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標本兼治全麵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1 / 2)

標本兼治全麵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

執政與行政

作者:蘇海南

通過學習領會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精神,我們可以梳理並明確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思路如下:標本兼治為主線,清理根源分層次,分配改革抓重點,夯實基礎促量化,理順關係見效果。 具體應做好以下幾方麵工作。

深化改革以消除經濟社會體製

根源性弊端

分層次解決決定和影響收入分配公平合理的根源性問題,在治本上下更多功夫,這是全麵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極為重要的任務。按照《決定》的部署,一是全麵構建平等的市場主體,規範市場運行秩序,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這是從根源上保證收入分配起點和分配過程公正、公平的關鍵環節。二是健全城鄉一體化體製機製,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的均衡配置,這是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根本性措施。三是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健全促進就業創業體製機製,從勞動者個人角度構建教育和勞動起點及其過程的公正、公平。

以上三個層次改革,均是決定和影響收入分配公平合理的根源性措施。當前及今後,需要改變原來把這些改革與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割裂的偏差觀念,按係統性、整體性、協調性的要求將其納入廣義的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範疇,加快把有關方針政策具體化,使之具有很強的操作性並抓好貫徹落實。

抓住重點推進收入分配製度改革

當前,收入分配製度本身改革的重點主要應抓以下四個:

一是財稅體製改革。這一體製既直接影響政府、企業、居民三者初次分配格局,又決定二次分配格局,而以往的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對此涉及不多,因此,當前應當將其作為改革重點之一。首先要管好用好財政收入,改進預算管理製度,實施全麵規範、公開透明的預算管理,讓人大代表能夠看懂並代表人民審議財政收支,把人民的錢管好用好;控製行政管理支出,完善一般性轉移支付增長機製,重點增加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的轉移支付,協調平衡地區分配關係,讓全國人民共享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其次要改進完善稅收製度,逐步提高直接稅比重,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製,加強對高收入的調節;加快房地產稅立法,通過對房產交易和持有多套房產者的征稅,調節居民的財產及其收益;加快資源稅改革,調節壟斷資源行業的高收益,同時加大對資源產出地區的回饋,促進地區、行業之間收益的平衡。再次要建立事權、支出責任與財力相匹配的製度,加快理順中央與地方、地方各級政府之間的事權和收入劃分關係。一方麵逐步形成中央、省、市縣三級架構並明確各級事權及其相對應的財力、稅基,通過適度加強中央事權和支出責任以及加大轉移支付力度等,改變部分地方事權多、支出責任重但財政資金少的不匹配狀況;另一方麵通過省管縣和加大省內轉移支付力度等措施,逐步改變不少省內部分市、縣、鄉鎮事權多、支出責任重但財政資金少的不匹配狀況;同時,結合稅製改革,增加地方政府獲取合理財政收入的稅收渠道,改變許多地方過分依靠土地轉讓獲取收入的扭曲狀況。

二是繼續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首先要保障農民工同工同酬,通過勞動獲得工資性收入並能隨企業經濟效益增長相應提高;其次要結合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係,努力增加農民的經營性收入;第三要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這是需要積極探索的農民增收新渠道,包括保障農民在土地出讓時公平分享土地增值的收益,通過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抵押、擔保等依法獲取收益,通過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擔保、轉讓獲取財產性收益,通過對集體資產股份占有、有償退出及抵押、擔保、繼承等獲取財產性收益,等等;第四要通過健全農村社會保障製度,增加農民的轉移性收入。

三是繼續改革薪酬製度。一方麵要指導推動各類企業健全薪酬分配和支付製度,規範分配行為,公司製企業應建立現代企業薪酬製度,健全薪酬激勵機製;同時,要繼續大力規範國有企業包括國有控股、參股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差異化管理機製,對行政任命的國企高管人員薪酬水平實行限高,推廣薪酬延期支付和追索扣回製度;對市場選聘的職業經理人實行市場化薪酬;對競爭性國企內部競聘上崗且取得突出經營業績的高管實行準市場化薪酬,從而建立健全各類國企高管薪酬激勵約束機製。另一方麵要改進完善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和津補貼製度,優化工資結構,降低津貼補貼所占比例,提高基本工資占比;建立公務員和企業相當人員工資水平調查比較製度,完善科學合理的職務與職級並行製度,出台地區附加津貼實施方案,適當提高基層公務員工資水平;結合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改變現行一刀切的事業單位工資製度,建立健全符合各類事業單位特點、體現崗位績效和分級分類管理的工資分配製度;同時,要結合財稅體製改革,協調平衡不同地區機關事業單位和同城市不同財政管轄範圍機關事業單位之間的工資分配資金支付能力,加快改變因財政“分灶吃飯”造成的苦樂不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