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孕期生理保健(1)(1 / 3)

妊娠期的生理變化

女性懷孕以後,身體上的生理變化很大,特別是生殖係統的變化更為明顯。妊娠期的生理變化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麵:

受精卵為了能在子宮壁內著床,部分長出微細的指狀竇,稱為“絨膜絨毛”。

這些絨膜絨毛發育變成胎盤,給胎兒提供營養、氧氣並排泄廢物。胎盤發育很快,在妊娠頭3個月內會發育成為一個很有效的“化工廠”,不斷分泌雌性激素和妊娠激素,以保證生殖器官健康、胎兒的發育和為產後乳汁分泌做好準備。

子宮增大

為了容納日漸長大的胎兒、胎盤及其周圍的羊水,子宮內部容積必須增大。懷孕3個月後,子宮超出盆腔升入腹腔,可在下腹摸到;胎兒足月時,子宮容積要增大1000倍左右,子宮的重量最後增至24倍左右,從原來自460克左右增至1200克左右。妊娠使子宮血管增粗,彈性增加,胎盤供血豐富,以供給胎兒足夠的營養。

在妊娠早期,陰道組織也發生變化。

陰道將更容易擴張,以備分娩,肌肉細胞增大,黏膜層增厚。由於增生及血運增加,陰道黏膜肥厚充血,陰道壁組織鬆軟,伸展性加強,有時出現靜脈曲張。

乳房主要由腺體、輸乳管、脂肪和纖維組織組成,輸乳管互相彙合,通往乳頭。在妊娠前3個月中,大部分輸乳管開始發育,乳房也迅速增大。在孕婦停經2~4周後,就會發現乳房增大,觸之有堅實感和痛感,靜脈比平時更粗大更多,分布在皮膚表麵。

血容量在妊娠期增加約1.5升。一般在非懷孕女性的循環血液量約為5升,孕婦可達6.5升。女性從懷孕10周開始,血容量逐漸增加,在妊娠末3個月期間趨向平穩。子宮需要25%左右的額外血液量,乳房和其他重要器官——甚至齒齦等都需要增加血液供應。血液的液體部分(血漿)的增加比紅細胞的增加在比例上要大得多,形成血液稀釋。

由於體內有更多的血液流動,心髒便要承擔更多的工作。到妊娠第3個月後,心髒增加的工作負荷量達40%,心髒隻好不斷擴大,以便適應附加的工作量。

為了更好地向增加的血液提供氧氣,肺也必須承擔額外的工作,加之胎兒生長的需要,氣體交換需求量的增加,孕婦的呼吸頻率比正常人稍快,有時可能感到氣急。

腎負責過濾和淨化血液,血液增加了近25%~50%。因而,腎的任務也就加大。它必須比以前更快地清除諸如尿素和尿酸等體內廢物。

孕婦在妊娠期大量分泌的妊娠激素將使牙齦邊緣變得鬆軟,以致易感染。牙齒也因缺鈣而變差。防止牙齦病變的最好辦法是吃些富含鈣質和各種維生素的飲食,並避免吃甜食。

此外,孕婦在關節、皮膚、指甲、頭發也都會有不同程度的變化。

妊娠期怎樣劃分

俗話說:十月懷胎。其實,胎兒在母體內孕育的過程,並不是足足的十個自然月份。國際上,通常為了計算方便,用妊娠周來表示胎兒的成長過程。整個妊娠期,從最末次月經的第一天算起,到分娩共40周、280天,以28天做為一個妊娠月,即孕月,每個孕月為4周。根據妊娠期各個階段的不同特點,一般把妊娠期分為三個階段:

妊娠前3個月,即第1~12周,稱為妊娠早期;妊娠中4個月,即13—27周,稱為妊娠中期;妊娠後3個月,即28~40周,稱為妊娠晚期。

妊娠反應怎樣應對

飲食調節

①少吃多餐:為減少嘔吐反應,三餐不宜多吃,以免引起胃部不適或惡心嘔吐:加餐,即;隹備少量、多品種食品,如蘇打餅幹、成味麵包、口味清淡的點心、奶製品、瓜子等,感覺胃部不適時,隨時吃下緩解症狀。

②注意調味,促進食欲:可選用山楂、糖葫蘆、酸梅、杏、柑橘、鹹菜、牛肉幹、陳皮梅、冰淇淋、冰棍、酸奶、涼拌粉皮、涼拌番茄、冷拌黃瓜等,以增進食欲。多吃蔬菜等還可以起到通便作用。

③不要因吐廢食:不要怕引起早孕反應而拒食。即便吐了,仍然要再吃,隻要有一部分食物留在胃裏,就能消化、吸收。

④增加體液,以免脫水:頻繁嘔吐的應選擇稀粥、藕粉、酸梅湯、西瓜汁、山棗汁、椰子汁及多汁的水果,既能增加水分、營養,又調解口味。

⑤避免不良刺激:如油膩、炒菜昧及其他刺激。

注意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睡眠,避免勞累和性生活。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清潔衛生,適當外出散步。

避免去人多嘈雜的公共場所,保持情緒穩定,不要憂慮重重,不要煩躁。家屬要盡量給予鼓勵,幫助順利度過早孕反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