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聚合改革正能量(1 / 3)

聚合改革正能量

執政與行政

作者:辛鳴

“觸動利益要比觸動靈魂還難”。要想打破這一格局,沒有一個高居各方之上、既有權威又相對超然的機構,就很難看清各種利益固化的症結所在,很難找準突破的方向和著力點,很難拿出創造性的改革舉措。

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的部署,中央已經成立了全麵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各省區市和相關部委的全麵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也在相繼成立的過程中。在中國改革再出發的新階段,設立改革領導小組對於更好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保證改革順利推進和各項改革任務落實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尤其是在強化改革責任擔當、進行改革頂層設計、突破改革利益固化等方麵,讓中國社會更加充滿期待。

蹄疾步穩,改革要有擔當

改革開放是我們黨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這場偉大革命,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現在,走過了35年極不平凡的曆程。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伴隨著對改革紅利的分享,一些社會群體開始有了小富即安不思進取的心態;伴隨著改革進入深水區和攻堅期,畏難情緒悲觀論調在一些社會群體心中潛滋暗長。於是,改革熱情在消減,改革動力在衰竭,改革行動在弱化。

但是,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改革開放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推進改革不能僅僅停留於話語宣示,我們要真正做到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就需要為中國的改革重塑責任主體,再建責任擔當,設立全麵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正是這樣一項製度安排。因此,改革領導小組首要的任務就是習近平總書記所講的,讓中國的改革做到“蹄疾而步穩”。

“蹄疾”,就是要加快中國改革的步伐。有道是,中流行舟不進則退。當下中國的改革正處於這樣的曆史節點。我們各項的改革都已經鋪開,各種改革成本也已經沉沒,各種矛盾問題和壓力已經形成強大的倒逼機製。在這樣的背景下,改革不僅不能停下來,就是慢下來都會造成巨大浪費甚至引發重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講,“提出改革舉措當然要慎重,要反複研究、反複論證,但也不能因此就謹小慎微、裹足不前,什麼也不敢幹、不敢試。”因此,中國的改革不僅不能停下來,還要動起來、快起來,馬不停蹄,看準了的事情,就要拿出政治勇氣來,堅定不移幹。同時,中國的改革不能隻是少數人幹的事,還要全社會各個群體大家都行動起來,改革領導小組就是要為中國改革快馬再加一鞭,要為中國改革再進發勇擔重任。

“步穩”,講的是中國改革的節奏。改革說到底就是對既有體製機製的一種改變,對既有利益格局與狀態的一種打破,讓不好變得更好,讓沒效率變得更有效率,讓不滿意變得更滿意。當然,所有這一切都有一個前提,就是要著眼於全社會、著眼於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要以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滿意不滿意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但這些年來,在我們的改革實踐中,也客觀存在一種現象,這就是一些人,一些群體打著改革的旗號為了自己小圈子、小群體的利益,進行各種各樣的所謂“改革”。這樣的“改革”不僅影響了中國改革的總體布局,擾亂了中國改革的整體節奏,甚至還嚴重損害了改革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改革固然要敢想敢幹、敢闖敢拚,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隻要經過了充分論證和評估,隻要是符合實際、必須做的,該幹的還是要大膽幹”,但不能亂折騰。經驗教訓告訴我們,有些時候為了糾正彌補一些改革亂作為,其成本之巨大、困難之嚴重甚至遠遠超過推進改革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