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天舟文化資產重組造假案例分析與啟示(2 / 3)

天舟文化收購神奇時代100%股份後,由於自身業務的利潤規模較小,將成為傳統媒體行業中轉型新媒體最徹底的公司,未來3年預計80%以上的淨利潤將來自神奇時代。天舟文化的股票自此開始大幅上漲,連續跑出9個漲停板,成為A股中鼎鼎有名的“妖股”。數據顯示,從8月27日至10月9日,公司的股價累計上漲了257.68%,其股價最高達51.12元。然而在經過前期大漲之後,天舟文化迎來了兩個跌停。截至10月11日,天舟文化報收41.16元,當日股價下跌了6.54%,相對於11月8日開盤價46元,其股價下跌了10.52%。

(3)天舟文化並購重組被叫停。天舟文化11月30日發布公告,稱其接證監會通知,因參與重組的有關方麵涉嫌違法被稽查立案,公司並購重組申請被暫停審核。公司目前尚未收到對上市公司的立案調查通知書。

具體如何違法,上市公司方麵並沒有提供更多的信息。不過,有投資者認為,同此前可能涉嫌內幕交易有關。早在10月11日,就有傳聞稱,該公司重組過程中,涉嫌存在內幕交易,而內幕交易相關方非天舟文化高管層,而是參與其他方。不過,天舟文化董秘辦工作人員當時對記者稱,對此事情並不知情。但二級市場股價卻大幅下挫,在過去的37個交易日,該公司股價暴跌了四成多。此後隨著行業小幅調整後又重拾漲勢,股價最高時達到51.12元。

2013年12月16日,天舟文化在公司深交所互動平台上表示,目前未收到控股股東的解禁申請,控股股東所持的全部股份暫未解禁,不能上市流通。

三、分析與啟示

1、事件分析

(1)了解資產重組。資產重組是指企業改組為上市公司時將原企業的資產和負債進行合理劃分和結構調整,經過合並、分立等方式,將企業資產和組織重新組合和設置。狹義的資產重組僅僅指對企業的資產和負債的劃分和重組,廣義的資產重組還包括企業機構和人員的設置與重組、業務機構和管理體製的調整。目前所指的資產重組一般都是指廣義的資產重組。

資產重組又分為內部重組與外部重組。內部重組是指企業(或資產所有者)將其內部資產案優化組合的原則,進行的重新調整和配置,以期充分發揮現有資產的部分和整體效益,從而為經營者或所有者帶來最大的經濟效益。外部重組,使企業或企業之間通過資產的買賣、收購、兼並、互換等形式,剝離不良資產、配置優良資產,使現有資產的效益得以充分發揮,從而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根據我國證券市場的約定俗成以及主要參考《各季度重組事項總覽》,把上市公司資產重組分為五大類,即收購兼並;股權轉讓,包括非流通股的劃撥、有償轉讓和拍賣等,以及流通股的二級市場購並(以公告舉牌為準);資產剝離或所擁有股權出售;資產置換,包括上市公司資產(含股權、債權等)與公司外部資產或股權互換的活動;其他類。

一般而言,資產重組有下列動機;追求多元化經營;降低成本(如競爭費用),促進企業的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優化資源配置;借殼上市;置換資產等。雖然通過融資有利於增加企業的競爭力對外進行擴張,實現規模經濟與費用的節約。但是資產重組也有明顯的弊端,例如經營效益差的公司利用資產重組借殼上市。

(2)天舟文化資產重組分析。主營青少年讀物策劃、設計、製作和發行等業務的天舟文化由於盤子小,屢屢成為資金炒作的目標。2011年底的文化傳媒板塊熱潮中,天舟文化股價的大幅上漲令不少投資者印象深刻,而8月底以來,天舟文化在業績下降的情況下,股價反而出現了大幅的上揚。公司業績持續下滑是推動天舟文化資產重組的直接原因。2013年上半年,公司受新業務開拓費用大幅增長等因素影響僅盈利613萬元,同比下滑61.25%。公司不得不尋求改善當前狀況的途徑,而相對於其他融資方式,股權融資無疑是見效快、價格低的最佳方式。公司擬定資產重組後,公司股票大幅上漲,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然後在10月10日後,公司股票大幅下跌。

相關研究顯示,股票市場對於重組事件有顯著的反應,但是對於企業經營效益沒有顯著的影響。在天舟文化的此次重組中也能體現這兩點,雖然公司股票在短時間內累計暴漲,但是這種趨勢並不是持續的,而是一種短時期的效應。並且並沒有改變公司利潤下降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