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蔡元培之母周氏:慈母的教育(2 / 3)

有著強烈學習動機的兒童,取得的成績要比缺乏動機的孩子優秀。我們反觀成功者的一生,幾乎都是在學習中度過的。他們在自動自發地汲取著知識,不斷地吸取新知,不斷地完善自己,使得自己的生命充滿了活力。

然而,現代的孩子,他們有著優厚的學習條件,肩負著父母的希望。雖然父母盡全力滿足著他們的要求,孩子也由此變成了家庭的全部,但是,讓父母頭疼的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孩子缺乏求知的興趣和動力。也就是說,他們學習的願望總是顯得冷漠而又遲緩。

相比之下,蔡元培的童年要艱辛的多。由於家庭貧苦,蔡元培10歲才有機會進學校讀書。而在這之前,總是母親教他識字。母親雖然受教育不多,但是,在蔡元培對知識的渴望之下,使得他在上學前已經比同齡孩子認識更多的字。蔡元培上學後,母親也常陪著他做先生指定的家庭作業,鼓勵他的學習。

蔡元培童年時家境雖然貧寒,但是,他的母親一直沒有忘記培養他求知的精神。他在母親的諄諄教誨和自己孜孜不倦的努力下,取得了比同齡孩子更優異的成績。蔡母的教育方法裏沒有嚴厲的批評,更多的是溫柔的提醒。他在不自覺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母親的教誨和他自己對知識的渴求,一直點燃著蔡元培求知的欲望。

其實,每個人都有求知的欲望,但是,為什麼生活在現代社會的孩子,在優越的生活環境中,求知的欲望會變得如此的淡薄。父母也許要問,難道真的是孩子出了毛病?

當孩子接觸新鮮事物的時候,眼睛裏會發出興奮的光芒,這說明他對新鮮食物有著強烈的興趣;當孩子掌握了某項新技能的時候,他也會感到喜悅和自豪;當孩子初次走進學校的時候,也都會對學習有著濃厚的求知欲。但是,他的熱情總如潮水一般,來去匆匆。對待學習新知識,大多數孩子總是呈現出“五分鍾熱情”。作為父母,應該思考孩子求知的欲望和熱情為什麼如此短暫,父母又應該承擔什麼樣的責任?

有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往往疏忽了引導,而是隻是直接灌輸自己的過往經驗。這些“好心”的父母在代替孩子回答問題,而不是啟發孩子,讓孩子在親身實踐中得出自己的答案。

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是認知的過程,父母的經驗固然重要,但是,孩子的親身體會也許會更加印象深刻。即使孩子在親身體會的過程中犯錯誤,父母也要學著包容,相信他有能力改正自己的錯誤。因為在犯錯誤中得到的正確答案,才是最珍貴的。

英國科學家培根曾說過:“好奇心是孩子智慧的嫩芽,提問則是孩子求知欲發達的標誌。”在現實生活中,孩子往往會提一些在成人看來十分幼稚可笑的問題,如:太陽為什麼會發光?花為什麼是紅色的?這些看似平常不過的問題,卻是孩子探索世界的方式,是求知欲望的具體表現。

疑問就是孩子求知的動力,父母麵對孩子的問題,先不要忙著給他正確的答案,而是引導他在疑問中探求事情的真相,借此來啟發孩子的探求欲望。長此以往,孩子的分析問題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將會得到加強。

而當孩子從疑問的解答中獲得學習的樂趣時,他也就體會到了獲取知識的充實感。慢慢地,孩子會漸漸形成自覺的意識,去主動地學習。隨之而來,當孩子取得一定成績的時候,他也會慢慢建立起自信心,這將促使他對自己的學習更有興趣,從而投入更大的精力在學業上,取得更優異的成績。如此周而複始,就形成了一個良性的循環。

教子點睛:

在一個孩子成長的路上,不但要培養他優良的做人品質,也要培養孩子敏而好學的習慣。父母的任務在於幫助孩子學習,而不是替代孩子找出答案。父母要做孩子的夥伴,盡量站在孩子的角度與其交流、學習。父母必須先喚起孩子學習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才能產生持久的學習活動。引導孩子摸索出自己的學習方法,才能讓孩子的一生受益匪淺。

給孩子溫暖的愛

有一種愛必須細說,它細膩又溫和,總在不經意間溫暖著我們的心靈,它很溫暖又很踏實,它隻有付出從來沒有要求回報。

有人說這種愛像水,是那麼的平和但又是那麼的不可或缺;有人說這種愛像溫暖的爐火,在最寒冷的日子,想起它就不再害怕冰凍;還有人說這種愛是個甜蜜的債,努力償還卻怎麼也還不完……這種愛就是母愛。

蔡元培的母親知道他父親的過早過世,給他的心靈留下了傷害,更需要母親的嗬護,因此她跟孩子說話總是和風細雨,從來沒有打罵過孩子。如果孩子犯錯了,她也隻是說明理由,讓他們自覺改正。

蔡元培幼年喪父,是母親用她的愛,撫慰了他受傷的心靈,讓他感受到愛的溫暖。幼年喪父是一個孩子生活中的大不幸,而擁有一位慈愛的母親則上蒼對他最好的補償。蔡母用她柔弱的雙肩挑起家庭的重擔,生活是艱辛的,她為孩子們構築起溫暖的家。在母親愛的包圍下,沒有人覺得苦。

有一次,當蔡元培在燈下構思苦吟時,母親覺得夜太深了,心疼兒子太疲倦了,以致思路不通,教他幹脆睡覺去,明兒一早再叫他早起續作。

黎明即起的蔡元培,竟能一揮而就。而且終身認為熬夜不如早起,這種好習慣是被母親養成的。

孩子就像是一棵幼苗,他需要母愛的滋潤和關懷。當孩子呱呱墜地的時候,人世間的各種情感也悄悄在他幼小的心靈裏成長。當他看到母親的微笑,感受到輕柔的愛撫,他便體會到人間最真摯的愛,也就學會了人世間的關愛。

愛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武器”,如果暴力可以征服一個人的身體,那麼愛,則可以征服一個人的心靈。當父母把愛注入孩子幼小的心靈時,這份愛將伴隨孩子一起成長。他的眼睛裏,他的生命中,從此就會看到更多美麗溫馨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