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認知上的錯誤。有些學生對自己總是持有一種“必須怎樣”或“應當怎樣”的要求,如果達不到就會難以接受,難以適應,進而否定自我。比如一次考試失利,不去尋找原因,而是否定自我,推而廣之,去評價整個人,其結果就會導致自責、自負、自罪、自棄,形成自卑心理。
3.孩子自卑的表現
自卑兒童往往會出現以下征兆:
第一,膽怯怕羞。兒童略有怕羞純屬正常,但是過度膽怯、怕羞,如不願拋頭露麵、不敢接觸生人,則可能內心深處隱藏著強烈的自卑情緒。
第二,獨來獨往。一般來說,正常兒童都喜歡與同齡人交往,並十分看重友誼。但具自卑心理的孩子對結交朋友興趣索然,往往喜歡獨來獨往。
第三,猜疑心重。自卑兒童對家長、教師、小夥伴的評價十分敏感,特別是對小朋友的批評更是感到難以接受,有時甚至無中生有地懷疑別人討厭他,且表現出憤憤不平。
第四,有自虐傾向。相當比例的自卑兒童往往會表現為自暴自棄,更有甚者,還可能表現自虐行為,如故意在大街上亂竄、深夜獨自外出、生病拒絕求醫服藥等,似乎刻意讓自己處在險境或困境之中。
第五,缺乏自信。雖然有的自卑兒童十分渴望在諸如考試、體育比賽或文娛競賽中出人頭地,但又無一例外地對他的能力缺乏必要的自信心,因此,他們大都盡量回避參與任何競賽。據統計,八成以上自卑兒童的語言表達較差。或表現為口吃,或表達不連貫,或表達時缺乏情感,或詞彙貧乏,等等。專家們認為,這是因為強烈的自卑感阻礙了大腦中負責語言學習係統的正常工作之故。
第六,承受能力差。自卑兒童大多不能像正常兒童那樣承受挫折、疾病等消極因素帶來的壓力,即使遇到小小的失敗或小小疾病,便“痛不欲生”,有的甚至對諸如搬遷、父母患病等意外都感到難以適從。
可以將這些表現歸類如下:
(1)害怕表現
自卑的孩子總是低垂著頭,壓低噪音說話,避免與人目光接觸,喜歡坐後麵的角落,衣著打扮不招人注意,不喜歡趕時髦。他們覺得別人注視的目光,會看透自己的內心世界,這對於他們來說是非常可怕的,所以常常會不自覺地把自己藏起來。
(2)過分謙虛
謙虛是表現出來的自我否定,自卑是內心中的自我否定;謙虛是一種自我隱蔽,而自卑者害怕被人關注。這種吻合使得自卑者下意識地喜歡上了謙虛這一美德。不僅自己不喜歡驕傲,厭惡驕傲,別人的驕傲表現,也會使他們覺得很不自在,因而反感、遠離驕傲者。自卑者決不會與驕傲的人交朋友。
(3)異常自尊
因為害怕尊嚴受到傷害,所以,對傷害尊嚴的事件非常敏感,對歧視和冷落非常敏感,表現出過強的自尊心。他們常常懷疑別人小看自己,議論自己,懷疑朋友會背叛自己。
(4)不善交往
長期的自卑,會轉化為交往恐懼心理。害怕別人的歧視和冷落,害怕尊嚴受到傷害,害怕自己的缺點被別人發現,因而習慣於躲避人群。最終導致交往障礙。他們的交往過程常常以別人為中心。過多地注重別人的感受,過分希望取悅他人,不敢拒絕別人的要求,不敢表露自己的不滿,過多地委屈自己,甚至常常喪失自我。這樣的交往很疲勞,很窩火。而相比之下,在一個人的世界裏,要坦然、自在得多,所以,他們喜歡獨處。
(5)害怕挑戰
變化會打亂他們的平靜和安逸,接受挑戰意味著要麵對自己的缺陷和不足,這會使他們手忙腳亂,無所適從,所以,在挑戰麵前,他們總是選擇逃避。
(6)喜歡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