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網絡信息化倒逼機關黨建創新(1 / 2)

網絡信息化倒逼機關黨建創新

機關與基層

作者:人民銀行機關黨委

● 網絡信息的新穎性和豐富性對黨的宣傳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戰,也提供了新的形式

● 傳統的黨建工作認為“沉默是金,雄辯是銀”,而在網絡環境下,“沉默就是承認、沉默導致被動”

當前,以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網絡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信息製造、傳播和使用方式發生深刻變革,網絡信息技術對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管理方式、公共治理方式產生了重要影響,對黨的執政環境產生了全方位、深層次的影響。我們對此必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深入研究網絡信息條件下的黨建工作形勢和規律,利用網絡信息技術的優勢,拓展黨建工作陣地,完善黨建工作手段,增強宣傳教育效果,掌握網絡輿論的主導權,不斷提高機關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

網絡信息技術發展給黨建工作帶來的影響

網絡信息技術發展給黨建工作帶來的影響,從宏觀上看,輿論鬥爭成為政治較量的前沿陣地,保持輿論主導權難度越來越大;黨管媒體原則遇到執行障礙,黨對網絡輿論的掌控能力麵臨考驗;公眾表達訴求和維護權益的途徑更加直接,給黨執政方式帶來挑戰;網絡信息技術增進了民主政治發展,加快了社會反腐進程。除此之外,微觀層麵的影響更顯直接。

一是網絡信息參與方式的開放性和虛擬性與相對封閉、嚴肅、集中的傳統黨建工作模式形成鮮明對比。網絡信息條件極大促進了言論自由,多元思想價值觀念相互交融交鋒,任何人都自由參與,發表言論和觀點,表達自己的感受。而傳統的黨的政治思想工作始終堅持“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一元化”引導原則,政治思想教育在黨的內部相對封閉運行,黨員必須以真實的身份提出意見,發表言論。網絡信息參與方式的開放性和虛擬性對黨的思想宣傳教育引導方式提出了挑戰,也提供了新的機遇。

二是網絡信息傳遞方式的即時性和交互性與相對滯後、單向性的傳統黨建信息傳遞方式形成鮮明對比。網絡信息條件下,信息隨時被發現、製造、傳播、接受,信息發送和接收以裂變式、輻射式進行,多方互動,瞬間完成。傳統黨建信息一般由中央或基層發起,經過層層傳達、轉發、加工,最後到達終點,方式是單向式的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時間上相對滯後和遲緩,信息溝通、反饋不及時,一般做不到互動。網絡信息傳遞方式的即時性與交互性對黨建信息傳遞方式提出了挑戰,也提供了新的途徑。

三是網絡信息參與方的扁平化和平等性與機關傳統的多層級結構和上下級關係形成鮮明對比。網絡信息條件下,所有參與者身份平等,沒有上下級區分,最高級政府及官員直接與普通網民站在一個平台上,平等對話,極大促進了普通公眾的參與度。傳統黨的組織結構嚴密、等級分明、權限清晰,講究逐級上傳下達,一般忌諱越級行事,中央的決策靠文件的層層傳達和部署來貫徹執行。網絡信息參與方的扁平化和平等性對傳統黨的組織結構和等級製度提出了挑戰,也提供了新的管理方式。

四是網絡信息參與者的草根性和平民化與傳統黨的權威性、“精英決策”的管理方式形成鮮明對比。網絡信息條件下,普通公眾都有發言權和話語權,網絡輿情可以對政府的決策產生重大影響,甚至倒逼政府改進公共治理方式。網絡反腐顯示出強大的威力。而傳統黨的決策是由各級黨委做出,黨委成員都是黨內“精英”,代表了權威,普通黨員的意見要經過層層彙總、審批、修改,才能達到最高層,中間很可能被淹沒、擱置。網絡時代的普通公眾參與公共治理對傳統黨的管理方式提出了挑戰,也提供了新的啟示。

五是網絡信息的新穎性和豐富性與相對單一、內容高度集中的傳統“一元化”思想宣傳教育工作形成鮮明對比。網絡信息條件下,各種信息以多樣形式存在和傳播,形式生動,內容豐富,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傳統黨的宣傳教育以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等為主要內容,內容上相對集中、固定,純理論性的居多,與黨員、幹部的工作和生活距離較遠,形式上普遍缺少靈活性、生動性、互動性,吸引力相對較弱,廣大黨員對黨的政治理論學習多數靠政治覺悟和統一組織的集體學習方式來完成。網絡信息的新穎性和豐富性對黨的宣傳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戰,也提供了新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