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日菲抹黑中國新伎倆(1 / 3)

日菲抹黑中國新伎倆

人才與知識

作者:賈秀東

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00周年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75周年。在2014這一特殊的年份,國際社會免不了更多地回憶與反思一戰和二戰,也少不了拿一戰和二戰前的歐洲同現在的東亞做類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避免重蹈覆轍的願望。日本和菲律賓的領導人卻借機向中國潑髒水,企圖誤導國際輿論,理所當然地遭到中國的反駁,也受到國際輿論的譏諷。

日菲謬論

1月22日,正在瑞士出席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談到中日關係時聲稱,中日之間若發生軍事衝突將對兩國造成巨大損害,對地區和全球的影響也是極大的,“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00周年,當時英國和德國在經濟上相互高度依賴,兩國互為最大的貿易夥伴,但雙方的戰爭仍然爆發了”。 同一天,安倍在論壇主旨發言中,煞有介事地聲稱 “亞洲的增長紅利決不能浪費在軍事擴張上”,鼓吹 “軍事預算必須完全透明,並且以可核查的方式對外公布”,呼籲“通過對話和法治而不是武力和脅迫來解決爭端”。

無獨有偶。2月4日,菲律賓總統阿基諾在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聲稱,在最近閱讀上世紀30年代末捷克斯洛伐克麵臨的困境時,他對比了自己目前麵對(來自中國)的挑戰,認為1938年的綏靖政策是失敗的,捷克斯洛伐克向德國割讓蘇台德地區六個月後,德國占領了捷克的大部分領土,現在世界應該(對中國)說“夠了”。阿基諾還揚言“菲律賓不會做類似的讓步”,“(中國)有強權但不一定有真理”。

居心何在

英國前首相丘吉爾曾經說過,忘記曆史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轍。回憶和反思曆史是重要的,更為重要的是正確對待曆史,隻有這樣才有助於避免重蹈覆轍。安倍將今天的日中關係境況比作一戰前的英德關係,阿基諾將菲律賓在菲中南海領土爭端中的處境比作二戰前的捷克斯洛伐克,其手法實際上是將曆史取舍之後,生拉硬套地用在中國身上,借助世界上對於一戰前德意誌帝國和二戰前納粹德國的認識,目的是把中國比喻為這樣的德國,渲染“中國威脅論”,博取國際輿論的同情和其他國家的支持,改善各自在同中國博弈中的處境。

在安倍發表上述言論後,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辯解稱,安倍談到英德盡管經濟關係緊密,最終還是卷入大戰,並非要說日中之間將會爆發戰爭,而是想通過這個比喻強調日中對話的重要性。但縱觀安倍的曆史觀和安全觀以及“二進宮”一年多來的涉華言行,包括在達沃斯活動期間的言論,不難看出,安倍對同中國對話迄今沒有拿出任何誠意,這也不是其涉華外交和安全政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安倍處處把中國描述為東亞緊張局勢的根源,把中國國力和軍力增長當成威脅來嚇唬其他國家,以求周邊和西方國家能夠與日本結成盟友來圍堵中國,同時又對安倍修憲釋憲和擴充軍備表示理解和支持。

同樣,在阿基諾發表有關言論後,菲律賓新聞部長也做了一番辯解,聲稱阿基諾隻是用一個曆史事實來回答問題,想表達的主要意思是希望以此事提醒國際社會支持菲律賓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而非直接把中國比作希特勒,阿基諾無意冒犯中方或火上澆油。事實上,阿基諾發表上述言論並非心血來潮。就任菲律賓總統以來,阿基諾在南海問題上小動作不斷,成了推動“南海問題國際化”的旗手,拉美國當靠山,引日本來攪局,觸發黃岩島事件,將中菲爭議提交國際法庭仲裁。阿基諾把中國描述為貪得無厭、得寸進尺、以大欺小,其他國家若不支持菲律賓的立場就是對中國“綏靖”。

事實真相

安倍和阿基諾的類比言論之所以荒謬,關鍵在兩點:今天的中國不是當年的德國;日菲與中國的問題並非中方挑起。

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的綜合國力包括國防實力有了飛躍式提升,這是有目共睹的。同樣清晰的是,中國用自己的發展惠及周邊及整個世界的發展,不搞勢力範圍,不搞以鄰為壑,不搞零和遊戲。中國已成為幾乎所有周邊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也成為許多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在日本“失去的二十年”中,日本經濟之所以沒有陷入更深的衰退,有時還“起死回生”,保持了一定速度的增長,一個重要原因是得益於日本對華投資和貿易的增長。在國力發展的同時,中國一直重視營造一個和平的發展環境,致力於通過對話和談判解決中國同周邊國家的曆史遺留問題,特別是邊界爭議。中國以這種和平方式解決了除中印等極個別邊界問題之外的所有陸地劃界、勘界問題,即使十分棘手的中印邊界問題雙方也建立了對話措施機製。至於東海和南海問題,中方一直主張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在過去20多年裏,中國同包括日本、菲律賓在內的一大批國家建立了形式多樣的夥伴關係,不僅要發展密切的經貿關係,而且要增信釋疑,拓展各領域務實合作,管控各種分歧。對於國際秩序,中國認為仍存在不合理、不公正之處,主張改革,但不求推翻;在西方一些輿論看來,隨著實力增強,中國的民族主義浪潮翻湧,但他們也不能不承認,中國沒有任何主流的聲音主張去侵略別人,或者通過武力攫取屬於別國的領土,甚至連這樣非主流的聲音都不存在。總而言之,追求和平發展與合作共贏,是中國外交戰略的主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