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有利於胎兒健全,但也不能過量服用。通過飲食的多樣化和有意識地多吃一些含維生素多的食物,一般可以滿足供應。不要以為維生素好,就專門服用維生素藥劑,這樣會使體內某種維生素含量過高,而並不利於健康,還可能造成胎兒患神經係統缺陷症。
孕婦的飲食中有哪些“不宜”
醫學研究發現,在孕期高脂肪膳食的女性,會增加後代患生殖係統腫瘤的機會。
孕期高蛋白質飲食,可影響孕婦的食欲,增加胃腸道的負擔,並影響其他營養物質攝入,使飲食營養失去平衡。
醫學家發現,血糖偏高組的孕婦生出體重過高兒的可能性、胎兒先天畸形的發生率、出現妊娠中毒症的機會或需剖宮產的次數,分別是血糖偏低組孕婦的3倍、1倍和2倍。
一般來說,孕婦在妊娠前期每天需鈣量為800毫克,後期會增加到1100毫克,要從日常的魚肉、蛋等食物中合理攝取足夠的量.孕婦過度成食會導致血壓升高引起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為了孕期保健,專家建議每天食鹽攝入量應控製在6克左右。
妊娠早期的胎兒酸度低,母體攝入的酸性藥物或其他酸性物質,容易大量聚積於胎兒組織中,影響胚胎細胞正常分裂增殖與發育生長,並且容易誘發遺傳物質突變,導致胎兒畸形發育。妊娠後期,受影響的危害性相對小些。因此,孕婦在妊娠初期大約2周時間內,不宜服用酸性藥物、飲用酸性飲料和食用酸性食物。
孕婦經常服用溫熱性的補藥、補品,勢必導致陰虛陽亢,因氣機失調、氣盛陰耗、血熱妄行,會加劇孕吐、水腫、高血壓、便秘等症狀,甚至會發生流產或死胎等。
孕婦攝入黴變食物後,能使染色體斷裂或畸變,有的停止發育而發生死胎、流產,有的產生遺傳性疾病或胎兒畸形。另一方麵,在胎兒期,真菌毒素都會對胎兒產生較強的毒害作用,影響胎兒發育。
懷孕後長期堅持素食,極不利於胎兒發育。研究認為,孕期不注意營養,由於蛋白質供給不足,會使胎兒細胞數減少,影響到日後的智力,還會造成胎兒畸形或發育不良。如果脂肪攝入不足,則容易導致低體重兒出生,嬰兒抵抗力低下、存活率較低。
醫學研究證實,孕婦飲酒會使乙醇(酒精)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直接對胎兒產生毒害作用。孕婦飲濃茶,也會影響孕婦和胎兒對蛋白質、鐵、維生素的吸收利用,進而發生營養不良,還容易使孕婦發生便秘。孕婦多飲咖啡,可能使出生後的嬰兒易患糖尿病。孕婦多飲汽水,會造成體內缺鐵性貧血,不利於母親和胎兒。此外,孕婦也不宜多喝冷飲、多吃冷食,以防胎動不安和孕婦發生腹痛、腹瀉。
孕婦營養過剩,一是容易造成胎兒過大,成為巨大兒(出生體重4 000克),容易造成難產,使分娩期延長,引起產後大出血:二是容易使孕婦出現血壓偏高,而妊娠高血壓是引起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鹹、幹、熏製的罐頭肉和魚、醃雞蛋、加工後的肉類、火腿、;東豬肉、蛋粉、甲殼類、貝殼類動物;人造奶油、熟豬油、肥肉;發酵幹酪、成黃油、甜煉乳;水果罐頭、蔬菜罐頭、醃酸菜、果汁;果醬、糖果、甜食罐頭、甜食製品;
成黃瓜、芥菜、罐頭洋蔥、蛋黃醬、袋裝衝湯料;椰子水、化學酵母、充氣飲料。
孕婦長期食用精米精麵,必然會導致微量元素及維生素營養缺乏症,會由此引起一係列疾病。而糙米粗糧,雖然看起來粗一些、黑一些,口感差一些,但它們卻是富含人體所必需的各種營養素的“完整食品”。由此可見,孕婦不宜隻吃精米精麵,從長遠來看,多吃一些粗糧更有好處。
孕婦吃一些熱性香料和調味品,如八角、茴香、小茴香、花椒、胡椒、桂皮、五香粉、辣椒粉等,會影響到自身健康和胎兒生長發育。孕婦食用熱性香料和調味品,很容易造成便秘或糞石梗阻。孕期腸道發生秘結後,孕婦在排便時必然要屏氣用力,這樣就會引起腹壓增大,壓迫子宮內的胎兒,就可能會造成諸如胎動不安、胎兒發育畸形、羊水早破、早產、自然流產等等不良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