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歲是培養孩子社交能力的關鍵期,這時,孩子的感知覺非常敏感,他們在交往中發展觸覺、聽覺、視覺,動作模仿能力也非常強,而感知覺動作的訓練可以促進大腦發育和智力發展。如果3歲以前的孩子很少與別人接觸,再加上天生氣質較弱較為敏感,很容易形成退縮型人格。而3歲的孩子經常會鬧小脾氣,稍不如意情緒表現就會很激烈,如果父母在這個時候做出不良反應,將會影響孩子在未來社交中的心理健全和人格的發展。
1.家庭生活中到處都可以培養交往能力。在孩子配合父母給他喂食穿衣服時,洗澡時,在孩子要求大小便時,父母一定要反應及時,態度親切而不急不緩。母親的柔情細語、逗樂聲能引起孩子的聽覺反應。嬰兒能在與父母的交往中獲得觀看、傾聽、觸摸的機會,產生良好的情緒,啟迪模仿能力,發展感知覺,學習與他人交往。
2.讓孩子習慣於“紮堆兒”。家長要鼓勵孩子平時與街坊鄰居的同齡孩子一起玩,積極參加社區組織的各種親子活動;父母要經常帶孩子到社區廣場、花園綠地等場所,讓孩子看看周圍新鮮有趣的景象,感知不同人的聲音和長相,特別要注意讓孩子體驗與人交往的愉悅,逐漸地降低與陌生人交往的不安全感和害怕心理。
3.爸爸是孩子交往的社會第一人。爸爸常常通過具有興奮性、刺激性和變化多樣的肢體運動的遊戲來提高孩子的興奮性,使孩子更加愉快、活躍、活潑、開朗。
4.調解衝突應對有招。調解孩子之間的衝突時,父母的聲調、語速、肢體盡量裝作平和,此時父母平靜的情緒最重要,而不是去向孩子講一大堆的道理。孩子的社會經驗和理解能力漸漸增強時,一定會懂得這些道理的,但父母的情緒平穩是孩子積極吸收這些道理的前提。
樂天寶寶更聰明
幽默感是情商的重要組成部分,富有幽默感的人通常擁有樂觀、積極的人生;他們開朗、自信、人際交往順暢、易為周圍人所接受;他們在給別人帶來歡樂的同時,自己也會變得快樂;他們會管理自己的情緒,能很快擺脫消極情緒的糾纏;他們思維敏捷、理解力強、表達力好。
幽默其實是一種樂觀而智慧的心態和個性,三分與生俱來,七分靠後天培養。可以說,每個孩子都有幽默的一麵,關鍵是看父母們有沒有意識去發現、去培養。有些父母不但沒有這個意識,還經常會不經意的一句話打擊了孩子的自尊心,將孩子的幽默潛質扼殺在搖藍裏。
父母從嬰兒起就有必要培養孩子的幽默感。比如父母和孩子一起捉迷藏,父母向孩子做各種鬼臉,就會把孩子逗得咯咯地樂。當父母可以故意抱著孩子做“下墜”動作時,孩子在體味下落感身體有些失重的同時,他能意識到的是大人在跟自己鬧著玩,他會感到開心,而不是恐懼。
周歲左右的孩子已對父母的麵部表情十分敏感。在他蹣跚學步摔倒時,還有不小心碰疼了腦袋或身體某個部位時,父母可以向孩子做個鬼臉以表示安撫,孩子反倒會破涕為笑。
三四歲以上的孩子對於角色扮演和語言及想象力的遊戲都很喜愛,經常反串各種角色的表演讓他們樂此不疲。父母也可以投入其中扮演孩子的學生及其他各種角色,有助於增強孩子的模仿能力。模仿能力強的人通常都會很幽默,給大家帶來愉悅感。
此外,父母還要教育孩子在與人交往時愉悅相處,寬容待人,用幽默解決矛盾糾紛、用幽默提出與對方分享的要求、用幽默提出批評建議。
父母要引導孩子熱愛生活,用心去感悟生活,用獨特的視角去觀察世界,以恰當的比喻,詼諧的語言,使人們產生輕鬆的感覺。
修身養性是育兒根本
好父母一定是和孩子共同學習、共同成長起來的,教育的是孩子,覺悟的是自己。
父母根本不用去考慮孩子應該怎麼樣,最應該考慮的是自己該如何去做,如何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修養,在健康、溫馨、和諧的環境影響之下,孩子自然而然就會形成一個好性格。當你自己做出努力和改變時,你就會發現:孩子也跟著長大了,懂事了。
書籍是獲取正確觀念、知識的重要途徑,育兒的書有很多,家長們不妨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通俗易懂、實例豐富的書來看,邊看邊“消化吸收”,因為每個孩子的個性都不相同,家長心中要有衡量標準和判斷標準,要考慮孩子的接受程度。另外,建議家長們多讀些傳統文化方麵的書籍,這對提升自己的修養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