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督導是政府加強宏觀管理的基本手段,也是決策、執行、監督三者相互協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要強化教育督導,推進國家、省、市、縣四級人民政府教育督導機構和隊伍建設,進一步完善督學、督政、監測三位一體的教育督導體係。沒有好的製度,教育難以實現有效的治理;沒有紮實的製度執行力,再好的製度也會落空。教育部門要切實增強使命意識、責任意識、危機意識,努力提高製度建設水平和製度執行力,不斷增強教育治理能力。
切實落實學校主體地位,加快建設現代學校製度
◎ 記 者:推進教育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把學校作為基本立足點,建立以學校持續健康發展為導向的工作機製。如何最大程度地激發學校作為教育“細胞”的活力?
袁貴仁:教育有沒有活力,關鍵要看學校有沒有活力。要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形成自我約束、自我規範的內部管理體製和監督製約機製。對公辦普通高校,要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製,進一步健全和落實黨委常委會、校長辦公會議事範圍和規則,完善教職工代表大會的民主參與機製、理事會(董事會)的社會聯係和合作機製;落實《高等學校學術委員會規程》,保障學術委員會在教學、科研等學術事務中有效發揮作用;加快推進高校章程製定和核準工作。對民辦高校,要加強黨的政治核心作用,完善理事會(董事會)結構,完善教職工代表大會等製度。對中小學,主要是加強黨組織建設,實行好校長負責製,加快推進教職工代表大會和家長委員會建設。要推進依法辦學,教育部門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對學校辦學活動合法性的監管上,堅決杜絕任何學校出現有悖於法治原則的管理手段和規定;學校要建立健全教師和學生申訴製度,讓每一個受教育者和教育工作者在學校管理中都能直接感受到法治的力量;推動建立教育領域公益性法律服務機製、學校安全事故依法調解製度,完善保障學校依法辦學的製度環境。要堅持麵向社會,出台關於引導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引導一批本科高校在辦學思路、模式、方法上向應用技術大學轉變;繼續實施“2011計劃”,推進產學研結合,提高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水平和社會服務能力。
充分發揮社會評價作用,動員社會參與支持監督教育
◎ 記 者:客觀科學、公開公正的評價,是增強教育工作針對性、有效性的前提。針對充分發揮社會評價的作用,有何舉措?
袁貴仁:治理模式下的“社會評教育”,實質是要把評價權和監督權更多交給社會、回歸社會,在“管”“辦”互動中,保持相對獨立性,成為教育治理體係的一個重要方麵。在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的體製下,教育工作及其成果,最終都要接受市場和社會的檢驗。
無論是職業院校,還是普通院校,都要加快建立行業企業評價機製,把行業企業評價作為衡量辦學質量的一項重要指標。行業企業評價很重要的一個方麵是畢業生就業創業狀況,要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在開發就業崗位、鼓勵基層就業、激勵自主創業等方麵出台更多具體政策,解決畢業生就業創業中的具體困難。要強化專業組織評價功能,支持現有專業機構建設,加快培育獨立於教育部門的專業教育服務機構,發揮各類社會組織在教育公共治理中的作用。委托第三方全麵啟動“教育現代化進程監測評價”和“教育滿意度測評”監測評估工作,切實提高做好工作的自覺性針對性,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和教育滿意度。要重視社會公眾監督。強化社會評價,首先要加強信息公開,讓社會了解。各級教育部門要按照“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的要求,把各項政策和重要事項依法、及時、全麵、準確地向社會公開。重要改革方案、重大政策措施、重點工程項目決策前都要公開征求意見,並以適當方式公布意見采納情況。各級各類學校要積極公開群眾關注的信息,特別要加大高校招生和財務信息公開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