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蔡元培之母周氏:慈母的教育(3 / 3)

可是,僅僅讓孩子感受到愛是不夠的,更要讓他懂得珍惜別人的愛,付出自己的愛。讓他知道周圍的人需要他們的愛與關懷,這不僅可以幫助別人,更會使孩子自己感到快樂。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善良的母親,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見到了上帝,上帝想要滿足這位母親一個願望。母親告訴上帝,她希望全世界的人都來愛自己的孩子。

她的願望在上帝的幫助下實現了,這個集萬千愛意於一身的孩子,在所有人的關愛中慢慢成長起來。然而,這樣做的後果,卻是他的母親不希望看到的。她的孩子由於不懂得付出而變得驕橫跋扈、目中無人。這個孩子發現,即使他再壞,依舊有人來愛他,這些愛在他的心中已經輕如鴻毛。

母親非常傷心,她請求上帝再給她一次機會,她想重新許下她的願望,上帝同意了。這一次,她希望她的孩子去愛每一個人。她的願望實現了,桀驁不馴的孩子從此像變了一個人,他的愛心關懷著每一個人。他微笑著麵對每一個人,傾聽他們的話語,安慰他們的心靈。

慢慢地,母親發現,孩子這樣做,並沒有失去所有人的愛。不同的是,孩子學會了珍惜和回報每一份愛,他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其實,如果父母願意,孩子也可以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也可以擁有全世界的愛。首先,要讓孩子明白什麼是愛;其次,要讓孩子明白,一個懂得愛人的人,才會擁有所有的愛。這是為人父母者給予孩子一生最大的禮物,孩子懂得這些,就會一生被愛與關懷所溫暖、包圍。

孟子曾經說過:“敬人者,人恒敬之;愛人者。人恒愛之。”所以,如果想讓孩子贏得更多的愛,就請幫助他先伸出自己的手吧,這樣做會讓他贏得更多的愛與關注。漸漸地,孩子也會發現,主動去愛別人,每一次經曆都會變成人生中寶貴的財富。這種財富,讓他們既可以在順境中不驕不躁,又可在逆境中揚帆遠航。

教子點睛:

當父母溫暖的手掌牽起孩子稚嫩的小手,他就學會了關愛他人;而當尖刻的責罵傳進他的耳中,他也學會了暴力與憎恨。付出和回報向來都是平等的,父母給予的一切,孩子都會無聲地接受,也會影響到他的一生。

寓教於無形中

榜樣的力量是最好的老師,蔡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了蔡元培要勤儉、自強。蔡元培從母親那裏明白如何做人,如何學習。那麼,如果父母表現出豁達、堅強的一麵,孩子又怎麼會變得狹隘、自私呢?

蔡元培能夠成為後世敬仰的楷模,一定程度上與蔡母的以身作則分不開,她用自己善良、勤勞和堅韌的實際行動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據說,當蔡母病重的時候,蔡元培和弟弟竟然效仿割肉救母的故事,割肉為母親做藥。這多麼的感人。可是,如果沒有蔡母的言傳身教,就不能相信蔡元培會想到這樣做。可見,父母對於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教育總在無形中就會完成。

身教重於言教,作為父母首先要注重自身的形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通過觀察發現,孩子的許多習慣都是父母習慣的翻版。

所以,家庭教育應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孩子對於父母的模仿都是在漫長的時間裏毫無感覺地完成的。如果我們是一個不合格的父母,那麼,不僅自己會深受其害,對孩子的品格影響也會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主人公是位導演,他非常孝順。他曾說:“人生最幸福,是活到六十多歲回到家可以喊一聲娘;是下了班以後,看著母親熟睡的臉龐。”

由於工作關係,他常年在外奔波。可是,每當他回到家,就會親自幫母親泡熱水腳。泡好以後,又戴著老花眼鏡幫他的母親仔細的剪腳指甲,他覺得那是他人生的幸福和享受。

有一次,他的兒子接受訪問。當孩子說到,在他很小的時候,親眼看著他父親仔仔細細幫他奶奶泡腳,又幫他奶奶剪腳指甲,他說他內心的感動不是用言語可以形容的。

他說那句“不是言語可以形容的”時,頓了一下,他想要表達這種情感。後來,他覺得自己的感受真的不是言語可以形容。父親的孝心,已經在孩子心中深深地紮下了根,父親的這個榜樣直接深植在孩子的心中,這也是永遠不能磨滅的。

後來,這個孩子慢慢長大,幫奶奶剪腳指甲的工作自然而然他就給包下來了。這樣的孩子,無論在怎樣的境況下,都不會忘記父親對奶奶的這份孝心;而對於他自己來說,也一定會成為一個孝順的人。

父母應該是孩子的榜樣,承擔著教育子女的重擔。可是,在現實生活中,一些父母甚至言行不一,一邊要求孩子學會尊重他人,學會關心他人,自己卻夫妻反目,婆媳相嫌;一邊要求孩子努力學習,不斷進步,自己卻懶懶散散,不思進取……

試想,如果孩子生活在一個充滿仁愛和責任感的家庭,他就很可能會成長為一個健康樂觀、有所作為的人;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一個充滿愚昧無知、自私自利的家庭,日後他就可能成為一個粗魯的、甚至危害社會的人。

所以,父母在對孩子進行教育時,首先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和道德修養。才能有資格做一名稱職的母親、父親,孩子才能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慢慢成才。

教子點睛:

孩子是父母的監督者,孩子明亮的眼睛裏容不得沙子。父母在日常中怎樣做,孩子就會一一表演給父母看。不要等孩子出現問題,才去關注他的成長。父母給了孩子生命,還需要用正確的言行,去為他的生命負責。從這個觀點來說,提倡教育應該從父母親抓起,父母責無旁貸要做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