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鯤鵬”之母馬秀娟:教孩子展翅翱翔(1 / 3)

馬秀娟說:“能夠成為母親,這是女人的幸福;能夠成為優秀子女的母親,這是女人的幸運。這幸運不會降臨給所有的母親,但每一位母親都有成為優秀子女母親的可能,就看你怎樣去做母親。”這是她對“母親”兩個字的一點感悟,她要把它獻給已經成為母親和將要成為母親的人。但願天下的母親都能得到幸福。

馬秀娟,1946年生遼寧省遼陽縣,編審、家庭教育專家。1970年畢業於黑龍江大學。曾任職於黑龍江省通河縣林業局,後在哈爾濱鐵路分局玉泉二校、哈爾濱鐵路一中擔任語文教師。1985年調入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她從孩子出生時起就堅持寫教育日記,長年累月觀察、思考和幫助孩子的成長。她對“母職”有著非同一般的認識。

鵬,長子,1974年生。1989年考入省重點哈三中,1992年考入清華大學工程物理係,1994年被評為清華大學優秀生。1995年被保送為本係核電子學專業直讀博士研究生,2000年9月進入美國貝爾實驗室工作。

鯤,次子,1976年生。1993年保送入哈爾濱工業大學控製工程係,年年獲獎學金或特殊獎學金,連續三年被評為校三好學生,18歲入黨。1996年保送讀本係飛行器控製、製導與仿真專業碩士研究生,1999年考入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攻讀博士學位。

為孩子設定高目標

英國著名哲學家培根有一句名言:“你想要成為怎樣的人,就能夠成為怎樣的人”。這句話告訴人們,即使為一個哪怕是狂妄的念頭而窮追不舍,也能使人成功或接近成功。

當馬秀娟第一眼麵對她的兒子,她就默默地對自己說:“我一定要把他培養成出色的人——未來的科學家!我會成功。”也許有人說,這樣的定位或許為時過早,這種期望可能缺乏依據。但生命來不及觀望和等待,人的生命與世間所有的生命一樣,它的結果注定要在辛勤哺育和耕耘之後才能顯現出來。隻有高期望才會有高起點、高付出,也才會有高收獲、高回報。

從此,她和愛人牽領著兒子,開始了追逐夢想的艱辛曆程。直到孩子長大成才,馬秀娟都覺得難以置信,初做母親時那個狂妄的母親夢,竟這樣長久地牽動著自己的心,給了自己信念和力量。

母親有個大膽的想法,要為兒子留下一部真實的、盡可能完整的人生記錄,在他們成功的時候,還要從母親的視角,寫一部關於兒子的書。於是,母親拿起了筆,開始記載兒子成長的曆史:

她記下了他們從第一聲動人的啼哭、第一聲呀呀學語、第一步跳姍走路啟程,走出童稚和天真,又走進青春的生命曆程;

她記下了他們從認天識地開始,逐步增長見識,積累知識,一步步逼近科學殿堂的奮鬥經曆;

她記下了他們從一個個誠實善良的小事起步,走進少先隊,又在團旗、黨旗下宣誓的思想裏程;

她記下了他們捧給她的第一張百分試卷,以及後來無數次帶給她的欣喜和自豪;母親還記下了他們的每一個缺點、錯誤和過失,每一次挫折和失敗,以及他們帶給她的煩惱和憂慮……

20多年的時間,曆經了風風雨雨,輾轉遷徙,馬秀娟不停地為孩子記寫,於是關於兒子的曆史,寫進大大小小幾十本筆記,保留下大量孩子成長發育過程中珍貴的資料。

當他們翻開一頁頁被歲月風蝕得變黃的筆記,瀏覽於匆忙中書寫的字句間,才又悄然憶起自己為孩子所做的一切,那是心血的見證。在這些筆記裏,大量記載了馬秀娟和愛人教給孩子的知識,講給他們的做人道理,還記載了他們對自己職責的思索和教育失誤的反思……

孩子對關於自己的這部“史書”也很重視。當他們說了錯話或做了錯事,有時竟懇求馬秀娟筆下留情,別寫進去,她對孩子說:媽媽這支筆是“史官”的筆,必須實事求是。每當孩子看到自己微不足道的美好情感和言行也被媽媽發現並被動情地記載下來,他們十分感動,並努力做得更好。孩子的這部“史書”常常告誡他們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在一定程度上警醒、約束了孩子的言行。

長大了,孩子們漸漸懂得,自己的曆史,一半寫在爸爸媽媽眼裏,另一半寫在學校和未來的事業中。曆史是抹不掉的,別給它留下遺憾,更別給它砧上汙點。要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好自己的路,為自己的人生寫進更多的光彩和輝煌。

辛勤培育孩子20多年的時間,曆經那麼多艱辛與坎坷,馬秀娟為此而無怨無悔地付出,無休無止地期盼。一個起點又一個起點,一個目標又一個目標,孩子們的成長竟與母親的設想那樣合拍,他們似乎是循著她的夢想與期盼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很多父母認為馬秀娟和丈夫是成功的,培養成了這樣優秀的孩子。馬秀娟覺得,如果說他們有一點成功的話,就是在孩子的生命初始就大膽地設想他們,以最高的標準要求他們,向最高的目標培養他們,把最充實的愛給予他們,以最堅定的信念期待他們。

馬秀娟說,孩子的成才是父母的欣慰,但這一切不完全歸功於父母。任何一種成功的教育都是多方合力的結果,包括學校、社會、家庭、個人先天資質和後天的主觀努力。但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在同等的天資條件和教育大環境下,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孩子對於他們來說,就是生命和事業的延續。培養教育好後代,關係到民族的興盛、家庭的幸福,這是一項意義深遠、充滿艱辛與期冀的事業。這位偉大的母親提議,每一個父母都應該為孩子,也為自己編織一個七彩的人生之夢,但願這個夢做得越早越好。

教子點睛:

中國的先賢說過,“取乎上,得乎中;取乎中,得乎下。”這就是說:假如目標定得很高,結果往往會得乎中;而當你把目標定得很一般,很容易完成,取乎中,卻反而會得到下等的收獲,這是因為任何事情在操作過程中往往是要打折扣的。父母要想讓孩子取得大的成就,就一定要設立遠大的目標,高標準的要求,這是孩子成才一個很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