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延遲滿足呢?延遲滿足是幼兒自我控製的表現之一,反映的是寶寶在麵臨種種需求和誘惑時,克製自己,為更適當的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控製自己的即時衝動,放棄即時滿足的抉擇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製能力。反之就是即時滿足。
寶寶總得到即時滿足危害大
總是即時就得到滿足的寶寶很容易出現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和個性:
不珍惜玩具,不珍惜別人的辛苦付出;
性子急躁,缺乏耐心,甚至動手傷人,不善解人意,不體貼關心別人;
上學後更是容易邊做作業邊看電視、上課時東張西望做小動作、放學後貪玩不回家、睡懶覺不起床等;
進入青春期後,又因為自我控製能力太差而很脆弱敏感,容易有受到傷害的感覺,於是在社交中羞怯、退縮、優柔寡斷,而內心則更加固執封閉;
遇到挫折後沒有定力容易心煩意亂,遇到壓力就退縮不前或不知所措;
受挫後很容易心理不健康,沒有生活的幸福感。
寶寶學會延遲滿足益處多
延遲滿足能力強的兒童,能夠發展出強大的性格優勢:
冷靜理智的個性,意誌堅韌而情感豐富,很容易包容別人,與他人通情共感同心;
肯於並樂於控製住個人暫時的強烈衝動和需求,有較高的工作和學習效率;
珍惜財物,甚至以儉樸為樂,愛惜別人的勞動並且有感恩之心,因而具有強烈的幸福感;
具有較強的自信心,能更好地應付生活中的挫折、壓力和困難;在追求自己的目標時,更能抵製住即時滿足的誘惑,而實現長遠的、更有價值的目標,在困難麵前會盡快興奮起來,能享受努力奮鬥和積極行動迎接目標的幸福感。
怎麼才能讓寶寶學會等待?
很多一歲以內的寶寶很喜歡用哭來“要挾”媽媽的關注,寶寶們吃奶等不及了,要求媽媽抱等不及了,就會發出“嗯嗯唔唔”的耍賴聲音,如果媽媽經常即時滿足寶寶,他就會發現:媽媽很愛我,她什麼要求都會滿足我,要什麼就哭,隻要我一哭,媽媽就緊趕慢趕地來啦,我想要的就都有了。
一歲以內的寶寶情緒都很衝動,但可別總以為寶貝天生就是這脾氣,他的好性情要靠你來培養才能得到良好的發展。如果用延遲滿足的方式,寶貝的耐心和脾氣就會鍛煉得好多了。
建議媽媽們要積極應答寶寶的召喚,但不一定馬上滿足一歲的寶寶。當寶貝用哭聲召喚你吃奶或要你抱的時候,你可以先用聲音溫和地回應:“媽咪就來了——”,然後,從容地走到孩子麵前,輕輕俯下身看幾眼寶寶,手裏拿著奶瓶再跟寶貝聊兩句:“真是個可愛的乖寶貝!”這樣可以拖延幾秒鍾以培養他的延遲滿足能力,而且簡短的哭聲也鍛煉寶貝的肺活量。這是積極應答寶貝的最好方式。
一歲以後,會走路的寶寶活動範圍大大拓寬,隨著“疆域”的擴大,他們有了更高的需求,看到什麼想拿什麼,得不到的就大聲喊叫,已經開始顯得很執拗,很有“主意”。比如不讓他看電視,他就氣得兩手拍電視嚷嚷,或者幹脆躺在地上耍賴哭,想要的玩具一定要拿到手才會破涕為笑。
這個期間的寶寶要讓他們在等待中得到補償。不能給看電視,可以用別的玩具轉移注意力,或者帶寶寶出去呼吸一下新鮮空氣,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一會兒;如果極為想要新的玩具,媽媽可以把寶寶抱離玩具櫃台,接下來媽媽要緊緊抱著寶寶,並且靜靜地親吻他幾下,讓寶寶激烈的情緒得以平靜。
寶寶到了兩三歲,應該是很多事情都爭著搶著自己做,但也有些事情他們想讓媽媽做,如果出去玩兒走累了,他們會要求被抱著回家;吃著飯時,他會提出坐在媽媽腿上並且要媽媽喂著才肯吃。媽媽對長大了一些的“寶貝”的心理需求要及時覺察,注重對他們的尊重,同時以變通的方式滿足一些他們的需求。比如如果走累了,你可以耐心提出,讓寶寶在路邊蹲一會兒,甚至可以靠坐在你的腳邊;如果吃飯時想讓媽媽抱著吃,媽媽不妨放下碗筷,直接轉過身來,讓寶寶還是坐在原位,媽媽去靜靜擁抱寶寶一會兒,然後手拍拍寶寶的後背說,我們接著吃飯吧,你自己吃,媽媽看著你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