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清華男孩必須具備的一些日常技能(2 / 3)

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需要提供給他們各種結構材料,讓幼兒玩結構遊戲。家長們自己可以設計一些結構材料供幼兒遊戲,如硬紙板、卡紙剪出各種幾何圖形的小塊塊,讓幼兒做拚圖遊戲;家長還可以教給他們折紙飛機的方法,讓他們自己學著去折。幫助幼兒從事這些手工製作,進行折紙、剪紙、穿珠子等手工製作,讓幼兒在這些活動中滿足好動的心理需要,實現他們的某些創造性設想,培養他的動手能力。如果培養孩子學習電子琴、鋼琴、口風琴等樂器的使用,可以促進手、眼、耳、腦的配合,使他們更加協調地發展。還有一些家長學著德國家庭那樣送給孩子一個小工具箱,裏麵放滿了剪刀、尺子、鉛筆、螺絲等和舊的小家電、玩具,讓孩子學著去修理和拆裝玩具、小家電。這樣便能有效地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使孩子的動手能力得到提高。

動手能力是男生綜合能力的一個重要部分,動手能力的強弱決定了創新能力的強弱。如果一個動手能力很差的男生,即使學習成績再好,回到工作和生活中,他的應變能力和辦事能力也不會強到哪裏去。盡早培養男生的動手能力,不僅可以使男生變得心靈手巧,還可以共促進大腦的發育和成熟,讓男生更早地學會生活自理,用自己的雙手去發現,去創造。

2.男孩會做家務是個寶

勞動是快樂的源泉。有調查表明,那些經常做家務的孩子心理問題較少,而且學習的自覺性和責任感卻比較強。適量做一些家務可以促進孩子的成長與發展。

現在家庭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孩子的成長環境也越來越優越,作為父母,把所有的心血和愛都獻在了孩子的身上,為了孩子有一個美好的將來,什麼事都親曆親為,幫孩子打點一切。因此,很多孩子長到了十幾歲連一次家務也沒做過。這也難怪,我們的父母所期望的就是讓孩子好好學習,隻要把學習搞好了,其他的任何事情都不需要孩子的插手。這幾乎是中國所由父母的一個共同願望。漸漸地,我們的孩子在父母的溺愛下越來越懶,生活的自理能力也沒有得到多大的提升。

大龍是一個很喜歡“玩”家務的孩子,每次媽媽動手包餃子,他都嚷著要參加,可媽媽總是嫌大龍礙事不讓他插手,大龍就偷偷地拽一小塊麵團放在手心裏玩,等媽媽發現時,已經把麵粉揉成黑色了。大龍還常常跟媽媽搶著洗碗,結果碗沒洗成,還把碗給摔碎了,反讓媽媽做了更多的家務活。一天,媽媽終於按捺不住了,對大龍怒聲吼道:“走開走開,再搗亂媽媽就打你屁股!”終於有一天,奇奇“懂事”了,再也不想插手家務了,媽媽又開始嘮叨起來:“這麼大的人,還要媽媽給你收拾書包!”“瞧你這孩子,這麼懶,一點也不知道幫媽媽做點家務!”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的孩子並不是不想做家務,而是我們做父母的太心疼孩子,沒有給他足夠的機會,所以孩子逐漸習慣了所有的家務都由父母來做,從此變得越來越懶。孩子處在成長發育的階段,都有活潑好動的特點,父母教會孩子做家務,不僅順應了孩子的心理規律,而且可以培養他獨立生活的能力,這樣一舉兩得,父母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家長可從以下幾種家務中選擇來培養孩子:

1.讓孩子打掃衛生。孩子的房間要讓孩子自己去收拾,另外客廳或別的地方,家長也可以與孩子一起大掃除。這樣,孩子在和父母一起勞動的過程中就會感到既輕鬆又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