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我的孩子已經快三歲了,近來他有一些不合適的行為。他經常把褲子拉下來,光著屁股在我們麵前得意忘形地搖來晃去;有時家裏來客人,他當著客人的麵,怪腔怪調地說:“我媽媽是個大胖子。”我真的很難堪,因為我最怕別人說我胖;如果他讓爸爸幹什麼而爸爸沒幹,他就會說:“我爸爸是個大傻子、大壞蛋!”後來我們發現,他愛看動畫片《蠟筆小新》,他的許多不好的動作都是從那裏學來的。我們不讓他看,他就哭鬧得很厲害,若繼續讓他看,又擔心他受的影響加深。請問,我們該如何對待孩子看動畫片的問題?
A:這位家長,你的孩子很聰明,也很喜歡被別人關注,喜歡表演,喜歡惡作劇,有直接感受就想表達出來。事實上,在出洋相、說怪話的孩子心裏卻有更多的焦慮,他們難以承受一些他們認為不美好的事情,所以要把這些不安的感受隨時宣泄出來。為此,父母要注意孩子內心安全感的培養,盡量淡定、平和而包容地麵對孩子的洋相,講做人的規矩,讓孩子中正地安身立命。
此外,幼兒期間,受環境影響很大,動畫片是一定要經過認真選擇的。一是,有的動畫片不適合他這個年齡,比如孩子去看成人的動畫片,孩子不理解,反倒會影響孩子安全感的培養。這類動畫片就不合適。二是,與孩子生活經驗、理解能力相距很遠的知識,最好不要灌輸給孩子。三是,並非所有的知識都是有益的,很多知識沒有多少價值,有的可能是有害的。但這並不是說蠟筆小新裏麵的內容不好,有孩子本身的興趣點的問題,也有家長如何引導的問題。建議家長和孩子一起看動畫片,不管是什麼內容的,都要以動畫片中積極的方麵去引導孩子,對孩子不禮貌、不合適的言行及時淡化而不是強化,相信最後孩子還是最聽父母的話的。
行為12不合群
Q:孩子剛入園,在幼兒園不太合群,別的小朋友一起玩,他隻在一旁看著,無論老師怎麼誘導都不予理睬,老師也隻好放棄。兒子的脾氣不好,有時候竟然踢別的小朋友。回到家後稍有不如意就大哭大鬧,嗓子都哭啞了。夜間睡眠也不好。請問孩子是心理發育不健全,還是沒有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怎樣才能讓孩子與小朋友一起做遊戲,並能融洽相處,克服孤僻?我的孩子什麼時候能入整托?
A:應該說,孩子在幼兒期間體現的個性是明顯的,隨著不斷受教育和人際交往的增加,孩子會有一些社會性傾向,這時候要靠家長和老師耐心細致地引導,幼兒心理才能逐漸向成熟發展。到了一定的時候,如果家裏的確需要,孩子是能入整托的。
有的孩子最初的確不願意同小朋友交往,他們躲在角落或媽媽懷裏,顯得很不合群。這就應該引起父母的注意,尋找一下原因。如果孩子與父母能正常交流,但隻是不加入小朋友群中,說明孩子不是病態,隻是個性問題。比如,孩子比較安靜,不願意同活動量大的孩子跑跑鬧鬧,家長隻要讓他多接觸其他的孩子,他就會漸漸好轉。有的孩子是因為家長總是帶他單獨行動,很少或不同他人接觸,孩子也就變得不愛交往了。
還有些孩子,本來願意同小朋友在一起,但父母怕他受欺負或“不衛生”,限製孩子與小朋友往來,孩子就會受到影響,變得不合群起來。
所以,當孩子不合群時,父母要為孩子創造與小朋友接觸的機會,鼓勵孩子與小朋友一起玩。出門時帶上一些玩具,孩子喜歡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時就可以與對方協商,用以交換。食物也可多帶一點,分給小朋友。孩子在一起遊戲的過程中,可以互相模仿、互相促進、互相啟發,對智力發育大有益處。在交往中,孩子與小朋友會交流感情,增加樂趣,為他以後與人正常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礎。
行為13孩子太拘束
Q:老師您好,我的兒子今年三歲了,挺聰明可愛的,老師也喜歡他,但他比較膽小,不和小朋友一起玩,從不參加集體活動。特別是從來不敢和別的小朋友一起上廁所,都是等廁所沒人了,再一個人去,有大小便時就憋著,所以經常弄髒褲子。問他原因他說不敢,怕別人笑話,但我們卻不知道他怕什麼。(在家裏有大小便自己去廁所,但都不讓別人看。)請問我們該如何教育?望多指教!
A:這位家長,如果你的孩子在家也出現有人在場不敢上廁所的情況的話,孩子自己本身的個性的原因要比環境的影響更大一些。這個孩子膽量還是有些小,家長可以嚐試讓孩子做一些膽子大有些冒險的身體活動遊戲,但要絕對保證孩子的安全,在此基礎上,拓展孩子的自我控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