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育兒熱點專題問答(2)(3 / 3)

此外,還要和幼兒園老師配合向孩子不斷傳遞關於排大小便的知識,讓孩子熟悉這類的話題,時間長了,孩子自然會放鬆了。

再有,就是要創造機會讓孩子多與小朋友接觸,如周六周日父母帶孩子找其他小朋友去玩兒,或請其他孩子到家中做客等。孩子會發現交往的樂趣的。

行為14結巴

Q:我的女兒三歲零三個月了,最近說話開始結巴得厲害,說話很費勁。原來說話沒有這麼費力的,不知道怎麼現在變成了這個樣子,越跟她說慢慢講她就越急,我真怕她以後真的成了結巴。

A:這位家長,幼兒到了三歲左右出現結巴的狀況是非常正常的,應該說還是心智成長的表現。這個時期,孩子的語言發展較好,但思維發展更為迅速,孩子已經不滿足於從前背下來的那些話了,她希望自己能挑選詞彙、組織語言,結巴就會出現,這種語言中的停頓現象恰恰是孩子正在頭腦中搜索合適表達方法的標誌,請不要過於擔心。每次孩子出現這種情況時,隻要家長很認真地傾聽,耐心地等待,並在必要時重複一下孩子要說的話,給予孩子理解,孩子就會很快度過這個時期的。如果結巴持續一年以上,就要找谘詢師詢問了。

行為15黏媽媽

Q:我女兒都三歲半了,上幼兒園都已經快一年了,可還是最喜歡和媽媽在一起。如果媽媽工作日期間倒休,她知道後就堅決不肯去幼兒園,隻要媽媽在家裏,她就不和別人玩,一定要媽媽陪著她。如果媽媽不喂,連吃飯都不正經吃,或者撒個滿桌子滿地,她這樣是不是太黏著媽媽了?我該怎樣培養她的獨立性呢?

A:這位家長,三歲半是對媽媽最依戀的時期,孩子跟媽媽最親也是十分正常的。但如果孩子過度地依戀媽媽,孩子容易對媽媽產生依賴心理,關鍵是,她隻依賴媽媽而很難適應沒有媽媽在場的生活環境,這樣十分不利於孩子在幼兒園學習和生活以及將來適應小學環境。

媽媽可以在孩子往自己身上黏時雙手握住孩子的肩膀,看著她的眼睛,問她什麼事,而不是孩子隨時要媽媽抱,媽媽就隨時答應她。同時建議媽媽經常帶孩子做各種體育活動,跑、跳、鑽、投、爬,愛活動的孩子就不大愛黏家長。還有,媽媽在享受天倫之樂的同時,可以從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開始,把做事情的機會交給寶寶,培養寶寶自理的能力及對外界的適應能力。

行為16因父母情緒而受委屈

Q:我兒子跟我特別親,我們彼此深深地依戀著,通常來說,我都不舍得說他。可有時我公司領導脾氣不好,也影響到我的情緒。從單位回家後,我就忍不住跟兒子發脾氣,每次這個時候,兒子總是很委屈。請問我應如何調整自己的狀態?

A:這位家長,你說你的情緒也容易受到領導脾氣的影響,從而會波及孩子的情緒,這是需要你注意和調節的。職業女性的壓力是非常大的,女人身體壓力大,容易感到疲倦,容易怕自己被別人認為是包袱,受暗示性特別強,這是自然現象,別的職業女性也會有這樣的經曆和感受。

當你意識到自己已經受領導不好的脾氣影響時,盡量離開引起壞情緒的環境,並立刻在心裏默默地告訴自己,領導不是因為你發脾氣,領導是自己的事情沒處理好著急了。我要盡快平靜下來,我一定能做到。此外,還要樂觀地看待領導發脾氣,比如領導發脾氣後員工的效率就會提高,領導發了脾氣壓力也就釋放出來了,發脾氣是好事等等。如果在單位情緒不好時,在回家後盡量避免對孩子提出更多的要求,否則,就會因為孩子沒有達到你的要求而難以忍受,導致你發脾氣。

行為17搶小朋友玩具

Q:我兒子無論是在幼兒園還是在家這邊的小區裏玩,從來不知道什麼叫忍,尤其是遇到好玩的玩具,就要和別人搶,怎樣糾正孩子與小朋友搶玩具的壞習慣?

A:這位家長,容易爭執的孩子多半會比較以自我為中心,思維也多是以我為出發點,所以並不懂得如何與人相處,因此會愛搶別人的玩具。

父母不妨在一旁協助指引。例如一方麵嚴肅地製止他,一方麵帶著他向對方道歉,讓他由氣氛中感受“這是不對的行為”,並且記得要立刻執行,否則可能會混淆他的思緒,讓他弄不清自己做錯了什麼。反複處理多次,孩子就會理解搶別人玩具是一件不受歡迎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