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育兒案例解析(3)(1 / 3)

孩子同成年人一樣,有自己的情緒起伏,情緒完全平衡的狀態是不存在的。尤其對於正在發育中的孩子來說,興奮時他們會難以控製自己高亢的情緒,而難過時他們也會不斷地表達和宣泄,這樣會覺得好受一些。孩子每天都會產生各種各樣的需求,雖然有些需求是不切實際的,當需求受到挫折時,孩子往往就會有低落或激烈的情緒表達。如果媽媽讓孩子把嘴巴閉上,壓力會流向孩子的內心,這樣不利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

對於“你為什麼不磨你爸爸呢”這句話,孩子肯定是不關心的,因為幼兒主要是用直覺來與人交往的,通常在爸爸那裏她肯定是得不到“綠燈”,所以才磨媽媽的,但媽媽這樣問反倒能讓孩子感覺到媽媽的無助與無力,她更會很得意地“趁勢”磨媽媽。

更重要的是,寶寶隻想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想惹媽媽發火,主要是媽媽意誌不堅定,一再解釋,給了寶寶更多的機會,所以寶寶才會一個要求就磨上一二十遍。同時,這也和家長對孩子的情緒有成見相關,父母往往認為孩子情緒低落是件不好的事情,一定要想辦法讓孩子快樂起來,至少達到情緒平穩。因此,在這種願望沒有實現時,媽媽會感到自己的情緒也隨之低落,因此,媽媽要強迫自己把這個問題解決掉,最後還是用了暴力的態度和教育禁語。

“我真感謝我的女兒,她長大了”

也許還是女兒磨媽媽的情景,菲媽可不可以很鎮定柔和地這樣說:

“我真感謝我的女兒,她長大了,能讓媽媽很安心很舒服。”“媽媽愛你,我會很想你,但幼兒園肯定要去,媽媽也肯定去接,你是個懂事的孩子。”

“媽媽陪你玩個遊戲,再講兩個故事就睡覺。”

建議孩子磨兩三次後媽媽再平靜地安慰和解釋一次,通常對待這樣一個問題隻解釋兩三遍就可以了。如果孩子還要磨媽媽,媽媽可以直接用眼睛看著她輕聲而堅定地說:“我愛你。”這句話可以反複說,中間再穿插孩子喜歡的活動,直到孩子安心睡覺。

其實,隻要家長耐心解釋過、好言安慰過孩子,孩子之後的情緒平穩就要靠他自身來恢複,孩子的自然恢複能力是最強的。如果媽媽的態度和語句“違規”的話,孩子的心理更會產生強烈的不安,下一次隻會更加磨媽媽。

因此,讓孩子自己承受一些情緒,小小的童心很快會發現其他好玩的事情,他們有太多的快樂去享受,家長不要以自己的情緒、情感和承受能力去估價他們,要相信他們。

禁言妙語之外的貼心叮嚀

當孩子情緒低落需要家長陪伴和安慰時,如果家長不理不睬或者直接態度強硬地把他們的情緒壓下去的時候,孩子就會有挫折感,自信心、自尊心會受影響,長時間被忽略情緒也會降低孩子對生活的樂趣。建議父母們注意如下幾點:

1.如果孩子表現出一些可控製的行為,可以讓孩子盡情地發泄,家長隻需要在一旁默默地關注,不要做出任何語言和非語言的回應(如痛苦的表情、歎息以及攥緊拳頭等)。

2.讓孩子堅信家長始終愛他,而且在他想傾訴的時候永遠會做忠實的聽眾。

3.充滿耐心,並在孩子透露內心的恐懼和不安時,給予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孩子考慮清楚。可以適當地擁抱孩子,蹲下身來看著孩子的眼睛,點點頭鼓勵。

4.在家裏營造一種安全、祥和的氛圍,允許孩子直接、坦誠地表達他們那些沒被滿足的需要和內心的衝突、焦慮。

5.思考一下是否是因為自己的態度導致孩子問題行為的發生。

專題8“獨”是寶寶的錯嗎?

培養寶寶的社會化意識很重要

以前一直沒帶小魚去參加過親子活動,聽朋友說多參加這種活動,可以讓寶寶膽子變大,不怕生,上學後可以很快融入集體生活。昨天聽說廣場舉辦親子活動,安排了很多有趣的遊戲,還準備了很多漂亮的禮物,我們便熱情高漲地報了名。

隻見廣場的前麵用泡沫塑料鋪成了一塊大地毯,幾十個小寶寶在上麵坐的坐,爬的爬,站的站,哭的哭,笑的笑,家長則站在旁邊拚命地逗弄著自己的寶寶,有的幹脆自己也脫了鞋,爬上地毯,和寶貝互動了起來。

而我也興奮得脫了小魚的鞋就把她往地毯上送,可小魚因為從未見過這種大場麵,嚇得就差沒哭出來,死死拽著我不肯往前走。看著別的孩子玩得那麼歡,再看看小魚膽怯的樣子,我急得不斷歎息,真不該把寶寶老關在家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