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子創新法則
科技&創新
作者:王思遠
請設想一家大型電氣和電子公司把一個蟻穴模型擺進辦公室的情景,這未免有些不倫不類。而在西門子公司看來,螞蟻在蟻穴塌陷後的處境,信鴿通過地球的磁感線辨別方位等自然界的稀鬆平常事,正是激發研發人員的創新源泉。
有別於以技術難題為出發點的創新,西門子中國研究院在斯坦福大學提出的設計思維基礎上,創建了適用於中國和工業化環境的西門子i.DT (Industrial DesignThinking in China)橫縱融合創新法,其特點是從用戶的需求出發,通過深入挖掘潛在需求和整合多種技術或業務來滿足用戶需要。
為了更好實現橫縱融合創新,西門子中國研究院與斯坦福大學合作成立了集成和顛覆性創新中心,其辦公室進駐西門子中國研究院內並命名為天工館。“天工”二字取意於天工開物。在天工館工作的兩名專職及多名兼職教練為西門子研發人員進行課程製定,專門培訓研發人員的橫縱融合創新思維,開發出具有顛覆性潛力的創新技術。
西門子射頻識別技術團隊在開發礦工隨身攜帶的井下定位裝置時,天工館裏擺放了一個蟻穴模型和礦工假人。這種用意是西門子i.DT橫縱融合創新中的極端用戶法。因為螞蟻作為自然界的“礦工”,其蟻穴和礦井一樣,麵臨著坍塌的風險,觀察螞蟻的世界可以激發項目組看到從礦工等典型用戶那裏了解不到的潛在需求。
“中國擁有多樣化和極端客戶,是發展客戶需求主導創新的理想之地。”西門子中國研究院院長徐亞丁說。他認為,從用戶需求出發找到解決現有問題的新技術,這種解決方案對於某一初始用戶最有價值,然後通過不斷改進發展進入主流市場,最終這項技術將改變市場的遊戲規則。
極端用戶
西門子在對某個項目的用戶進行需求分析時,通常會先做出一個正態分布圖。圖的中間部分是相關產品或服務的主流和典型用戶,圖的兩邊分別是不常使用此類產品的用戶和“過度”使用的用戶,這兩邊的用戶被定義為極端用戶。此外,西門子也將其他非典型的用戶考慮在內,比如從仿生學的世界尋找極端用戶。“在極端用戶中,想找的潛在需求更容易被發掘。”畢業於斯坦福大學的西門子中國研究院集成和顛覆性創新中心創新教練葛霄告訴《環球企業家》。
天工館曾有一個“Make the building talk more”(讓樓宇說話)項目。在進行樓宇溫度控製討論時,該項目的典型用戶是商業樓宇和酒店裏的溫度控製人員,而項目團隊尋找的極端用戶是樓宇的普通員工或訪問者,甚至是在自己家裏控製室內溫度的家庭用戶。
原本項目團隊以為家庭用戶會更關注用電量,因為他們需要自己支付電費。而通過調查後項目團隊發現,家庭用戶更關心舒適度而不是花費了多少錢。對於這個項目的極端用戶,也就是那些家庭用戶對舒適度的追求被擴大化了。
通過觀察極端用戶得出的靈感,項目團隊在設計時給予了每個人空間,滿足他們的控製欲。設計通過一個基於西門子的智能樓宇控製係統的手機應用,自動收集建築中的每個人想要的適宜溫度,這些數字再彙總到建築係統進行溫度調節。而這樣的應用不僅可以用在溫度調節,還可以用於樓宇係統中其他的比如空氣濕度、燈光亮度等參數的調節,使得樓宇不再是被動的,而是更加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