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最高效地從室內一個點到另一個點?西門子也從極端用戶中得到啟發。在現有一些室內導航解決方案裏,通常是在手機上呈現室內平麵圖,但這種方式使用起來非常複雜。研發人員在西門子集成和顛覆性創新中心做“讓樓宇說話”項目時,將喜歡戶外項目的人和信鴿作為極端用戶。
喜歡戶外項目的人有時通過星星和太陽的位置尋找方向,而信鴿通過地球磁感線來確定方向。該項目團隊借此激發了創新靈感,設計了一款手機應用可以通過攝像頭和手機其他傳感器進行定位。比方說,當某人對西門子中國研究院的地形不了解,要從天工館到樓宇內的另一個目的地,他可以打開手機,手機攝像頭會根據攝取到的畫麵與已存入手機應用中的信息進行對比,從而對這個人的位置做出定位,然後在手機畫麵中給出路徑指示和輔助信息。
“鴿子能夠感受到的磁場線是肉眼看不到的。我們能夠通過手機幫助人們感受到看不到的東西,這可以稱為‘第六感’。”葛霄說。
類似的例子還有西門子為武漢設計智能交通係統時,將不太關心車流量的清潔工人納入極端用戶進行采訪。葛霄解釋,極端用戶的意義在於啟發,從極端用戶身上挖掘出來的潛在需求是常規市場調查無法獲取的,滿足這些潛在需求的創新產品能夠更具前瞻性地服務於主流用戶。
為了更好地讓項目成員意識到用戶需求的重要性。天工館會提供真人大小的模型給每個項目分析用戶時使用,其中有些穿著衣服的人形模型,他們有自己具體的名字、年齡、職業,甚至業務愛好。“我們要塑造一個感覺很真實的人出來,這樣在討論問題時總能看到這個人的存在,提醒我們要時刻從他的角度考慮問題。”葛霄說。
集成和顛覆性創新中心在天工館開設了每期4個月的培訓項目,每一批項目有四個組,不同組的研發人員來自公司不同部門,他們每周兩次聚在一起進行創新訓練和午餐會,這樣的安排可以讓通常隻從自己專業出發考慮問題的研發人員從其他組員的角度獲得創新啟發。這個目的顯然達到了,在“讓樓宇說話”項目中,讓天花板上的每一盞燈作為傳感器進行定位的想法是午餐會聊天所得。
作為橫縱融合創新思維的支持者和實踐者,西門子以極端用戶和概念模型為外來刺激並舉一反三,通過多次迭代的需求分析、頭腦風暴、建立模型和用戶測試反饋,最終整合多種技術或業務來滿足用戶需求。在未來的理想狀態,西門子集成和顛覆性創新中心還會跨越技術的整合,將技術和藝術、教育、傳媒融合到一起。“當然,這個是理想化的狀態。”葛霄對《環球企業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