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清華男孩必須具備的一些日常技能(3 / 3)

2.陪孩子進廚房。家長和孩子一起擇菜、洗菜、切菜;通過手幫手指導,教會孩子淘米,煮飯,教會他烹飪簡單的家常菜。這樣有利於提高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3.教孩子洗衣服。家長可以選擇在雙休日或暑假,自己洗衣服時把孩子帶著,並指導如何動手操作。可以教孩子先洗小件衣服,然後再洗大件衣服。

4.帶孩子去買菜。雙休日家長可以帶大一點的孩子到菜市場上一同買菜,錢可以放在孩子身上,並教他如何跟菜主討價還價,以及怎樣識別蔬菜的種類和好壞。這樣做,既能讓孩子學會正確花錢,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又能使他們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增長社會閱曆。

但是父母在培養孩子做家務的時候也需要注意一些問題:

1.不要急於讓孩子獨立完成家務,注意環境安全。

當父母帶領孩子進入廚房的時候,就需提醒孩子注意一些家電的使用,尤其是煤氣爐。不要讓孩子因為要做家務而不規範使用爐電;不要讓孩子一下做太多的事情,孩子還小,沒有耐心也沒有能力同時把好幾件事情都處理得很好。

2.不要對孩子要求太高。

孩子的能力畢竟有限,如果叫一個3歲的孩子把自己淩亂的房間收拾得整齊有條理,他會不知從何做起。要培養孩子這種能力,做父母的就要陪在孩子身邊,將每件事分解成幾個簡單的小步驟來教孩子。一麵指導、一麵監督,隻有上了軌道後,才可以漸漸放手讓孩子獨立完成。

如果孩子覺得太難了,父母可以將這件家務90%都做好,給孩子留下最後一兩個步驟去完成,這樣孩子既可以一會兒就做完,又有成就感,孩子就會有信心下一次也可以做到。

但要事先跟孩子講好規則,才不會到最後弄得一團亂,罵也不是,不罵也不是。

3.不要命令孩子做家務。

孩子就像複印機,會把家人的言行一一地複印出來。讓孩子做家務千萬不要隨性而為,而要將孩子每天需要完成的家務固定下來,父母與孩子都要切實的執行。若父母與孩子其中一人因為某個原因,需要他人代為完成時,趁機教導孩子一定要事先提出來請父母協助,父母再跟孩子商量解決的方法,引導孩子完成自己的事務。

4.不要用金錢誘導孩子做家務。

許多父母喜歡用金錢誘惑孩子去做家務,即使孩子去做了,那也僅僅是因為金錢,而不是別的。父母應該讓孩子知道做家務是每個家庭成員的責任,做家務不是一份獲取金錢或禮物的工作,也不是用來交換條件的工具。

5.不要用“請你幫忙”的態度要求孩子做家務。

“請你幫忙”的態度會讓孩子感覺自己是“被要求”。改用大人的“小幫手”角度來提升他的積極性是個好方法。但如果是他分內的事情,還是要給予責任的概念,告訴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應該自己完成,照顧好自己就是幫大人的忙。

6.不要把做家務當做是懲罰。

父母千萬不要在孩子犯錯的時候,把做家務當成懲罰的工具,那會讓孩子更缺少對做家務的熱情,更討厭做家務。

做家務不僅僅是一件簡單的體力勞動,更是一種學習和鍛煉,做家務的過程中有很多小竅門,也需要動腦筋。在孩子做家務的過程中,他就會自然而然地想到父母每天付出的心血和勞累,變得更加體諒父母,更加懂事,對家庭的責任感也會增強了。適量地做家務還可以達到緩解疲勞和壓力的目的,孩子在緊張繁忙的學習之餘,不妨做一點家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