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詩歌的選擇,曲寶琴也總是盡量挑那些富有人情味,又和日常生活比較接近的題材,同時風格上也都是簡潔明朗的。曲寶琴的經驗是:李白和杜甫的很多詩都是適合幼兒背誦的。但像李商隱那樣的詩,因為過於華麗和晦澀,一般就不大合適。
以前適合孩子看得書很少,現在的媽媽已經不必為合適的教材傷腦筋了。書店裏的按年齡階段分類的兒童圖書琳琅滿目,圖書資源非常豐富。但是,曲寶琴仍提請父母們注意:選擇圖書要注意兩點,一是生字不能太多,否則難度太高,孩子會逐漸失去興趣;二是要主題健康,明亮達觀,這樣的圖書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
除了要精心選擇教材外,還有一點就是要堅持。從兩歲到小學畢業,差不多有10年時間。這10年,就算一個星期背一首,那還可以背誦500多首呢。中國古詩歌簡明的語言、美好的意境,非常適合鍛煉兒童的記憶力,而且這也為孩子長大後的修養和人格發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通過研究表明,一個人50%的智力發展是在出生後到4歲這一年齡段完成的,如果一個兒童在幼兒時期被剝奪了智力刺激,那麼他永遠也達不到他應當達到的高水平了。曲寶琴在三個女兒還牙牙學語之時,她就通過教她們背唐詩來開發記憶力,她的這一做法收到了明顯效果。
教子點睛:
孩子學前智能的培養,也正是兒童智能發展的最重要階段。曲寶琴培養孩子記憶力的方法既獨特,又有普遍地適用性,是非常科學而合理的。由此,她的這種做法值得父母學習與效仿,以便使得更多的父母和孩子受益,達到開發記憶力的目的。
在大自然中放飛想象力
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可見,發展兒童的想象力是很重要的,可以說沒有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力也就無從談起。
大自然是豐富多彩的,要帶孩子到大自然中,讓他與自然界和充分接觸,領略田野風光,以豐富他的知識和想象力。
曲寶琴就經常帶著孩子們來到大自然中,她常說,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這裏有無窮無盡的知識。孩子們帶著問題來到大自然,知識就會在自然中、實踐中學得更快、更有效、更紮實。讓她們麵對麵地去接觸事物,她們理解事物的速度會快20倍;對事物的真實理解躍入她們的頭腦,就像鐵屑奔向磁鐵一樣快。
曲寶琴的三個孩子和大草原有著充分的接觸,她們的幼年就是在大草原上度過的。她認為,草原生活雖然艱苦,但也有幸福的一麵。那裏天地廣闊,人際融合,社會汙染較少,非常有利於童心的發育和想象力的展開。
在大自然中,曲寶琴無時無刻不在啟發著孩子們想象力。比如講“牛”字,就可以這樣告訴孩子:
牛啊,生活在草原,草原是什麼樣的呢?就是大片的草地望也望不到邊,這裏沒有樓房,沒有人家,長著綠茸茸的草,開著各色各樣的野花,有紅的、白的、紫的……花上有很多小蜜蜂在采蜜,草原上除了牛,還有馬啊、羊啊……
曲寶琴說,一個善於教養孩子的媽媽,總要有孩童般的好奇心,要以自己的好奇心引發孩子的好奇心,以自己的想象帶動孩子的想象力。
在一個相親相愛的大自然的環境裏,孩子的想象力更能得到鬆綁和放飛。每年端午,正是北方草長鶯飛的好時節,曲寶琴總是不忘帶著她們到草甸子上采馬蘭、編花籃。中午時分,她從手絹包裏取出點上胭脂的雞蛋,分給孩子們吃。她們追逐著驚飛了的蝴蝶和小鳥,高興地跳來跑去。
