔吐等。

在夏天洗澡時,浴室空氣要流通,水溫應接近體溫,在37℃左右,不可貪涼用冷水,圖一時之快會後患無窮。

產婦宜采用淋浴,不宜盆浴,以免汙水進入陰道,從而引起感染。每次洗澡時間不要太長,以15~20分鍾為宜。

洗澡後,應及時把身體和頭發擦幹,穿好衣服以後再走出浴室。最好把頭發用幹毛巾包起來,不要使頭部受風著涼。否則,頭部的血管遇冷會驟然收縮,有可能引起頭痛。

沐浴後頭發未幹,不要立即就睡。饑餓時和飽食後不宜洗澡,洗澡後應吃點東西,以補充耗損的氣血。

產婦需要補充哪些營養

產後,產婦要彌補分娩時體力的消耗和產後出血、惡露排泄造成的身體的損失,還要每天哺乳分泌大量的乳汁,因此對飲食的要求不同於往常,既要富有營養,又要易於消化。

產後的營養首先需要高熱能。每天所需的熱能基本相當於重體力勞動者所需,8.37兆焦(2500千卡)/天左右。因此僅靠糖類的攝入,熱能遠不能滿足需要,要增添一些牛、羊肉,瘦豬肉、雞蛋和熱量較高的果仁或魚蝦類食物。

產婦每天所需的營養素包括:

哺乳期間,為了保證新生兒的生長發育,每天要分泌大量的乳汁,乳汁裏含有蛋白質。如果在產後僅攝入常量的蛋白質,產婦可能出現負氮平衡。為保證產婦正常的乳汁分泌,每天應增加25克蛋白質。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物為各種肉類,主要是雞肉、蛋類、奶類及奶製品。大豆也含有極其豐富的蛋白質,如每100克幹豆中含有36~40克蛋白質。在哺乳期間豆製品應是經常食用的食品之一。

研究表明,乳母在哺乳期鈣的攝入與分泌的乳汁中的鈣含量無明顯相關。鈣在人體內的吸收及代謝是極其複雜的,保持血鈣水平恒定體內存在相關的機製。在哺乳期間每天需要2000毫克鈣,如果每日分泌1000~1500毫升乳汁,按100毫升母乳中含鈣34毫克,每天要丟失500毫克左右的鈣。因此,在哺乳期補充鈣劑十分重要,高齡產婦更應引起重視。

妊娠期間孕婦發生貧血比較普遍,孕期貧血在城市達20%以上,在農村達40%以上。妊娠期母體約供給胎兒300毫克鐵。此外,胎盤生長需要70毫克鐵,母體血容量增加及形成血紅蛋白需500毫克鐵,皮膚、頭發和出汗會丟失280毫克鐵,總共約1100毫克鐵,相當於一個成年女性全部儲備量的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