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盡快為孩子在幼兒園裏找到玩伴。最好是請對方的孩子和家長周末到自己家裏玩一次,這樣,孩子在幼兒園就會覺得太陌生了,覺得至少有一個認識的小朋友。最好家長能先記下全班小朋友的名字,回家後經常提到這些小朋友,增加孩子對幼兒園的親切感。
此外,在新生入園期間,建議最好不要由孩子最依戀的人來送,可以由最心愛的媽媽來接,這樣能減緩些孩子分離的痛苦;完成早晚擁抱孩子的功課;耐心地與他一起做遊戲;可以暫時在家裏適當放寬對他的限製。一定還要記住,孩子的入園焦慮,不是父母多講幾遍道理能夠解決的,他在這個環境中獲得的實際感受順利了,比如受到了他所需要的關注,各種生活需求能否得到滿足,交到了好朋友,啟動新的遊戲等等,焦慮就會慢慢解除。
全方位關注新生入園安全
通常父母考察幼兒園時就會關注到:幼兒園裏是否經常出現有關孩子安全的重大事故,有無丟失孩子的記錄,這標誌著一所幼兒園的管理者與老師對孩子安全意識的強弱。再有,有的幼兒園設備陳舊、老化,大型玩具年久失修,這無形之中存在著傷害幼兒的隱患。父母還可以考察一下門衛把關是否嚴格,接送孩子的交接班是否完善等。
入園後,不滿3歲的兒童在二樓以上的樓層生活時,父母要查驗在樓梯口的欄杆是否結實,並反複訓練孩子用手把握住欄杆才能下樓,下樓時如何前後避開小朋友,留下些空隙。
父母要細心觀察園內建築物上有無釘子或其它金屬突出物,經常告訴孩子經過時注意避免。而坡道上、大廳裏很滑,很容易摔倒,讓孩子知道禁跑,秋千架要有禁爬,滑梯口要禁止往上爬,室內大型遊樂設施要禁止小朋友間拉扯等。
父母一定不要把有長背帶的挎包掛在孩子肩上,因為有的孩子看到媽媽來就要幫媽媽背書包,但長背包帶容易在摔倒時勒住孩子的脖子。
有遊泳池的托兒所,即使深度不過20厘米,對不到小托班的孩子來說,都有溺水的可能性,所以一定要叮囑孩子有老師在的時候才可以下水。
開飯時,食物粥湯過熱也會發生燙傷,應予以高度注重。
離園時,除非家裏指定的人來接,一定要叮囑孩子千萬不要跟陌生人走,跟半生不熟的人走也不行。還有,一定要叮囑孩子不能偷偷溜出幼兒園,外麵沒有老師和父母保護,很容易走失,很不安全。
外出遊玩統一行動,盡管有老師帶著,還是要告訴孩子:過馬路時要先看左後看右,多教孩子幾遍。外出前,父母要確認孩子的健康狀況,是否適合外出。
幼兒園的主要培養目標是什麼
幼兒園生活為孩子提供了豐富多彩的集體生活環境,同時也正式開始了全麵發展的教育。父母為孩子上哪個幼兒園更好這件事上已經花了許多心思,緊接著,又在五花八門的課程上傷透了腦筋:閱讀,繪畫,舞蹈,英語,蒙班(蒙氏教育),雙語教育,輪滑,琴類,棋類等。不管孩子喜歡不喜歡,父母都一定要讓孩子多嚐試幾個興趣班,即使再沉得住氣的媽媽在孩子上幼兒園半年至一年後也紛紛開始考慮該讓孩子“學”點什麼了,別人都學,自己的孩子可不能落後,而且,孩子會背幾個兒歌,彈一兩首曲子,媽媽能馬上看到自己辛苦養育孩子的成績。
但也有人提出這麼小的孩子,主要就是玩,培養、發掘一些興趣,交一些朋友。順其自然的培養初衷很好,然而,在大都市中,幾乎所有的父母都不可能堅持住這種論點,因為身邊所有的孩子都在學,你不學,就要落後!
事實上,幼兒期間存在著許多孩子成長的關鍵期,需要用心培養,但最重要的不是學習各種技能和知識,也不是培養什麼特長,而是要發育身體和大腦,熱愛自然,培養好奇心,發現勇氣,發展感覺、知覺和動作(如觸覺、聽覺、視覺等),發展語言,培養基礎邏輯思維能力,動手做手工,了解一些基本的自然生活科學常識,接觸科學小遊戲小實驗,與小朋友親密友愛相處,初步學會與人分享、合作、尊重他人,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如飲食和作息。這些是孩子將來成長過程中所需的最主要最基礎的素質與能力,為此,每個專業性很強的幼兒園為孩子的全麵發展設計了結構十分合理的活動課程,而琳琅滿目的興趣班隻能是一種調節和補充。
幼兒教學活動課程,主要分健康、自然、社會、語言和藝術五大類,這五類已經基本囊括了孩子在幼兒期間所要發展的全部領域,而且每一類課程的首要教育目的都是強調激發孩子的願望,比如:孩子有運動的願望,有說話的願望,有愛美的願望,有交往的願望等,采用的教學方式都是寓教於樂的遊戲課程,相信寶寶們在快樂的遊戲中一定能健康成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