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育兒熱點專題問答(4)(2 / 2)

行為27怕黑

Q:我家女兒已經快三歲了,可是還是不敢關燈睡覺,隻要我一關燈,就能明顯地感覺到她的身體在緊縮,並且向媽媽的身體靠攏,哪怕她都睡著了,也會馬上醒來哭。但是我看報紙上說,開燈睡覺不利於孩子身體健康,可是不開吧,她又不肯睡,怎麼哄都不行。一兩歲的時候我沒覺得她這麼怕黑,這都快三歲了,膽子反倒越來越小了。隻要晚上回家晚一點兒,樓道有一點兒昏暗,她的神色都很緊張不安,非讓我抱著上樓不可。我懷疑是不是她爸小時候就怕黑,怕黑這事兒遺傳嗎?我感覺是她的心理有問題,我該怎麼安慰孩子呢?

A:很多寶寶在三四歲左右開始出現怕黑的情況,怕黑是這個期間普遍存在的問題,輕度怕黑是正常的,但過分怕黑,甚至懼怕黑夜,將影響孩子心理健康及性格的發展。在寶寶開始初步接觸社會,並漸漸懂事後,他們會看到許多影視作品,影視中的一些恐怖鏡頭,如伴隨著黑夜出現的蒙麵人、妖魔鬼怪等給孩子造成了“黑夜魔鬼”“黑暗很可怕”的心理概念,寶寶總以為黑暗中有許多嚇人的東西。因此,有時間的情況下,家長最好陪孩子觀看影視節目,對其中的恐怖鏡頭要及時地回避或對孩子做正確的解釋,及時地進行引導。

此外,身體虛弱、心理敏感的孩子也會格外怕黑,聰明的孩子也更容易怕黑,他們的大腦神經細胞的活動、內髒活動、氣血運行及內分泌係統的活動都顯得更脆弱。建議父母經常帶孩子做大動作的遊戲,如走、跑、跳、鑽、投、攀、爬等運動,孩子的身體壯實了,身心健康了,心理自然感覺平和安全。

再有,寶寶在三四歲時視覺神經發育不完善,而黑夜的降臨又使視線更加模糊,視覺的空虛讓寶寶難以承受,於是他們會以豐富的想象力來補償視覺的缺失,想象出各種輪廓和形象的妖魔鬼怪嚇唬自己。因此,建議父母可以設置一個比床低的較暗的地燈,這樣既不影響孩子睡覺,也會起到安撫作用。每次孩子怕黑時,父母要對孩子及時擁抱鼓勵,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身體真實存在,媽媽的愛真實存在,從而確定自己處在真實的世界中而不再害怕虛幻。總而言之,愛、活動、交往、誠實,都能使人更有勇氣和力量。

行為28不聽話

Q:老師好,我家孩子經常鬧著吃零食,尤其是我對他凶的時候。我意識到這件事後,就開始改,越改越發現,隻要我一對孩子發脾氣,他立刻就說要吃棉花糖,或者是喝酸奶。我現在漸漸認為他不是一定要吃零食,而是要得到什麼,但到底是怎麼回事,我也不清楚。請您幫我解釋一下好嗎?

另外,我總打孩子,而且我家沒有紅臉白臉,他爸比我還狠,罵兩句就開打。我倆在單位都很冷靜,我們夫婦學習工作都順都好,遵紀守法,善待親友,誰承想孩子根本不像我們。我不知道是不是這個時代的孩子都這樣鬼主意多、膽子大,反正我的兒子總說髒話,發怪腔,不文明,不守規矩,破壞東西,大聲喊叫。批評他,他還惡毒地看著我們。最近他說話總結巴閃爍,挨父母打時邊哭邊說還不如死了的好。每次我說“我愛你”,我都不自信,我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愛他。看到他不快樂,我很內疚,可每次他不聽我的、不懂事、淘氣任性時,我又恨得咬牙切齒。我這樣是不是也不健康呢?

A:這位家長,父母的成功和價值觀在孩子的教育麵前都要歸零,父母的判斷不一定完全正確,孩子愛吃零食、孩子不聽話,甚至抱怨父母,都是他內心需要關愛的標誌。

孩子需要被尊重,需要被父母發現優點,教育孩子要以鼓勵為主,而不是看到他一堆的問題行為:總說髒話、發怪腔、不文明、不守規矩、破壞東西、大聲喊叫、惡毒等,隻對他說“我愛你”是不夠的。父母需要對內關愛自己的內心,才能對外學會用真心善待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