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囚徒困境

專欄

在競爭性營銷過程中,企業製勝的關鍵何在

通常我們會把競爭性營銷視為惡性循環,在學術上稱其為“囚徒困境”。也就是說,當我對你進行攻擊時,你會對我報以回擊,然後我繼續反擊……這是一個沒有止境的惡性循環。可以看出,如果企業的目標是扼殺其他對手,在此過程中,自己就已經折兵過半。

所以企業在製定競爭性營銷策略時,以下幾點需要特別注意:首先,弄清自己的目標,要盡量避免與同業進行競爭。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企業宣布自己是勝利者,最終也要虧錢,沒有什麼價值。

其次,各家公司的受眾可能不同,所以不要在競爭對手采取措施的第一時間就做出反應,尤其不要因此而改變自己的受眾。在此種情況下,更好的辦法是對目標顧客繼續細分,從而找到一個更加明確的群體做針對營銷。

最後,弄清勝利究竟是什麼非常重要。在我看來,隻有給股東帶來價值才算勝利。否則,如果隻是為了占有更大市場份額就去降價銷售,卻因此造成虧損,這不能算勝利;同樣,如果企業丟失了一部分市場份額,卻並沒有因此而虧錢,這也不能算是失敗。

那麼在競爭性營銷過程中,企業製勝的關鍵何在呢?我認為最重要的是,預見競爭對手的反應。但很多時候,企業都會忽略這個步驟,由此就會造成一些損失。所以如果企業能適時地停下來反思一下,就會減少很多錯誤決策。

接下來的問題是,如何有效地預測競爭者的反應?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給出的建議如下:第一,了解對方的目標。弄清楚他們究竟是要實現利益的最大化,還是追求市場份額;是要服務於所有客戶,還是僅僅針對某一區域。因此,及時追蹤競爭者的信息非常重要。其中包括企業報告,通過媒體曝光的資料等,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競爭對手的營銷策略。

第二,觀察競爭對手在過去做了什麼,尤其當企業做出某些決策時,對方有何反應。比如當企業降價時,對方是否也降價;當企業增加廣告投入時,對方是否也有增加;再比如當企業降價10%時,對方是否隻下降5%,對方的降價幅度是否總在企業之下等等。這些都是預測競爭對手反應的重要指標。

第三,分析企業的決策會如何影響對方。如果企業能弄清這個問題,或許就可以考慮製定那些無法影響到對方的營銷策略。

在現實中經常出現的情況是,企業非常弱小,競爭對手卻很強大,那麼此時該如何製定策略呢?答案是對市場進行細分。大公司之所以大,是因為它幾乎要服務所有客戶,但並不是說所有客戶都需要同樣的東西。因此如果企業的發展目標,不是像大公司那樣為所有人提供服務,而隻是為了其中的某一部分人,那就可以集中精力滿足這一部分客戶的需求。

比如當我第一次來中國的時候,想買洗發水。但當時並沒有洗發水的細分品牌,所有的洗發水都叫“洗發水”。在這種情況下,製勝的方法就是為特定人群提供服務,所以當時進入中國的強生公司,就選擇了嬰兒這個群體。強生推出的這款洗發水非常溫和,對皮膚沒有刺激,專為嬰兒量身打造。所以它能夠很快地擊敗其他競爭者,並在市麵上獲得成功。

還有一種情況是這樣的,很多公司都熱衷於培養忠誠客戶,尤其在航空界這種例子非常普遍。開始企業會認為,實行會員製能讓自己更具優勢,事實也的確如此。但這種做法的缺陷在於,太容易被複製。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幾乎每家航空公司都提供了類似的會員製。

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就很難獲利了。因為大家都已經入局,消耗的成本很高,且需要共同承擔,想要退出也為時已晚。對此我的建議是,讓企業做更多的顧客調研,這也是對一個複雜問題的簡單回答。 (采訪整理/本刊記者 侯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