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鯤鵬”之母馬秀娟:教孩子展翅翱翔(2 / 3)

珍視孩子的好奇心

大兒子鵬一歲半時對爐火產生興趣,他打開壁爐門,蹲在地上對著爐火看啊看。後來,他竟學起燒火師傅的樣子操起鐵鏟往爐火裏添煤,繼續觀察它的變化。每當這時,母親絕不打擾他,就讓他看個夠,琢磨個夠。孩子2歲3個月時,反複琢磨半導體的開關,幾天以後就掌握了幾個按鈕的功能,並能自己撥台,準時收聽“小喇叭”。

每當這時,馬秀娟從不因怕他弄壞東西而阻止他,而是一邊講解,一邊讓他自己動手。這孩子對什麼都總想探個究竟,常常拆卸開來,也因此毀壞了一些東西,上中學了還常常這樣。

母親有一個原則,隻要不是毫無意義的破壞,她絕不指責孩子,因為他們在探索未知事物過程中所學到的東西,遠遠超過造成的損失。好奇心使他們愛動腦筋,思考並提出一些新奇的問題。

鵬4歲時看《猴子撈月亮》,問:“為什麼月亮不能掉到井裏,月亮的影子能掉到井裏?”二兒子鯤2歲3個月時開始見什麼好奇的事都問:“這是啥玩意兒?”

6歲起,孩子們開始問一些深奧的問題,如:地球是什麼時候有的?山是哪來的?衛星是做什麼用的,上邊都有什麼?衛星是怎麼上天的?地震是怎麼回事……

對孩子每一個新奇的發問,馬秀娟都很重視,盡量予以正確回答。暫時回答不上來的也不敷衍,而是先放下,過後盡量給孩子一個正確的答案。沒有答案的,就對他們說:“這個問題至今還是個謎,等著你去回答呢。”

好奇心激發了孩子們的理想。1986年5月19日,鵬正讀小學六年級,他爸爸問什麼叫“哥德巴赫猜想”。爸爸告訴他:這是200年前德國著名數學家哥德巴赫發現的一道數學難題。200多年來,世界上成千上萬的數學家企圖摘取這顆數學皇冠上的明珠,但都沒有實現。我國著名數學家陳景潤已證明至“1 2”,但“1 1”還沒有人證明出來。

鵬聽後自信地說:“等我長大了,我要算出1 1.”在他高一的一篇題為《我》的作文中,披露自己“曾經有一段時間認真地證明過哥德巴赫猜想,現在想起來真有點可笑”。

1981年4月1日,二兒子鯤看了一本科學畫報,對媽媽說:“媽,我要當科學家,到地下去,我要研究山。”當時他未滿5周歲。

好奇心激發了孩子的創造力和動手能力。鵬從7歲起就喜歡搞小手工、小製作,一直到大,還有這個習慣。哥倆經常親自製作各種模型,他們一起折成浩浩蕩蕩的紙艦隊,還插上戰旗進行“海戰”……

對孩子的每一個小製作,馬秀娟和丈夫都是最熱心的觀賞者。爸爸還成了孩子們當然的指導教師。鵬在修理電鈴時,找來電池、小電機。還需要鹽酸,但家裏沒有,他想用鹽和醋來代替。爸爸告訴兒子:醋是弱酸,不能與食鹽發生反應,當然也就不能生成鹽酸。這次修複門鈴失敗了。每一次動手製作和試驗的失敗,孩子們都從中學到了知識。

一次,哥倆凍了一大盆冰做冰雕。本想雕一頭牛,可剛出現牛角的形狀,一鑿,冰從頭部斷裂了,隻好改雕體積稍小的狗。剛雕出狗嘴的模樣,冰又崩裂了。倆人一商量,幹脆雕個體積更小的烏龜吧……結果烏龜也沒雕成,隻剩下個四不像的冰塊。

從這個有趣的小事中,孩子們明白了一個道理:有些事看似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萬事皆有學問在其中。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馬秀娟積極為孩子創造動腦動手的機會,從他們上初中起,家裏買來的收錄機、錄放機以及他們上大學後添置的電腦,她和丈夫從不動手,都讓孩子自己安裝調試。他們興致極濃,對著說明書,不一會就弄明白全部使用功能。還常常把它們拆開,研究內部構造,並學會了修理。

孩子們從小養成的新奇好問、喜歡探個究竟的好習慣,培養了他們的創造力和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鵬在大學的實習考核中,得了全班的高分,還獲得了獎勵。

現在看來,孩子們雖然沒有兌現自己童年的夢想,想完成“哥德巴赫猜想”的卻學了物理,想研究山的卻學了航天,但他們後來的學習動力,他們取得的一切成績都與童年時代的好奇心和朦朧的理想脈脈相連。

當代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博士說:“好奇心很重要,要搞科學離不開好奇。道理很簡單,隻有好奇才能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魯迅先生也說過:孩子是可敬的,他們常常可以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麵下的情形,想到昆蟲的語言……這種無處不在,無所不能的好奇心,是兒童特殊思維的直接體現。

教子點睛:

好奇、好問、好動是孩子的天性,是他探索未知,開啟智慧,認識世界的內部動力。父母應盡可能的為孩子營造一種寬鬆、民主的環境氛圍,給他充分的自由,允許他大膽去想象。父母如能尊重孩子的興趣,尊重孩子的發現,引導孩子嚐試解決疑問,就能激發他的內在潛力,使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得到滿足,能力獲得發展。

允許孩子失敗

我們都知道,即使是再出色的人,他的前進也是波浪式的,孩子的成長也是這樣。所以,明智的父母都允許孩子失敗,更重要的是,在孩子失敗的時候,父母能否給他戰勝失敗的自信。

從辯證思維的角度看,失敗是向成功的逼近。在邁向成動的過程中,每一個孩子都遭遇過失敗的挫折,有些失敗是刻骨銘心的。父母的責任是在精神上帶領孩子戰勝失敗的痛苦,並激勵他把每一次失敗都轉化成為走向成功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