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父母育兒新概念(7)(1 / 2)

網絡是一個非常好的互動平台,家長們可以利用它收獲海量的育兒信息,並且能參與到與專家或是與家長們的交流和討論中,隨時發現問題隨時解決問題。

伴隨著一些親子機構的興起,家長培訓班也逐漸火熱起來。這些培訓班一般包括孕前和孕期知識、嬰幼兒的生長發育規律知識、家長如何和孩子有效溝通等等,有偏重育兒經驗的,也有偏重兒童教育的,比如早期開發、親子互動、興趣培養等等。

有條件的家長可以參加培訓,進行較為專業、係統的學習,但是要注意兩點:一是要認真選班,要對講課的專家以及課程內容的設置有所了解;二是要明確教育孩子的問題不是上一兩個班就能解決的,這些培訓隻是給家長一些啟示和方法,如何付諸實踐才是最重要的,家長們不光要學習,還要去思考。

有意識地組織自己的育兒圈子,比如一個社區的孩子家長、一個班的孩子家長、相處不錯的朋友或同事們,經常帶著孩子們一起出遊、一起玩或是組織有意義的活動。在這個圈子裏,家長們互相學習、交流經驗,孩子們也有很好的玩伴,培養他們各方麵的綜合能力。

寶寶入園安全手冊

入園焦慮是新生入園時幼兒的自然現象

對於從未離開父母懷抱的孩子來說,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和人群中生活,麵臨各方麵的嶄新挑戰,雖然每一個幼兒的確都有很大的勇氣在迎接著挑戰,盡量忍住不哭不鬧,但仍然時時有焦慮感和挫敗感,那麼,是哪些原因造成寶寶入園焦慮呢?

跟父母說再見強力撕扯著他們幼小的內心中熱戀父母的難舍難分的情感;

進入幼兒園後,一個老師麵對的是幾十個孩子,已經習慣被持續不間斷地關注甚至始終被“盯住”的他,突然覺得這個世界好空曠好蒼涼,難免有強烈的孤寂失落感;

幼兒園有很多玩具也很好玩,但這麼多小朋友都要玩要一起分享,不如自己在家裏可以隨時取來那麼方便順手;

從前在家裏一旦有不順心不如意,可以裝作聲嘶力竭的哭或直接坐在地上耍賴,父母往往都一定會妥協的,可在幼兒園,自己的需要就沒有那麼容易被滿足了,再說,也不能把家裏的“糗”樣帶到外麵,那樣做好像也不大對;

午睡時睡不著覺,常常會陷入深深的思念和思考,時時刻刻想著媽媽趕緊來接我,會不會他們就永遠不來了呢?那些我幼年裏最親愛的一群人,會不會永遠都見不到了?

心情不好,飯菜不好吃,而且不會自己吃飯,吃飯還要坐在固定位置嗎?在家吃飯都是爺爺奶奶端著碗追我喂到樓下,喂到公園的;換了地方就不能大小便,憋著尿一定要回家才能上廁所。幼兒園廁所的蹲坑我沒見過,我在家裏有自己舒適的小便盆坐著,在幼兒園每一次一上廁所,在小坑上蹲著,腿怎麼一直在抖個不停,像我剛剛入園的心……

總之,幼兒入園在環境上、情感上、行為習慣上都會有不適應,從而產生不安全感,入園焦慮由此產生。

寶寶內心對新環境感到恐懼、無助和不安,甚至對父母產生哀怨、憤怒和反抗的情緒和行為,他們極為排斥去上幼兒園,這些表現都非常自然而正常。入園焦慮突出的表現是:脆弱、哭鬧、拒絕、發脾氣,提出的要求不可理喻,強迫症狀很明顯,他們會反複強調一句話:我不去幼兒園,食欲變化和睡眠結構紊亂、排便習慣改變等。寶寶的焦慮當然會使爸爸媽媽尤其老人們都忐忑不安,如何使寶寶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就成了初入園幼兒父母們的頭等大事。

父母愛心體悟助寶寶順利入園

父母要幫助孩子盡快學會自我照顧及與人交往能力。為幫助寶寶順利適應幼兒園生活,建議父母做如下嚐試:

1.長時間適當對孩子進行自理能力的訓練。讓孩子學會必要的生活技能:自己用杯子喝水、自己上廁所、自己洗手吃飯、自己穿衣服……

2.早晨入園後,放下孩子,深深看他一眼,眼神一定不能躲躲閃閃,要堅定地注視他,然後,不管他哭不哭,父母都要咬牙決不回頭,每天堅持送。首先孩子會發現,哭,不再像以前那樣瞬間就能喚來媽媽,有些事必須自己去麵對。其次,孩子會發現,和媽媽的交流可以用哭、用動作,和老師和小朋友的交流卻需要語言。再次,孩子開始用哭向從前的依賴進行告別宣言。家長不要“患上”入園焦慮,父母放心,孩子更安心。

3.寶寶情緒低落要求不上幼兒園時父母要說真話。幾乎所有寶寶都會在第一周上完幼兒園回家後哭著鬧著說,媽媽我不上幼兒園了,可能要磨上一個星期或一個月,家長每次不要因為寶寶把自己鬧煩了就答應他:好好,明天不上幼兒園了。這樣寶寶第二天會更難以承受。家長要堅持說真話,並且強調下午媽媽一定會來接。通常入園焦慮兩三周後就能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