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調味的佐料,諸如肉桂、胡椒、花椒、大小茴香、良薑、肉豆蔻、白芷等日常調味品,絕大部分屬於熱性,中醫認為,熱性調料對孕婦具有耗陰、生火、傷胎兒等不良反應,容易消耗腸道水分,使胃腺體分泌減少,造成腸道幹燥、便秘或糞便梗阻。腸道發生秘結後,使腹壓增加,壓迫子宮內胎兒,易造成胎兒不安、羊水早破、自然流產、早產等不良後果。
螃蟹、甲魚、海帶這些水產品有活血軟堅作用,食用後對早期妊娠有造成出血、流產的威脅。螃蟹有活血化淤之功,有明顯的墮胎作用:甲魚有較強的通血絡散淤塊作用,鱉甲的墮胎藥效比鱉肉更強;海帶功能軟堅、散結、化淤,有墮胎的威脅。
馬齒莧既是藥物又可做菜食用,但食性寒冷而滑利。現代研究表明,馬齒莧汁亦對子宮有明顯的興奮作用,易造成流產。
黑木耳雖有滋養益胃的作用,但同時又具有活血化淤之功,不利於胚胎的穩固和生長,孕期應當少吃為好。
薏苡仁是一味藥食兼用的植物種仁,藥性滑利。現代研究證明,薏苡仁對子宮肌肉有興奮作用,促使子宮收縮,因此有誘發流產可能。
馬鈴薯中含有生物堿,存放越久的馬鈴薯生物堿含量越大,而中劑量的馬鈴薯生物堿便可影響胎兒正常發育,導致胎兒生長緩慢。
不少孕婦喜歡吃帶酸味辣味的飲食,為開胃促進食欲,不妨在孕婦飲食中加少量的酸辣調味品,但不宜過多。有時吃得過多,會引起孕婦便秘,胎兒出生後容易患濕疹。
氯化鈉在體內儲存過多,會導致水鈉在體內的平衡失調,特別是本來就罹患水腫、高血壓、羊水過多等疾病的孕婦,會加重這些疾病。
在製作時添加的明礬中,含有大量金屬鋁,油條吃多了自然也就增加鋁元素的積累,而鋁能通過胎盤屏障侵入胎兒的大腦,有可能造成胎兒大腦發育障礙。
在妊娠期的前3個月,如果每天攝入維生素A超過1.5萬國際單位,會給胎兒帶來危害,發生胎兒畸形。而動物肝髒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孕婦大量進食動物肝髒,就很容易導致胎兒發生唇裂、齶裂及耳、眼、泌尿係統缺陷。
臨產產婦怎樣安排飲食
臨產分娩,是一個相當大規模的重體力、強消耗過程,產婦必須有足夠的能量供給,才能有良好的子宮收縮力,宮頸口開全後,才能將胎兒娩出。如果在產前進食和飲水不足,就容易造成脫水,引起全身循環血容量不足,供給胎盤的血量也會減少,容易使胎兒在宮內缺氧。
第一產程中,由於不需要產婦用力,所以產婦可以盡可能多吃些東西,以備在第二產程時有力氣分娩。所吃的食物應以糖類食物為主,因為它們在體內的供能速度快,在胃中停留時間比蛋白質和脂肪短,不會在宮縮緊張時引起產婦不適或惡心、嘔吐。食物應稀軟、清淡、易消化,如蛋糕、掛麵、糖粥等。
第二產程中,多數產婦不願進食,此時可適當喝點果汁或菜湯,以補充因出汗而喪失的水分。由於第二產程需要產婦不斷用力,產婦應進食高熱能、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糖粥、巧克力等。如果實無法進食,也可通過輸入葡萄糖、維生素來補充熱能。
微量元素缺乏會危及優生
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顯示,微量元素與優生有著密切關係。
碘是合成甲狀腺素的重要原料,孕婦碘缺乏,會導致甲狀腺激素合成與釋放減少,由此可造成胎兒大腦主管語言、聽覺和智力的皮質部分不能得到完全分化和發育。這樣的胎兒出生後,生長發育緩慢、反應遲鈍、麵容愚型,有的甚至聾啞或精神失常,成年後身高常不足1.3米,稱為“呆小病”。現代醫學對已經患有呆小病的患兒,還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因此對這種病的預防就顯得尤其重要。對缺碘地區的女性,在懷孕期間,應當特別注意多吃一些碘含量豐富的食物,一定要堅持食用加碘食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