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有業安置難實現
從已經搬遷的移民就業狀況看,要讓移民們達到“搬得出、住得穩、能致富”的要求,恐怕還有相當的距離。雖然各地都非常注意將移民安置社區建設與地方產業布局、勞動就業相銜接,但大多數移民社區經濟基礎薄弱,產業項目少,吸納就業能力低,無法提供足夠的就業崗位。除此以外由於職業安康教育資源相對短缺、職業教育水平不高、培訓方式單一、培訓的針對性不強,移民很難得到及時有效的技能培訓,外出就業謀職難,所以實現有業安置,保障收入水平難度很大。
4、致富願望難圓夢
“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是陝南移民搬遷的基本要求。但是,由於有土安置難實現、有業安置不到位,移民致富夢難圓。搬遷前村民住在山上,均以種地養豬為主,少數年輕人外出務工,就業門道窄,僅靠幾畝薄地連基本生活都難以維持,很難致富。搬遷後大家居住在新社區,種田不便,就業無路,而生活成本支出加大,經濟負擔加重,致富難的問題更加突出。
5、市縣資金難配套
按照陝西省的規定,每搬遷戶政府將補貼3到5萬元,算下來,這筆錢大約為120億元。安康市的搬遷補貼實行差別化補助政策,即按照分散安置,集中安置中的統規統建、統規自建,集中安置的上樓單元房安置三個類型,每戶分別補助3萬元、4萬元、5萬元。按照省政府規定:移民搬遷建房資金省、市縣按5:5的比例籌措。特困戶每戶按30―50平方米標準,由政府建房集中安置,五保戶實行集中供養(特困戶、五保戶比例不得超過搬遷安置總戶數的10%);僅此安康市縣政府需要投入60億元,如果加上每戶基礎設施和和公共服務建設資金4萬元,則安康市縣政府需要投入160億左右。這對財政十分拮據的安康市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壓力。市縣配套資金很難足額到位,現在所有的集中安置點建設工地,材料以及工費都在上漲,由於資金短缺導致的停工現象時有發生。
三、破解難題、穩步推進
陝南移民搬遷,貴在“搬得出、住得穩、能致富、可持續”,這也是檢驗移民搬遷成功與否的標準。破解移民搬遷過程中的諸多難題,既要多方著眼多處著手,又要著眼當前考慮長遠;既要科學發展,又要有效推進,從實踐的狀況來看,解決移民搬遷的諸多難題,必須解決“錢”從哪裏來?農民如何富?怎麼可持續的問題?
1、多方籌措資金保證“搬得出”
安康移民搬遷涉及的農戶大多居住在深山,本身就不富裕,要在不增加農民負擔的前提下確保群眾搬得出來,資金就成為最關鍵的問題。
(1)加大財政補貼力度。要按照搬遷群眾“不拿錢、少拿錢”的原則,合理確定搬遷建房補助標準,加大財政投入力度,現在是每戶3萬塊錢的補貼標準,省上應該對這一補貼標準實行動態管理據建房成本的變化實時調整,並適當提高省級財政的負擔比率。縣區按照省上要求,根據搬遷安置情況,結合自身實際落實配套資金。縣區要通過土地開發增值、減免土地出讓金以及市場運作等多種方式籌措移民搬遷安置配套資金,同時要整合各類政策和財政補貼資金用於移民搬遷工程建設,要加大項目資金爭取力度,支持移民搬遷,2012年安康市向省上爭取了20億元的補助資金,同時還為漢濱區恒口鎮等典型的跨區縣、跨鎮辦集中安置小區從省上爭取籌措了周轉金2億元。安康市縣本身籌集了配套資金2億元,同時,向上申報了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資金10億元。
(2)做好部門資金整合。按照“統一規劃,統籌安排,渠道不亂,性質不變,相對集中,配套使用,確保效益”的原則,引導部門項目資金集中投向移民搬遷項目。如:由水利部門負責河堤和安全飲水工程建設,交通部門負責配套路、橋設施建設,住建部門負責硬化、亮化市政工程建設,林業部門負責園林苗木綠化,教育部門配套建設小學、幼兒園,電力、電信、移動等部門配套建設電力和電話通訊設施。
(3)廣泛吸納社會資本。引入市場機製,鼓勵和吸納民間資本參與移民搬遷安置建設,探索移民搬遷安置建房與商品房開發建設有機結合的路子,用商品房開發增值收益補助移民搬遷安置建房,降低移民搬遷安置房價格。如漢濱區牛蹄鎮陳龍新,是北京京康房地產開發公司的老總,去年年初回到家鄉牛蹄鎮後,他墊資一千餘萬元,連片建成統一樣式和風格的80間2層磚混新房,讓鎮內30戶116名群眾喜住新居。寧陝縣皇冠鎮利用企業和社會資金來實施一個鎮的移民搬遷,把搬出後的山溝投資20多億建成旅遊景點。在重點鎮建設方麵,可以通過對居民點的重新規劃布局,用節約的建設用地開發增值部分補貼移民搬遷,農民不僅不拿錢,而且在獲得住房的同時解決了經營用房。
(4)鼓勵銀行貸款投放。信用聯社要加大對移民搬遷戶的信用貸款投放力度,應總體按照戶均5萬元的信貸規模投放移民搬遷安置建房貸款。鼓勵農行、工行、建行、農發行、郵政儲蓄銀行等金融機構向移民搬遷安置戶投放建房和產業發展及創業項目貸款。積極爭取國家支持,特別是要結合生態保護、生態移民、地質災害治理、退耕還林等方麵的政策,積極爭取國家有關部委的資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