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要不要讓孩子自己支配壓歲錢——教會孩子理財術(1 / 3)

“糾結案例”

每年春節,丫丫都會成為一個“小富婆”。親戚朋友見到丫丫都會給她一筆壓歲錢,丫丫收到壓歲錢後非常高興,常常表現出希望自己支配壓歲錢的欲望。

但我和老公都認為丫丫還小,一下子支配那麼一大筆錢不太合理,很有可能會發生浪費錢財的情況,而且還可能使丫丫養成大手大腳花錢的習慣,所以丫丫的壓歲錢都由我們保管。盡管丫丫有些不願意,但還是乖乖地給了我們。我們為了“彌補”丫丫沒能自由支配壓歲錢的遺憾,也會用丫丫的壓歲錢給丫丫買她喜歡的漂亮衣服和洋娃娃。

好景不長,今年丫丫上了小學,這次她收到壓歲錢後,怎麼也不肯給我們,還說她們班的同學都可以自由支配壓歲錢,還小大人一樣給我們列舉了自己支配壓歲錢的好處。比如可以學理財、增強對金錢的觀念之類的。我覺得有一定的道理,但還是不放心讓丫丫自己支配,就強行把錢拿了過來。丫丫特別委屈。

看著丫丫委屈的模樣,我很糾結,到底要不要讓丫丫自己支配壓歲錢呢?

“與其糾結,不如規避”來自:頭發白白1樓

樓主的糾結是後話,我來糾結根本原因。每年春節,我們一家都很頭痛,爸媽早早準備好數個千元紅包,給來家裏串門的親戚家的孩子一人一份。我和老公認為爸媽準備得太多了。春節親戚相互走動,看重的是感情不是金錢,爸媽卻說:“大家都知道退休金又漲了,不加點兒壓歲錢不合適。”至於我和老公,則仔細回想去年都有誰給了孩子壓歲錢,然後一份一份地準備“回禮”。今年公司效益不太好,年終獎金比去年少了一半,我幾乎是“一把鼻涕一把淚”地把紅色百元鈔票塞進紅包的。

我聽說美國家長在聖誕節時也會為孩子準備“壓歲錢”,但大多數美國人認為送現金會顯得人情淡薄,選擇送給孩子閃閃亮亮的小禮物,像聖誕樹、益智玩具等。孩子們收到後都很高興。

如果我們不想在每年孩子收到壓歲錢後糾結,是否可以向美國家長學習,準備另一種形式的“壓歲錢”給孩子們呢?這樣既能減輕我們的經濟負擔,也能保證孩子過個開心年。

“傳統文化要尊重,大學生才有支配權”來自:襄陽笑2樓

樓上說的未嚐不是一個好辦法,但是過年給壓歲錢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咱們這一輩變種方式似乎不太好吧?我是一名小學老師,我認為大部分孩子會更喜歡現金壓歲錢,不是因為孩子喜歡錢,而是孩子已經習慣過春節收壓歲錢了。乍一改變,必然會使孩子產生不適感,影響孩子過年的快樂心情。

在我們班,有25位學生過年收到的壓歲錢超過1500元,15位學生過年收到的壓歲錢超過3000元,其中有一位學生收到的壓歲錢甚至突破10000元大關。然而在這40位學生中,僅有8位學生肯將壓歲錢交給父母保管。

這樣看來,壓歲錢已經成為學生的主要“經濟收入”。每年寒假結束,我都能在學校周圍看到很多手握壓歲錢的學生在周邊小店消費的身影,相互攀比著看誰買的東西值錢。這無形中助長了孩子的攀比心理,還容易使孩子形成畸形的消費觀念,對孩子健康成長非常不利。

所以,我建議樓主不要讓丫丫自己支配壓歲錢,如果丫丫一定要自己支配,不妨和丫丫商量,等她上了大學後再說,以此來鼓勵丫丫努力學習,成功邁入理想大學的校門。

“實際作風,送書勝過給錢”來自:美伢的小貓3樓

我剛剛回國,最近幾年,美國經濟有衰退的跡象,很多美國人也開始降低聖誕節“壓歲錢”的標準,改送理財類書籍。我們未嚐不可學習一下美國人對生活的態度,有錢多給,沒錢少給,或者也將書籍當做壓歲錢給孩子們。同時告訴孩子,降低壓歲錢的標準,並不是因為不愛他們,而是由實際情況決定的。想辦法讓孩子慢慢接受我們的做法,理解我們的心情。