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奶爸”的教子經”來自:奶爸苦6樓
我是單身“奶爸”,樓上為樓主出謀劃策,卻忘了我們單身父親的“疾苦”。
離婚時,兒子6歲,剛入學。為了給孩子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我們特意谘詢了相關專家,決定兒子的撫養權歸誰的條件如下:
(1)對比雙方經濟條件。
(2)看雙方責任心如何。
(3)男孩和9歲以上的女孩一般由父親帶比較好。
(4)比起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更為關注孩子心理健康的一方比較適合做孩子的監護人。
最後,我和前妻決定由我做兒子的監護人。都說沒媽的孩子像根草,我決定補償兒子,讓他“沒媽”也像塊寶。為此,我參加了社區的“奶爸”聯盟,定期和單身“奶爸”交流和分享經驗。通常,單身“奶爸”們很容易出現以下幾種教育誤區:
(1)大部分單身“奶爸”的心理和我一樣,想要“補償”孩子而對孩子過分縱容和嬌慣。
(2)一部分單身“奶爸”為拚事業,就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代管,在物質上對孩子有求必應,但疏於關愛孩子的心理健康,因為隔輩人在孩子心裏的位置遠沒有親生父母重要,長此以往,很容易影響親子關係。
(3)少數單身“奶爸”在壓力不大時和孩子非常親熱,但工作忙需要出差時卻一連幾個星期都讓孩子見不到自己。這種忽冷忽熱的態度會使孩子感到不安全,甚至會影響孩子自信心的發展。
如果想做好單身“奶爸”,就要做到以下幾點:
(1)在努力工作的同時及時排解心理壓力,給孩子踏實、穩定的成長環境。
(2)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給孩子帶來安全感。
(3)盡量做到像母親一樣耐心細致,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齡段的心理發展。尤其是在小學階段,孩子每天心態都會發生不自覺的變化。多和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困惑,有針對性地培養和塑造孩子的性格,保證孩子的心理健康是保證孩子取得好成績的關鍵。
(4)在孩子成年前,盡量不要再婚。
“再婚時,請把傷害清零”來自:擁抱丟了7樓
樓上總結得很全麵,但關於最後一條再婚的問題,我想當真愛再次降臨時,誰能夠保證理性處理呢?
近年來,為了給單親孩子營造良好的成長氛圍,很多單身父母都不約而同地選擇拒絕再婚,其實這完全沒有必要。隻要避開容易傷害孩子的年齡階段,再婚並不能說明我們不愛孩子了。
6歲以下和18歲以上是適合單身父母再婚的時間段。6歲以下的孩子年齡較小,對有些事情似懂非懂,父母再婚對孩子的打擊和傷害相對較輕;18歲以上的孩子步入成年階段,思想發育成熟,心理承受力較強,相對會比較尊重父母對感情的處理。
7~17歲的孩子,則不容易接受父母再婚。7~10歲的孩子看似不懂,其實全懂,但心理承受能力很弱,很容易受到傷害;11~17歲的孩子處於青春期,自我意識、獨立意識和叛逆精神表現得尤為強烈。心理仍舊半熟的他們很可能會用過激的叛逆行為來“反抗”父母的再婚,嚴重影響親子關係,甚至一生都難以修複裂痕。
但如果因為種種原因,不得不在孩子7~17歲間再婚,監護人必須明確告訴孩子,無論自己是否再婚,對他的愛都不會變,降低孩子因監護人再婚所生的焦慮情緒,同時要給孩子一段適應期,不能強硬要求孩子馬上適應家庭新成員的加入。在適應期內,要隨時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和心理需求,和孩子建立充分信任的關係。再婚雙方都要多陪伴和關心孩子,幫助孩子盡快適應。如果孩子不能很快適應,要取得孩子的理解和諒解,不能逼迫孩子接受事實。
近年來,我國的離婚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單親家庭在社會上的數量漸漸增多,目前已經突破1500萬大關,而且這個數字還包括留守在農村的單親孩子。如何教育好單親孩子是一個十分突出的問題。
毋庸置疑,單親孩子更需要關愛,“迷宮嫂”說得很有道理,比起物質,單親孩子更需要心理關愛,家長應學會關注單親孩子的心理發展,適量滿足單親孩子的心理需求。無論您是袋鼠媽媽,還是單身奶爸,無論窮教,還是富養,都要避開單親教育誤區,讓孩子感受到滿滿的愛,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