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幼兒時期不開始對孩子進行性別意識的培養,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甚至個別孩子還會出現性別行為和性別角色的異常反應,如幼兒時期的性別倒錯、攻擊異性或者過早性衝動。比如,有的孩子明明是男孩兒,可在心理上長期把自己當成女孩子,舉手投足都像女生。中國目前絕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他們沒有朝夕共處的同性或異性的兄弟姐妹,缺少對同性的認同和對異性的認識,因此,對孩子的性別意識的培養就顯得迫在眉睫。
幼兒性識別能力培養建議
幼兒時期,父母是絕好的性別角色榜樣,孩子可以從媽媽身上認識女性角色,從爸爸身上認識男性角色,從異性父母身上發展對異性的信任和好感。所以爸爸媽媽一定要注意自己身上的性別特征,甚至是性格特征,比如男人堅定、勇敢、沉穩、負責任、主動、上進、心胸寬廣、支配等,女人溫柔、輕盈、美麗、整潔、奉獻、服務、吃苦耐勞、富於犧牲精神等。
三歲以後,父母可以教寶寶對性別的識別。先是通過一些外在的特征,如頭發的長短、衣服的花色或者麵部的柔和程度作為判定性別的線索,也可以根據女性隆起的乳房、男人健壯的軀幹來判斷性別,再後來,父母可以在做遊戲的過程中,引導寶寶通過男性渾厚的聲音、女人輕盈的體態以及男女各自獨特的氣質等來識別。
專題5寶寶為什麼喜歡重複聽一個故事
寶寶開心,父母很煩
惠惠最喜歡媽媽給她睡前講故事,聽媽媽講故事真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可惠惠媽卻總是為此煩惱不已:同樣一個故事,女兒能反複讓能媽媽講八遍,她都會背其中的細節了,可仍然堅持讓媽媽一遍又一遍地講,每一遍她都津津有味地聽,講到好玩兒的地方,她一定要笑;大灰狼出現的地方,她也一定會表現出害怕的樣子。要是媽媽不小心講錯了一個詞,她會認真地糾正過來,可媽媽要是讓她複述一遍,惠惠是堅決不肯的。
重複是學習,熟能生巧
許多父母都反映孩子不僅喜歡反複聽一個故事,還喜歡反複看一集動畫片,父母們都覺得很枯燥了,寶貝仍然興趣盎然,甚至有的父母在不勝其煩之餘,都擔心孩子這樣做是不是因為太無聊了?會不會降低智商?於是,有的父母就表現得很煩躁,還有的父母或斥責或限製孩子,還有的父母會反複問孩子:寶貝,你為什麼總愛聽一個故事,煩不煩啊?寶寶們自然無從回答,或直接就說:我喜歡這個故事。
孩子喜歡反複聽一個故事,有些父母認為這是無意義的重複,而事實上,重複地做一件事情,反複聽一個故事,是孩子不斷深化學習的過程,是非常有意義的心智成長的過程。當孩子聽到一個他喜歡的故事時,他在聽媽媽講第一遍時就產生了好感,他喜歡裏麵的人物、語言、場景、情節,於是,他就第一遍培養好感,第二遍聽情節,第三遍聽細節,第四遍聽語言,第五遍體會人物角色心理,第六遍,第七遍……重複下去。每次反複聽同樣一個故事,寶寶們都會有新的收獲,等孩子對一個故事充分熟悉了,他會因為熟悉而感到安全,智能在此基礎上才能穩定地發展,他才會展開想象的翅膀去聯想,去創造。
精讀泛讀一起來
一個短小而精練的故事裏反映的人類生活的內容是十分深刻而豐富的,孩子每次聽到同一個故事時,他的心智也已經與上次截然不同了,他會對故事傳達的信息與情感進行更細致的理解和吸收,於是又擁有了更深刻的體會與認知。
因此,建議父母們在孩子幼年時,要帶領孩子進行大量廣泛的閱讀,與此同時,留心寶寶比較喜歡的故事,反複閱讀,一再品味,這樣,孩子才會更聰慧地成長。
專題6讓寶寶在分享中快樂成長
好朋友都不跟我玩兒了
琦琦見到媽媽來幼兒園接她時,再也忍不住一天來所受的委屈了,哇哇大哭起來,白白嫩嫩的臉蛋和眼圈都變紅了。媽媽起先很困惑,老師向她解釋,幾個平時要好的小朋友也不知怎麼就是不跟琦琦玩兒了,一見到琦琦就躲,而且還在不遠的地方悄悄地嘀咕什麼。琦琦媽感到很困惑,不知道最近這些好朋友為什麼都不理琦琦了。
媽媽問莎莎,莎莎說:我也不知道怎麼回事,是美眉不讓我跟她玩的,我要是再跟琦琦玩,美眉就該不理我了。琦琦媽媽又去問美眉,美眉皺著漂亮的小眉頭說:琦琦總跟我們爭這個爭那個,我們總讓著她,每次在一起玩玩具她都非得要搶最好看的HELLOKITTY貓,可我們幾個都喜歡,她老是霸占著不給我們玩兒。我們幾個一起玩滑梯時她非得站在第一個,還總說她的發卡最漂亮,特別喜歡跟我們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