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要堅持透過現象看本質,善於從本質上按規律來認識和解決問題。在全麵深化改革過程中,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最關鍵最重要的問題是什麼,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看到它的本質問題。比如借鑒國外經驗問題,我們不僅要看表象、看具體做法,同時還要研究國家製度體製的整體基礎。比如醫藥分開問題,有人理解就是醫院別賣藥了,或者醫院藥房歸別人管,這就醫藥分開了。我覺得這還是一個表象的問題,實質的問題是利益割斷,是要解決以藥補醫問題。更深層次的是要解決醫藥價格體係的扭曲問題,要形成合理價格體係和價格形成機製,使勞動、技術價格能夠真實反映價值,使虛高藥價、耗材價格降下來,形成科學補償機製,調整醫療服務收入結構,進而引導正確的醫療行為。再比如管辦分開問題,我覺得這要處理好政府履職、行業管理和醫院自身管理的關係。過去很大程度上政府沒有履行好辦醫的職責,雖然舉辦了公立醫院,但是投入不到位,所以現在政府要履行好舉辦公立醫院的職責。行業管理是衛生行政部門的職責,不能一說管辦分開,又把管理職責分成兩半,再成立一個類似於衛生廳、衛生局這樣的行政管理係統,很簡單地處理這個問題,這就和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馳了。如果說在管理上有問題,我覺得還是權力下放問題,放到醫院去。醫院作為法人實體,如何健康運行?發展如何科學決策?醫院內部的財務、醫療服務、質量監控、人事薪酬等製度如何建立?醫生怎麼考核、怎麼管理?這些微觀的事物應該讓醫院負起責任來,通過建立現代醫院管理製度加強自我管理。衛生行政部門通過法律、規章、製度、規劃等來加強監督和管理,通過績效的考核評價來看公立醫院辦得怎麼樣。所以管辦分開不是管理職責的橫向再分權,而是把應由醫院承擔的職責交回給醫院,讓它作為真正的法人實體運轉起來,是縱向放權。另外還有三醫聯動問題等,我覺得都要透過現象看本質,認真地加以研究和思考。
第四,要堅持頂層設計和支持基層大膽探索相結合。在改革初期,我們要鼓勵基層大膽創新、大膽實踐,出一條路子來。改革到了一定階段,就必須對實踐進行總結,加強頂層設計,不能再五花八門,最後形不成體係。比如說醫保報銷製度,既要讓群眾受益,也要讓醫保基金可持續。我們一定要看到我國人口結構的變化趨勢,我國老年人口已經突破2億了,若幹年以後可能要達到總人口的三分之一,這表明什麼呢?就是繳錢的人越來越少、花錢的人越來越多,所以要考慮承受能力的可持續性。有些政策的製定,如藥品流通辦法、招標辦法,價格形成機製,包括取消以藥補醫以後的補償機製到底怎麼補?所有這些都需要頂層設計,現在已經到了加大醫改頂層設計力度的時候了。這就需要我們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科學總結基層探索實踐的經驗,實事求是,把握規律,作出頂層設計,很好地指導全麵深化醫改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
(此文為作者於2013年8月群眾路線教育期間所寫的中心組學習劄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