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這些才合格
1.媽媽平時一定要注意以最飽滿的精力,全神貫注地麵對寶寶的眼睛說話,這樣其實已經盡量滿足了寶寶的情感需求。同時,早晚都要做足擁抱和親吻的功課,而不是等寶寶情感饑餓時才去抱他親他,讓寶寶感受到父母非常愛他,他本身就很滿足,不會覺得生活中有什麼不滿足的事情讓他鬧。
2.父母之間,家庭成員之間,要盡量保持和諧美滿的狀態,這樣,寶寶時刻能感受到愛在包圍著他,圓滿的情感使人回歸內心的平靜,感受到樸素的真實和美好,有強烈的幸福感,願意克製無休止的欲望,寶貝自我延遲滿足能力發育得會更好。
3.要讓寶寶適度體驗一些勞累、一些挫折,這樣能產生對正常生活的滿足感,同時,適時地批評和懲罰,讓寶寶親身感受故意犯錯的後果。
4.父母一旦作決定後說話的語氣要堅決,讓寶寶感受到沒有商量的餘地。父母要在約束寶寶之前,對自我內部矛盾及時清醒覺察,堅定意誌後寶寶的自控力會提高。否則,父母優柔寡斷,寶寶經受的心理折磨就會加劇,反過來就延長“折磨”媽媽的時間。
5.不必所有的事情都延遲滿足,父母要對寶寶提出的要求加以判斷,決定哪個能馬上滿足,哪個需要再等等,哪個跟本就不能滿足。父母不必猶豫自己做的判斷和決定是否正確,不斷練習不斷反思中父母自然就成長了。
專題11焦慮媽媽VS聰明娃娃
寶寶變得不那麼聰明了
囡囡媽媽說女兒一直很聰明,不到一歲的時候就表現出與眾不同的伶俐,兒歌教一遍就會背誦,兩歲不到就認識了基本顏色,像紅、綠、藍、黃、黑和白都認識。最喜歡的東西不是好吃的零食也不是玩具而是書,經常纏媽媽給她講書上的故事,一歲多一點兒就從不倒看書,到哪裏去隻要看見牆上車上廣告牌上貼的圖囡囡都問個不停。現在,三歲多的她已經認識了百十個漢字了。此外,她特別喜歡繪畫、聽音樂,語言表達能力特別強,口齒非常清晰。
可最近媽媽開始發現囡囡不愛學習了,特別地貪玩兒,什麼都要看看碰碰,不少以前會認的字又變回“生字”了,媽媽教她學數學她也不愛學了。一天,媽媽得知同事的孩子跟囡囡一般大,卻會做二十以內的加減法了,媽媽從外麵回來後,還沒等女兒“犯錯誤”,就把囡囡狠狠地批評了一通。可囡囡更是不願學了,而且每次教她很費力,好像女兒變笨了一樣。
一邊“貪玩兒”一邊學習
現代社會,信息來源廣泛,孩子從小見多識廣,加之生活水平提高,使孩子在腦部發育快速時期獲得豐富的營養。因此,許多父母習慣將孩子的表現與自己小時候比較,然後發現:孩子太聰明了!於是,那些很早就表現得很聰明的寶寶讓父母喜憂參半,總怕耽誤孩子的發展,像囡囡媽媽就說過,不管自己多辛苦,一定要做好囡囡的早期教育。
但是父母們往往忽略了寶寶的另一天性,那就是玩。許多兩三歲前表現出早慧的孩子往往到了三四歲以後就開始變得“貪玩”起來,所以顯得在學習數學、生字、英語等方麵不像原來那麼聽話和有靈性了。這不是聰明程度下降了,而是寶寶更期待通過遊戲活動去接觸外部世界,發展更敏銳精確的感知覺動作能力,這些能力會成為孩子日後更聰明的感性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