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育兒熱點專題問答(1)(2 / 3)

A:這位家長,你談到你給她買的衣服夠多了,可能我們做父母的原來也希望自己的女兒打扮得漂亮一些,結果成了孩子的自我期望。

既然她這樣受父母導向的影響,父母可以接著引導她。愛美的天性非常可貴,要好好保護,但美一定要盡力從外向內滲透。對於孩子愛美愛打扮愛花錢買衣服甚至對化妝品感興趣的事情不必要太過阻攔,但可以引導你的女兒關注更多方麵的事情,比如有趣的遊戲、智力玩具、有教育意義的動畫片、美麗的大自然等,再大一些之後,可以引導她關注人的個性之美、美德之美、自然之美、科學的魅力、思想之美、心靈之美……相信在父母潛移默化的良性影響下,孩子會把愛美的天性漸漸向內部深化的。

行為4太愛提問題

Q:我的兒子腦子裏的問題似乎比同齡孩子要多很多,雖然才兩歲,可他在語言這方麵發展得比較好,口語表達能力很強,他總是有那麼多的問題,有時候問得我和我先生都有點招架不住了。麵對他強烈的求知欲,麵對他的問題,我們真恨不能馬上給他一個滿意的答複,但經常我們就會被孩子問得卡了殼。我們想請教專家:持續這樣下去,我們會不會耽誤孩子的成長,麵對這樣提出太多問題的孩子,我們作為父母應該怎麼辦?

A:心理學研究表明:幼兒思維的積極性與活躍性主要表現在他們好奇、愛提問題、喜歡從事探究活動上,因為思維總是從提出問題開始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積極思維的過程。所以成人應該鼓勵幼兒好問、多問、多動腦。

所以,這位家長的孩子喜歡提問是好事,這樣的孩子對知識的吸收力強,接收信息的能力也要更強一些。就怕孩子不提問,那樣孩子很難主動學到東西。

對於這位家長的煩惱,家長不用拘束於自己無法及時回答孩子的提問,對於家長的一個基本要求是:孩子肯動腦筋,家長不要表現出煩惱或厭煩。建議父母每次對孩子提出的問題都認真傾聽,表示很感興趣,這樣能更好地尊重孩子及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實在一時答不上來時,可以表示願意跟孩子一起學習,希望將來能弄懂孩子的問題。此外,家長也要多給孩子買些科普方麵的書籍,和孩子一起學習,上網、去圖書館查資料、找老師請教,並且創設約束和禁令少的環境,不束縛幼兒的手腳和頭腦,給予幼兒較大的自由度。孩子的思維才能活躍,主動探索的願望才能得以保留。

行為5恐懼情緒嚴重

Q:我女兒兩歲多了,現在不但害怕外界聲響,還害怕毛絨玩具,請問這是正常現象嗎?我們該如何幫助女兒?

A:這位家長你好。你所談到的女兒有恐懼情緒的情況在兩歲的幼兒中,尤其是女孩兒中間是比較常見的現象。孩子恐懼與先天的氣質有關,有的孩子天生神經類型不夠活躍,遇到事情喜歡回避;而有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則天生喜歡強刺激的聲響和奇怪的事物,對許多事情充滿了強烈的興趣。同時,有研究發現,人對某一事件的焦慮與該事件的不確定性有很大的關係。事件越不確定,孩子就越感到焦慮和害怕。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對身邊的事物越來越熟悉,恐懼感就會減輕。還有,如果孩子缺少微量元素,也會導致孩子情緒緊張,產生害怕心理。

基於以上種種原因,你的女兒可能由於先天和後天兩種因素共同作用而產生害怕的情緒。家長首先對孩子的膽量要求不能過高,畢竟她的年齡、性別和天生的個性是她無法改變的。因此家長最好不要責備孩子膽小,更不能說孩子沒出息,而是要經常帶孩子出去活動,尤其是多接觸身邊的各種事物和聲音。同時,家長可以總是對毛絨玩具作出喜愛的樣子,並且講述故事情節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孩子會因此而脫敏的。

行為6膽子特別小

Q:我的女兒膽子特別小,比如在公園裏看到高大的京劇臉譜回家後一直問個不停,我知道這是她害怕的表現。我該怎麼幫助我的女兒呢?

A:這位家長,當孩子表現出害怕,或者家長可能細心發現孩子膽小時,就要鼓勵寶寶說出內心的感受,適當表達自己的同理心:“我小時候也有害怕的時候,但我現在已經不怕了;沒關係,說說看,你覺得那個東西哪裏可怕……”孩子說出來後,家長再以自己的知識和見識向孩子解釋他害怕的東西,盡量用好奇的語氣,引發孩子的興趣,將孩子的恐懼轉化為好奇。此外,還要多加強孩子的體育鍛煉;再有,就是年輕的父母要多陪伴孩子,尤其是經常進行心靈的溝通,孩子心靈有伴侶,就會備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