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調查研究要做到“四個堅持”(1 / 2)

調查研究要做到“四個堅持”

執政與行政

作者:李斌

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好傳統、好作風,是黨的領導幹部深入實際、聯係群眾、了解社情民意、改進工作的重要途徑和方法。毛澤東同誌講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調查研究是我們製定政策的基礎和重要源泉。通過結合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調查研究的體會,我認為,搞好調查研究工作,應當做到“四個堅持”。

第一,要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看醫改的成效怎麼樣,關鍵是看群眾滿意不滿意,群眾擁護不擁護。通過調研我們看到,廣大人民群眾對幾年來以基層為重點的醫改成效是滿意的。實踐證明,醫改的方向明、道路對、效果好、變化大。但是,群眾還有新的期待,深化醫改包括已經進行的基層醫改新機製還有需要不斷完善的地方。我們在調研時住在重慶市永川區黃瓜山村農民老黃家,晚上召開群眾院壩會的時候,一位75歲的老村民講,改革開放後現在政策好了,吃穿不愁了,我們也想多活幾年,所以得靠健康。群眾現實的新期待就是要健康地生活。如何實現這個新期待,如何強基層,一個關鍵措施就要加強基層服務能力建設。群眾說,我們最好能就地就近看好病,大多數農民內心不想跑到很遠的地方,到縣城、省城去看病。這就需要加大基層醫務人員的培養力度,提高鄉村醫生的服務能力和水平。有的行政村有執業醫師了,但缺少儀器設備;有的有儀器設備,但不會使用。怎樣提高基層醫務人員素質,地方有一些好辦法。他們把村醫組成團隊、分成小組,把11項公共衛生變成11門實踐課,然後每個小組輪流到鎮醫院培訓。村醫能到鄉鎮衛生院“上掛”培訓,他們很自豪,學起來也很認真,這就把公共衛生工作做實了。基層也有醫療風險問題,萬一出了醫療事故怎麼辦?永川區所有村醫聯合起來,自發設立了100萬元封頂的醫療風險金,製定了詳細的賠付標準。群眾中有很多好的創造,他們有著廣泛的實踐。在基層醫改中,我們要堅持用實踐來檢驗,要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注意總結推廣基層的好經驗好做法,把特殊上升到一般,發揮更大效應。

第二,要堅持群眾路線,解決好我們的基本立場、基本感情問題。中國共產黨執政為了誰?是為了人民群眾。我們從立黨那一天起就講,共產黨沒有自己政黨特殊的利益,黨的利益就是要代表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確實要靠市場來配置資源,同時要發揮好政府的作用,一定要體現社會的公平和正義。在社會領域,衛生是體現社會公平正義的一塊重要“壓艙石”,是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能夠享受公平、良好的健康權利,這是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這一點就決定了我們國家的基本醫療衛生事業從本質上應當是公益性的。

具體到醫院,它的性質體現就是以非營利性醫院為主導。我們一定要站在廣大人民群眾的立場,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基本醫療服務需求。醫改的製度設計要體現這樣的根本要求,這是我們考慮問題的根本出發點。雖然醫改本身是利益的再調整、再平衡,但是我們首先還要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同時,我們也要考慮到醫療衛生保障是通過醫療服務來實現的,從事這項工作的幾百萬廣大醫務工作者也是我們的基本群眾,也要讓他們有積極性,公益性和積極性要相統一。近年來,中央確定的深化醫改方案,從總體設計上包括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決策是科學正確的,必須牢固堅持和認真落實。當然,隨著實踐的不斷深化,要與時俱進,不斷地進行完善,但是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不能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