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1多動VS好動
Q:我的孩子剛剛上幼兒園,沒有一刻安靜的,老師總反映他上課不是動來動去,就是找周圍同學說話,總批評也沒啥效果。回家也是,除了睡覺,沒一刻安靜的,而且別人說話,他總愛插嘴,話也很多。我上網查了一下資料,他的表現很像多動症,想請教一下專家,他這種情況,我們應該采取什麼樣的措施來改善,還有,應該怎麼判斷他是不是多動症?需要去醫院檢查嗎?謝謝。
A:這位家長,你反映的孩子行為表現的確屬於好動,比較影響學習的專注力和正常的與人交往以及社會適應能力,但可以觀察他在看電視時、做遊戲時、讀自己喜歡的書時表現是怎樣的,是不是能安靜好長時間?如果有安靜做一件事長達五至十分鍾的時候,應該就不是多動症。多動症要經過嚴格的檢查,不能輕易下定論,因此建議你最好帶孩子到醫院或相關單位去檢查確認一下。
經濟剛開始發達的社會裏,這種好動類型的孩子很多,玩具、遊戲活動、好吃的零食、好玩的去處、圖畫書籍、動畫片、電視廣告、大街上色彩斑斕的霓虹燈,琳琅滿目,這些都成為吸引孩子注意力、讓孩子分神的幹擾因素;此外,父母自身的安全感、個性是否成熟、情緒是否穩定、家庭的氣氛是否和睦,更是無形中影響、決定著孩子的心理安定和情緒穩定性,也影響孩子的行為質量。活動性過強,行為偏差較大,而行為表現不令人滿意,經常受到老師和父母的批評和責備,甚至不停地數落還有更粗暴地對待,語氣急躁、語調高、語速快,會讓孩子心中更加不安、焦慮甚至恐懼,由此更難理解師長的良苦用心,更加無所適從。為緩解壓力,孩子便會把規矩忘在腦後而以好動的方式來尋求關注和安慰。
所以,請父母不斷調適自己的心理,達到安定再去影響孩子,還要多和老師交流,要多用平靜安詳的眼神和表情還有手勢不斷提醒、肯定鼓勵孩子。一定要記住:永遠和你的孩子一條心,同情他,幫助他,引導他,他的心就會安寧、平靜和專注。千萬不能隨意以多動症的治療方式解決孩子的行為偏差,阻礙親子雙方自然成長的關鍵期和進程。
行為2愛發脾氣甚至喊叫和摔東西
Q:專家,您好,我的孩子兩歲多了,很可愛,可是就是脾氣有點大,稍微不如意,她就大喊大叫。如果我們不順著她,她可以一直喊到喉嚨嘶啞,我們家長又不忍心,所以隻能順著她,可是又怕這樣下去,她養成不好的性格。硬管她吧,她就會變得更激動,現在已經發展到邊喊邊摔東西了,我們真是不知道該怎麼辦,懇請您給予指導。
A:這位家長你好,兩歲的孩子正值神經係統發育高峰期,孩子腦細胞活躍,但很不成熟,很難控製情緒、四肢活動及行為,而這個年齡的孩子自我意識又開始發展,要求獨立自主,同時還很不理解社會規則,沒有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因此經常表現得異常固執,愛發脾氣甚至喊叫和摔東西,這是這個年齡階段孩子的普遍行為現象。
而你反映的孩子的表現也有一些天生氣質的原因,還有後天養成的習慣的原因。孩子們的先天氣質都是不同的,有的孩子樂觀活潑喜歡與人交往,是多血質類型;有的孩子很容易情緒沮喪,總是很不開心,悶悶不樂,屬於抑鬱質;而你談到孩子的情況應該屬於膽汁質,典型的特點就是遇到事情反應比較過激,一定要很強烈地表達自己的情感,或怒不可遏或歇斯底裏,宣泄過後很快就會變得開心起來。老人或心腸柔軟的母親過分遷就孩子,也容易使得孩子脾氣過大。
建議這種類型孩子的家長盡力在孩子脾氣大作之前多觀察孩子,盡量不讓孩子處於激動的心境。如果孩子大發脾氣,父母一定要平靜對待,但平靜中是要有關切和力量表達的,那是一種鎮定而柔和的平靜,而不是一味地順著孩子。如果孩子再摔東西,建議父母把孩子緊緊抱住,讓她在你的懷裏平靜一會兒,她情緒的高峰過後,很快就會平息,也不再想摔東西了。之後,再平靜地看著孩子的眼睛說:你剛才的表現不對,自己想一想,希望以後不要再出現那種事情。孩子雖然隻有兩歲多,但你認真地對她講,她一定能聽懂。孩子發脾氣時,關鍵是不能以家長的情緒再度感染孩子。
行為3女兒過分注意外表
Q:雖然才三歲,我女兒越來越注重外表了,雖然女孩子愛美是天性,但是我覺得她有點過了,天天回來說這個小朋友買了件新衣服,那個小女孩兒買了個新頭飾。我們給她買的衣物夠多了,可是她還覺得不夠,一個小女孩,衣服比我和他爸爸加在一起都多。我很擔心,這樣下去,會不會讓她變成一個虛榮和浪費的人?跟她講道理吧,她就說不聽不聽,而且現在她還開始對我的化妝品感興趣了,我每天早上坐在梳妝台前,她都一動不動地看我化妝,有時甚至表現出很嫉妒的神情。我很擔心。請問專家,她這種心理和行為正常嗎?是不是一定要改變她?我應該怎麼跟她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