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24退縮VS自卑
Q:我家孩子三歲,剛剛送到幼兒園不久。她在幼兒園自卑心很強,上課時總是往後坐,老師講課一點也學不會;現在放假在家,我想教她一下,可她不願意學,真不知怎麼辦?
A:這位家長,孩子剛剛上幼兒園還不久,對一切都還很陌生,於是她采取了一種不正確的保護方法——退縮。通常來說,孩子在家裏都比較能放得開,在外麵卻表現得沉默退縮,即使十幾歲二十幾歲的孩子也會出現這種現象,退縮的孩子不一定自卑。
再有,孩子的天生氣質類型有兩種,一種是抑製型的,一種是非抑製型的。對於那些抑製型的孩子來說,他們天生就不是很興奮,即使在家裏也不會很激動地說出自己的感受和要求。如果家長經過觀察和判斷,認為自己的孩子屬於抑製類型,那麼對孩子就不要強求,而是要經常設置快樂的遊戲和製造歡笑的氣氛感染孩子,讓孩子逐漸開發她的情緒潛能去學習,而不是用傳統的枯燥的方法讓她學數。
此外,三歲孩子對學習不感興趣,是十分正常的事情,這種情況也不是表示孩子自卑。家長不要過於焦慮。如果家長在家教她不愛學,也可以先不教她,或者用故事或圖片來教她,不一定先學會認,學會寫,可以先教她口頭上會數數就行了。
行為25愛看廣告
Q:專家你好,我兒子還不到兩歲,表現出對電視廣告的濃厚興趣。隻要電視上一有廣告播出,他就目不轉睛地盯著看,而且還經常用手向電視裏指,向我要廣告裏宣傳的商品,不給他買或晚買幾天他都要哭鬧。我問過其他朋友的小孩,才得知甚至還有更小的孩子,也對廣告特別感興趣,這是為什麼?這樣對孩子是不是不好?
A:這位家長,通常來說,才三四個月的小嬰兒就會盯著電視看了,因為電視的聲音很熱鬧,畫麵很靈活,尤其是播廣告的時候;一歲左右的幼兒就會跟著電視拍手、歡呼了。這些都說明孩子對外界事物很好奇,有強烈的求知欲,這是好事,家長要對孩子的這種表現進行引導。
當孩子把電視的廣告歌、廣告詞背得滾瓜爛熟,並且開始要買這個要買那個的時候,父母才醒悟不該給幼兒看那麼多電視,卻發現已經來不及了,因為孩子似乎對廣告已經上癮有些不能自拔了,因為孩子通常認為隻要是電視上廣告中講的都是好玩的、好吃的。
建議父母為孩子規定看電視的時間和頻道,讓孩子少看令人眼花繚亂的商品廣告。孩子看到廣告並想要廣告上的商品時,父母盡量堅持住,不要輕易承諾給他買,以免孩子欲望膨脹,影響孩子自控力的培養。
行為26女兒太瘋
Q:我的女兒兩歲多了,活潑外向,但有點“瘋”,喜歡和男孩一起玩槍弄棒、玩打仗等刺激性強的活動,經常會跟男孩子發生衝突,總把那些男孩子打哭,完完全全一個“假小子”。女孩子有這樣的性格是不是不太好,該不該幫她收斂一些?
A:這位家長提出的問題,涉及培養孩子的性別意識。的確,社會對於男女的性別角色有一定的界定。說起男性,通常人們會聯想到堅強、勇敢、主動、支配、有力等字眼;談起女性,人們會聯想到溫柔、輕盈、親切、可愛、文靜、被動等特征。於是,大多數父母在孩子幼兒期,往往有意無意地按照社會共識的性別角色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從家長提供的信息看,這位女孩自身的發展狀況非常正常,沒有出現性別倒錯等行為問題,而且,這個孩子非常活躍,發展的潛在能量很大,如果繼續科學的養育方法,這個孩子將來會有很大的成就。
然而,對孩子的性格塑造,既不能不重視性別角色的培養,給孩子日後的社會生活帶來困擾,也不能因過於重視性別角色,壓抑孩子的天性,從而引發心理健康問題。如果女孩子的外表和行為太男性化,上學後,還不太懂得尊重人的小學同學就會叫她“男人婆”。這些外號給孩子的心理壓力之大是父母難以想象的,他們的能力發展將會受到很大的阻礙。同時,許多方麵的發展是男女共通的,如接觸柔軟的娃娃和小動物玩具能培養孩子的愛心和柔情,玩汽車、積木等器械能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而大量的身體活動更是所有的孩子都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