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要有度,要有節製,不要放棄自己,做母親的首先要自愛。從長遠來講,孩子需要的是一個能幹、自信的母親,隻有這樣的母親才能讓他驕傲和模仿。曲寶琴就是這樣一位母親,她認為,如果做母親的心存懶惰,隨波逐流,卻指望孩子優秀、出色,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曲寶琴,1948年生人。在特殊年代,因家庭關係,被剝奪了考學和就業的機會,幾經爭取,才得到一個工農湖化工廠“力工”指標。20世紀70年代,與從吉林大學下放的愛人結合。1988年,曲寶琴被調到吉林省自學考試辦公室工作。但不安於現狀的她,1992年就停薪留職,創辦了自己的第一個學校——吉林省計算機專修學院。時隔10年,她的另一個學校——長春英華女子高中又應運而生。曲寶琴樂觀向上、不屈不撓的精神,給了女兒最好的榜樣。
劉天時,長女,1992年因為作文獲獎保送到中國人民大學新聞係讀書;劉天昀,次女,1993年以吉林省高考理科第二名的成績升入北京大學生物化學係;劉天昭,三女,1996年同樣以吉林省高考理科第二名的成績升入清華大學建築係讀書;畢業之後她們三個又相繼考取獎學金留學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華盛頓大學和英國倫敦大學等世界名校。
培養有責任感的孩子
責任感對於一個人來說,是極其重要的,它甚至是一個人有所作為的一個基本因素。古往今來,凡對本民族乃至對全人類做出重大貢獻的人,大多數都是有強烈責任感的人。從他們的成才過程來看,責任感是讓他們不斷進取、努力攀登的強大動力,是他們走上社會後艱苦奮鬥、追求卓越,將才華貢獻社會的重要保證。
曲寶琴認為,在少兒教育中,培養孩子的責任心最為重要。她常說,孩子成長到一定時候,就應當具備責任感。責任感是他安身立業的基礎,需要父母下大功夫,從小培養。她認為,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要從小事到大事,循序漸進。
培養孩子的責任感,首先,要教育孩子對自己的事情負責,也就是引導孩子從小自理自立。凡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諸如穿鞋、穿衣、刷牙、洗手,都要鼓勵孩子自己去做。孩子隻有能對自己負責,才能開始對家庭、對他人、對集體負責。
其次,她認為,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要同培養興趣結合起來,培養孩子多方麵興趣,因為孩子對有興趣的事物是不會缺乏責任感的。
當然,興趣與責任感之間的聯係,不是自然形成的,要有意識地去養成。孩子好奇心強,一般情況下,他什麼都想去摸摸、去試試。可是,由於隨意性很強,做事總是虎頭蛇尾或有頭無尾。所以,交給孩子做的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情,父母也要有檢查、督促以及對結果的評價,以便培養孩子持之以恒,認真負責的好習慣。
最後,培養孩子責任感還要注意與孩子的能力發展相適應,一步一步加強。能力的極限也是責任感的極限。有能力而不去負責,這是缺乏責任感;沒有能力而非要去對某些事物負責,這是濫用責任感,濫用責任感不利於孩子成長。
比如,四五歲的孩子可以讓他們幫助家長擺放碗筷,幫大人拎包;六七歲的孩子要逐漸讓他做一些衛生清理工作;八九歲的孩子可以幫助家長接待小客人,承擔去超市買一些必需品的任務。讓孩子做可以勝任的工作,可以起到激勵孩子的目的。使孩子感受到自己所做工作的價值和意義,並從中得到樂趣,從而逐步建立起對社會的責任心。
曲寶琴曾說過這樣一段話:當媽媽的,一定要提防自己縱溺孩子驕矜的傾向,要給予,但不要無度地給予;要奉獻,但不要沒有理由;要讓孩子在索取之時懂得感激,在享受之時懂得羞澀。做一個合格的父母,就要從日常小事培養孩子的責任心,並以實際行動告訴孩子,人生可以托付的隻有自己,一切事情的後果,不論好壞,最終都要自己麵對自己負責。
實際上,孩子責任心的培養是一個長期而係統的工程,它需要父母循序漸進地對孩子進行教育,同時也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要去深入研究孩子的心理、行為特點,並依此適時調整教育方案。
人生是一條長長的路,擁有責任心的人,就擁有了連接多彩世界的橋梁。作為父母,一定要牽著孩子的手,從小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為孩子架設通往美好人生的橋梁!
教子點睛:
現在的父母已習慣了事事為孩子代勞,事實上,這樣做恰恰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因為孩子如果已經具備了能為自己負責的能力,而包攬一切的父母卻無視孩子的能力。這樣做,隻能造就沒有能力的孩子,到頭來,吃虧的還是孩子自己。相反,適度地讓孩子分擔家務,學為自己的事情負責,就是愛孩子的表現。孩子懂得關心家人,關心朋友,等到走上社會,也必然是一個有責任心的人。這樣的人,一定會贏得別人的尊重,也一定會擁有美滿幸福的生活。
用古詩開發孩子記憶力
記憶是指人們在生活實踐中經曆過的事物,在大腦中遺留的印跡,印跡的保持和再現表示記憶的存在。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有一個好的記憶力。提高孩子記憶力的方法多種多樣,正如人們常說的,天才就是1%的天賦加上99%的後天努力與培養。
對兒童來說,智能的開發首先就是記憶力的培養。孩子先天記憶會有差異,但是,後天的記憶力培養與訓練更為重要。曲寶琴相信,一個人優秀的記憶力不是天生的,都是依靠後天的培養,要靠訓練才能逐漸加速和延長記憶的持續時間。
曲寶琴三個女兒記憶力的開發,始於啞啞學語之時。在開發孩子記憶力的問題上,曲寶琴有自己獨特的方法,那就是——用古詩開發孩子記憶力。曲寶琴認為,中國古詩歌簡明的語言、美好的意境,非常適合鍛煉兒童的記憶力,而且這也為孩子長大後的修養和人格發展莫定了很好的基礎。
古詩精煉而優美,它簡短,押韻,且朗朗上口,所以孩子很容易記住,此外它那優美深情的語言,對孩子一生的記憶都有很大的價值。
曲寶琴在孩子兩歲以後開始教孩子背唐詩,還有少量的兒歌。沒有書,課本就是自己的腦子。曲寶琴教孩子不是死記硬背,總試圖把詩歌講成一個故事,總結出一個主題來。
比如,李白的那首《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這是關於離別和友誼故事的詩歌,曲寶琴就會講汪倫如何想結識名詩人李白,李白又怎樣盛情難卻,兩人怎樣在江邊告別……
再比如,敘事長詩《木蘭辭》,孩子們在三歲前都能背得滾瓜爛熟。教的時候,曲寶琴把每一句話、每一段詩故事化、形象化,並用兒童能理解的口語講出來:
古時候有一戶人家,爸爸媽媽生了兩個女兒、一個小弟弟,在爸爸很老的時候,國家開始打仗了,要爸爸去當兵。女兒木蘭在房裏織布,聽說老爸要去打仗,著急了,一定要替爸爸去。可是國家不準女孩子去打仗,怎麼辦呢?木蘭就隻好女扮男裝……
這樣一來就加速了孩子記憶的過程,培養了孩子的記憶力。在培養孩子記憶力的過程中,如何選擇教材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曲寶琴總結出,作為培養提高記憶力的教材,必須同時兼具三大要素:第一,它應該是能夠陶冶幼兒心靈的,有優美意境的;第二,它應該是使他們終生難忘的;最後,它應該是幼兒可以理解的,容易被孩子所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