而此時,太陽正溫柔地照耀著大地,雪白的羊兒和矯健的馬兒就在周圍悠然地吃草。這幅安詳而和諧的美妙圖畫,連同那久存於心底的溫柔情愫,在孩子們心中打開了無數道大門,引領她們通向更遠、更深、更廣的想象空間。每當回憶起那段生活時,曲寶琴總是說,那真是美好的人生時刻,在那裏,孩子們像快樂的小鳥一樣,想象力成為助飛的翅膀。
曲寶琴認為,對孩子來說,同大自然親近有助於美好的人生。很早培養孩子熱愛自然的情感,這會使孩子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充滿純粹的興趣、專注的追求精神,擁有健康良好的幽默感。
其實仔細想想,何止是童年,想象力是否豐盈,也影響到一個成年人的視野和生活樂趣。一個擁有美好想象力的人,一定是一個懂得生活、熱愛生活的人。
現代社會,父母常常忙於應付生存的種種麻煩,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但是,童年是不可能重新來過的,做父母的要讓孩子盡情享受想象的樂趣,因為這種感受是無比珍貴的。能夠這樣做,才稱得上是一個合格的父母。
曲寶琴因此呼籲母親們:在你的孩子還小的時候,請千方百計地珍惜保護這塊想象的自留地吧,讓它水草豐茂,讓它與萬物共同吐納放鬆,讓它這一階段的幸福成為人生最美的回憶,成為長大後克服人生的種種苦難的動力。這個任務是艱巨的,也是重要的。
教子點睛:
想象是人腦對已經儲存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是創造發明的催化劑,在人類的生活中具有巨大的作用。孩子喜歡的很多動畫片中的藝術形象,都是想象的產物。幼兒的想象,會伴隨著父母的正確引導和大力培養,他的想象力將會得到很大的發展。所以,盡可能多地帶孩子和大自然進行交流,或者帶孩子到博物館等實地參觀,使孩子不斷拓寬知識麵,給孩子提供想象的空間。
教孩子坦蕩做人
做父母的時刻都要幫助孩子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每一個負責任的父母都要適時地教育孩子從小就堂堂正正地做人,不為蠅頭小利所動,不走歪門邪道,要引導孩子成為正直、誠實的人。
曲寶琴常說,為父母的,切不可用自己的成見限製孩子的視野,不要擔心複雜會迷惑孩子。正確的做法,就是引領孩子盡量多地了解現實,大膽地讓孩子品嚐更多的人間辛苦,以此訓練孩子對紛紜的世界的辨識能力,有眼光欣賞,有氣量寬容,有理性自我更新。
曲寶琴三個孩子的成長過程,是非常普通甚至是貧寒的,但是,這點並沒使她們成為庸俗的人。曲寶琴經常說,窮不一定就要委瑣,低微不一定就要勢利,世界上根本沒有那樣一個定律。因此,不要在乎家庭是如何貧富貴賤,也不要管現實的人生經營是多麼需要謹小慎微,我們家長都不要讓孩子的心靈過早地染汙世俗的汙垢。
曲寶琴多年在外辦學,社會上的庸俗之風自然經曆了不少,但是,她對那些很是反感,即使是萬不得已和孩子們說起,也以鄙夷和自嘲的態度,而決不向孩子們灌輸或暗示所謂為人處事之道的“厚黑學”。
2004年夏天,給曲寶琴英華女子高中建設校園的工程隊多處未完工,並偷工減料,他們卻先告狀,要和她打官司。曲寶琴覺得這件事情自己有理,她沒找任何法律界的關係,隻是按照正常程序請了律師。等大女兒天時回來,和老同學見麵,那同學正好在法院工作,就說起這件事。那同學先是告訴天時必須找人,要不多有理都白搭,然後主動說要幫著聯絡。
那同學第二天就打電話來,說安排好了,讓天時帶上5000塊錢,晚上到某某海鮮大酒店請負責案件的有關人士吃飯,吃完飯去桑拿、唱歌等。天時和曲寶琴都覺得又好氣又好笑,就說算了。可是對方不依,說已經請了,不好推辭,就反反複複地催。最後,天時火了,堅持不理,才算作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