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育兒案例解析(5)(1 / 3)

那麼,寶寶繼續保持聰明的表現方式有哪些呢?通常來說,這些寶寶已經不滿足於小學式的學習內容和方式,他們會提出很多問題,並且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從來不以獲得表麵的答案為滿足。再有,他們對各方麵的事情都有廣泛的興趣,同時會專注地去追求當下正在做的事情,每天都顯得忙碌而安靜。特別重要的是,他們開始展現出創造性與原發性思考,有非比尋常的想象力。

媽媽越焦慮聰明寶寶越被動

如果你的家裏有個聰明寶寶,若他快樂而滿足,同時幼兒園也能提供適當的刺激,那並不需要特別的幫助。但早期了解寶寶的天性和幼兒心理發展規律非常重要,如果寶寶的“玩中學”的方式不被媽媽理解,媽媽反倒表現得很焦慮,寶寶的學習能力被低估,孩子可能會采取一種被動消極的態度去麵對媽媽設置的學習任務,而幾個月或幾年的問題行為、退縮、抑鬱的心理及行為可能相隨而生。

寶寶的聰不聰明牽扯哪些媽媽的心呢?一般說來,在工作上學習上特別要強的媽媽容易對寶寶的聰明更在意些;還有,羨慕別人學曆的媽媽們,也特別希望寶寶能在學習上、大腦的聰明程度上補償自己的失落感;再有,那些教養寶寶就要看到成績的媽媽往往看到寶寶做遊戲就容易焦慮,她們希望寶寶把全部的時間都用在學習上。

為寶寶的聰明而焦慮的媽媽要注意了,每一個寶寶都是天才,即使是弱智和殘疾的寶寶也有天賦才華,所以,媽媽根本不必要為寶寶的聰明而擔心。孩子一生是全麵發展的過程,幼兒時各方麵發展得越圓滿,長大後孩子的發展張力就越大;幼兒期間寶寶要得到各方麵的發展,如感知覺動作、良好平穩的情緒、充沛豐富的情感、永不枯竭的好奇心、飽滿而充實的生活方式、優秀而適應的個性社會性、良好的行為習慣、自理能力、作息習慣、人際交往能力,這些都影響著孩子的聰明,而智力方麵則包括記憶力、注意力、想象力、動手實踐能力、創造力等。所以,要放手讓寶寶盡情去做他想做的有意義的事,同時,媽媽們要做好寶寶們遊戲中的“伴兒”。

專題12如何幫助寶寶學會自控?

孩子好像不會自控

隻要是征征想要的東西,她一定要得到,玩具、食物、看電視、生氣了想打誰,否則就氣得大哭,媽媽經常心一軟就答應她了。可是征征晚上睡覺也特別磨,勸征征上床睡覺是件特別費勁的事,征征總是磨著多玩會兒,上床了也要求媽媽講故事,講一個,再講一個,講一百個,最後媽媽隻好跟征征大發脾氣。可發脾氣根本不管用,而且,征征能在接下來的幾天,把媽媽發的脾氣再還給媽媽!

自控力需要及早培養

像征征一樣,不少寶寶都有自控力方麵的問題:寶寶特別好動,注意力特別不集中真讓人發愁;寶寶動不動就用大哭來要挾並且哭起來沒完沒了;寶寶一看動畫片就不想關電視,控製不住自己,常讓媽媽不耐煩;寶寶想要什麼東西就一直磨,直到媽媽神經快衰弱時答應他為止。許多媽媽都談到培養寶寶自控力是個大難題。

自我控製是人有意識地調節控製自己的情緒、語言行為的一種意誌品質,是人的情商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量的事實和研究證明自製力缺乏的人做事不考慮後果,隻顧眼前利益,而且在長期利益失去之後又不能保持情緒的穩定,容易悲觀、自責、沮喪、一蹶不振。如果在幼兒期間對孩子放任自流,一味地滿足他們,一旦養成了這樣的習慣,想要的必須要立刻得到,否則就會大發脾氣、難以忍受,這樣會大大消磨他們的自製力,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不利,比如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及時完成作業、早戀、遊戲上癮等。

寶寶自我控製能力的發展對個人形成良好的性格極為重要,自我控製能力並非生來就有,它是孩子在後天的環境中,隨著認知的發展和教育的影響而不斷形成和發展起來的,讓孩子從小學會控製自己是非常重要的。

寶寶的自控差各有緣由

每個寶寶的自控表現都各有特點,其中的緣由更不盡相同,而且,寶寶雖然表現出自控力很差,而仔細分析背後的原因總是有情可原的,要真的想幫助寶寶學會自控,需要媽媽先分辨緣由,再實施有針對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