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網絡信息化倒逼機關黨建創新(2 / 2)

網絡信息條件下創新機關黨建工作的對策建議

一是主動占領網絡思想宣傳陣地,牢牢掌控主流意識形態的主導權。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指出,要把網上輿論工作作為宣傳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任何輿論陣地,你不占領,就會被他人占領。新媒體時代,傳播力決定了領導力,話語權決定了主動權,透明度決定了公信度。我們必須積極主動占領網絡思想宣傳陣地,牢牢掌控主流意識形態主導權。力爭做到,網絡信息傳播到哪裏,黨的宣傳思想工作就覆蓋到哪裏;網絡信息發展取得了哪些重要技術突破,黨的宣傳思想工作就要應用到這些技術;網絡信息技術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黨的宣傳思想工作就要適應這些改變,並引導這些改變。

二是改進黨的執政方式和公共治理模式,密切黨同群眾的關係。網絡成為公眾參政議政、對權力進行監督、對黨政決策進行幹預的重要途徑,成為搜集民情、反映民意的最有效渠道。要把網絡問政作為實現科學化決策的重要步驟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方式;要不斷改進黨的執政方式和公共治理模式,主動與公眾合作,讓群眾反映情況、提出意見、表達訴求、參與決策、進行監督,不斷增進黨務政務公開,樹立親民形象,最終密切黨同群眾的血肉聯係,獲得群眾對黨的最大支持和信任。

三是關注網絡信息技術發展,研究網絡信息條件下公共輿論形成機製。網絡輿論成為最強大的輿論力量,有時可以影響一屆政府能否運行下去。很多情況下,人們自以為根據從網上獲得的公開信息和以往的經驗獨立做出判斷,得出客觀結論,但實際上往往會掉進一個事先設計好的圈套:這些“公開信息”是經過刻意選擇、加工、處理後的信息,以此為前提得出的結論往往是信息製造者“想要的結論”。網絡信息條件下,當一個部門失去公信力的時候,就會陷入“塔西陀陷阱”,無論說真話還是假話,無論做好事還是壞事,都會被認為是說假話、做壞事。傳統的黨建工作認為“沉默是金,雄辯是銀”,而在網絡環境下,“沉默就是承認、沉默導致被動”。因此,深入研究網絡信息時代公眾輿論形成機製、社會心理形成機製、大眾評價形成機製,是每個黨組織都要認真研究的課題。

四是深度挖掘和再發現信息價值,提升網絡信息處理能力。網絡信息條件下,網絡信息處理能力和輿論引導能力決定了黨組織的實際影響力,成為新時期黨的執政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的信息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信息的易得性和豐富性使信息的獲取成本降至最低,但信息利用的成本卻大大增加。特別是今天以大數據為代表的信息深度加工,成為創造新價值的源泉。黨建工作同樣存在如何從海量數據中提取出可用的信息,進一步加工整理,為黨建工作提供參考的問題。

五是研究新媒體成功的關鍵,借助其優勢加強和改進黨建工作。微博、微信成功的秘訣在於每個人都是一個信息中心,通過這個中心展示自己、共享信息、發表言論、溝通聯絡,滿足了大眾渴望獲得認同、希望引起關注、盼望展示自己的個性化內心需求。這種情結和需求,符合“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當人們低層次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滿足後,高層次的需求如歸屬和愛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將提升為第一需求。黨建工作應高度重視黨員個性化需求,特別是自我價值實現的需要。滿足黨員這種需求,表現為利用網絡信息手段為黨員幹部提供一個自我展示的平台,讓他們去講、去寫、去做、去表達、去展示,這樣會激發他們的參與熱情,發揮更大的主觀能動性。

網絡信息條件下創新機關黨建工作的具體路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探索實現:一是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創新思想宣傳教育方式,二是充分借助網絡信息方法創新基層組織建設途徑,三是充分運用網絡信息手段創新反腐倡廉建設載體,四是充分發揮網絡信息優勢加強基層組織自身建設。

需要指出的是,網絡信息條件下的機關黨建工作,固然要求不斷改進和革新,以適應形勢環境的變化,但這並不代表一些好的傳統方法,如蹲點調研、談心談話、走訪慰問等麵對麵的交流,已經過時。在人們越來越離不開“虛擬社會”的情形下,真實的、人性化的服務手段、工作方法顯得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